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2025-09-13 14:22:14)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忠义祠位于护国寺右侧,与寺内药师殿仅一墙之隔,有门洞与护国寺相通,也可从护国寺右侧小道进入。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药师殿前,有一口六角形的古井,名为龙眼井,是钓鱼城36年抵抗战争时城中的92眼水井之一。据说,这口古井与山下嘉陵江相通,冬春井水清澈,夏秋江涛汹涌。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寺外的古桂树,有800年的岁月了。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石照县衙,是宋蒙(元)战争时期延续到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的南宋地方政权机构。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还坚持3年之久,被称为“南宋最后的县衙”。县衙由中轴线及东、西两侧副线三部分建筑构成。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身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的余玠为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采纳播州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于是年筑城钓鱼山,并徙合州治至钓鱼城,屯兵积粮,以作渝、夔藩篱,全蜀屏障。石照县衙即于此时从合州城中迁至此地。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1276年,南宋王朝灭亡,而钓鱼城军民却依然坚持至1279年守将王立献城降元。在1276年至1279年之间,尽管钓鱼城“不通王命”,南宋王朝除钓鱼城以外的州县已被元军占领,而钓鱼城上的石照县衙却没因为南宋王朝的灭亡而停止办公。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县衙前的黑沙堰,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采石场遗址。为让游人了解钓鱼城筑城之艰难与古代民众付出之艰辛,遗址还原了700多年前钓鱼城筑城采石的劳动场景。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古军营遗址。现辟为“奇迹钓鱼城——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厅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展厅内的钓鱼城沙盘。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军营的校场。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考古学家们于2005年在合川市三汇镇发现了一处宋代石室墓群。2005年11月,墓群被整体搬迁至钓鱼城遗址景区内的古营房旧址东侧。三座并排的家族合葬墓,每座墓的墓室大小相近,长2.9米、宽1.23米、高2.6米。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墓主人:张伯容,享年80岁,原籍合州石照县垫江乡(今合川三汇镇),于端平元年(1234年)建墓下葬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墓群雕刻丰富,除墓顶外,墓室两侧的墓壁、墓龛和墓门均雕刻有动物、人物及花草图案,刀工细腻,手法娴熟,精美非常。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剔地起突、压地隐起、减地平钑等雕刻技法,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有佛教题材的石刻,如菩萨和飞天,还有道教题材的仙山和仙人。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内墓门。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钓鱼城里的跑马道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在13 世纪的宋蒙(元)战争中,合川钓鱼城作为川渝地区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婴城固守”达36 年之久,对当时国内及欧亚地区的战争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南一字城位于钓鱼山南麓,由东、西两道从钓鱼城山顶环城直至嘉陵江边的一字城墙构成,面积约16万方平方米。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东城墙上(北)部自钓鱼山南飞檐洞左侧峭壁据山脊而下,下(南)止于嘉陵江边,外(东)侧为一天然冲沟,全长约400 米。西城墙距东城墙约400 米,上(北)部自薄刀岭襟带阁而下,下(南)与嘉陵江南水军码头相接,全长约360 米。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一字城墙为夯土包石结构,依山势而建,在地势较陡的山脊部分,城墙直接砌于山脊外侧,仅存外墙而无内墙;山势较缓的部分内外均用石墙砌筑。外墙以大型条石砌筑,墙面修凿平整,斜直墙壁,靠近嘉陵江的下段外墙存在收分情况,坡度57°一68°。内墙多以不甚规整的小型石块垒筑。内外墙间以夹杂石块的粘土层层夯筑。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钓鱼城遗址是迄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经考古工作发掘,遗址具有明确历史纪年、鲜明遗存特征、丰富的文物资源,现存人文资源由宋军遗存、蒙古军遗存及相关的人文要素三部分组成。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宋军遗存包括外城墙、内城墙、南一字城墙以及北一字城墙等城防设施遗迹,范家堰遗址、九口锅遗址以及三龟石遗址等军政设施遗迹,南水军码头、北水军码头、栈道遗迹等道路交通设施遗迹,还有水井、天池、皇洞、采石点、田等后勤保障设施遗址遗迹。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在城墙上还有一处遗迹是当年留下的:飞檐洞。这是城墙下边一个十分隐秘的石洞,天然的巨石夹峙,形成了“一线天”似的密道。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据说在战事十分紧张之际,守城部队曾由这个暗道攀岩而下,内外夹击,大败蒙军。这里仅能容一人上下,确实十分险要。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钓鱼城王张二忠臣词,杨慎[明代]:
钓鱼城下江水清,荒烟古垒气犹生。睢阳百战有健将,墨翟九守无降兵。犀舟曾挥白羽扇,雄剑几断曼胡缨。西湖日夜尚歌舞,只待崖山航海行。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钓鱼城怀古,陈在宽[清代]:
我来凭吊陟高冈,指点残碑姓字香。流水不堪思往事,寒山依旧爱斜阳。
干戈想象平芜远,草木萧疏故垒荒。回首兴亡多少憾,鱼城烟雨暮苍苍。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鱼山曲,李作舟[明代]:
山月高,江水深,落月照江流,孤臣天地心。
湩浆来,倴盏舞,宋为鱼,金为饵,天下事,可知矣。
北风怒,南风遒,余家冉家好男子,钓起山河二百秋。
我非捕鱼者,长歌当钓史。丈夫出奇报天子,应与此山争磈垒,悠悠万古长江水。
[转载]川北环线104:合川钓鱼城(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