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2025-08-23 11:58:55)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阆中贡院,这座被誉为川北道贡院、四川贡院的古老考场,承载着科举时代的应试历史。在古代,贡院之名寓意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以贡献给皇帝或国家。值得一提的是,川北道贡院是全国唯一能一览无余展现全貌的古代乡试贡院,且保存之完好无损,堪称高等级科举考场的典范。在顺治年间,这里曾四次作为四川省乡试的考点,见证了无数士子的荣光时刻。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川北道贡院坐北向南,由考生考试区和生活办公区两部分组成,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是号房,有大门、龙门、考棚、至公堂、明远楼等主要建筑,这一片,都是考试用的号房。[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外帘考区由龙门、十字廊道、至公堂、外帘官办公厅廨和考舍组成。至公堂为三门。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川北道贡院至公堂内供孔子像,是主考官监临之所。至公堂两侧各有正厅三间,是内帘考官监临和批阅考卷之所。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穿过至公堂后面空庭廊道,进入内龙门,便是主考官和阅卷房官们工作和生活的内帘区。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内帘区是建有楼阁的四合庭院,有衡文堂、明远楼、内帘官办公房、阅卷房、会经堂等建筑。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厅堂内,摆着硕大的砚台。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十八进士游阆苑”屏风。据记载,阆中明代曾出进士12位,清代更有21位。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清初,因战乱影响,成都的建筑群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而阆中(当时为保宁府所在地)则意外地成为了四川的临时省会。这一特殊地位一直持续到康熙四年(1665年),那时四川省会才重新迁回成都。正因如此,阆中贡院因四川省会在康熙年间迁回成都而保留,成为重要历史遗迹,见证多次乡试。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最后是汇经堂。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贡院东侧、北侧临古城民居,西侧50米为道台衙门旧址,南侧20米为贡院广场。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川北道署是明清至民国初期川北地区最高行政机构驻地。该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现存遗址仅仪门为清代原构,1951年原主体建筑遭拆除,其他均为2010年参照明代衙署形制复建,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因为多是新建,就进门快走一趟。道署呈现"三厅四院"布局与"公生明"戒石坊等廉政文化设施。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大堂:设有"天理国法人情"匾额与清代《居官八约》木刻,为公开审理案件的司法场所。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退省堂,处理机密案件及日常政务,明代称"退思堂",清代更名后增设官员议事区。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清代乾隆年间川北兵备道碑刻。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清代木雕龙纹诏谕箱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阆中文庙,位于阆中市火药局街,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遗存,后屡有损毁,基址、照壁和大成殿幸存。20世纪50年代,阆中文庙被改为看守所。最南面是照壁。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泮池后的棂星门为木石结构牌坊,四楹托檐,石鼓夹抱,单檐双肩,歇山式琉璃瓦顶盖,高10.3米,面阔轴线10.5米,共三间,中间为开敞式通道;占地面积50.76平方米;枋额正中有悬匾,上书“棂星门”金色大字。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阆中文庙杏坛,每个亭脊高9.9米,为两面歇山,南北长9米,东西宽6.8米,重檐,全木结构,素筒瓦屋面,翘角,双重半拱。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阆中文庙大成殿,木质抬梁式结构,开间高大宽敞,单檐叠脊歇山式绿色琉璃瓦屋顶。横枋额上,中竖匾上书“大成殿”,左右各一横匾,上书“斯文在兹”“万世师表”。整座殿座落在2米高的石质须弥座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孔子塑像位于大成殿内正中,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执镇圭;两旁塑四配,即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孔子像上方有 “ 万世师表 ” 等牌匾。祭案上,置祭器。祭案前,置有猪牛羊三俎,两侧陈列有编钟、编磬、琴、瑟、箫、笛、笙、埙、鼓等祭祀乐器。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中天楼,又名四牌楼,阆苑十二楼之一,是古城的核心坐标,位于阆中古城的双栅子街、北街、西街和武庙街的交汇处。始建于唐,毀于民国,2006年重建,楼高20.5米、共三层,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中天楼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底层四通,楼高25米。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苏轼书“中天楼”。东西南北都高悬着的“中天楼”,分别由四大书法家苏轼、颜真卿、米芾和邵景仁书写。进入中天楼,抬头可以看到天花板中心的太极图与天空二十八星宿的方位。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南北面各层不同的挂匾。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中天楼的北面连接北街,南面通向双栅子街,西面通往西街,东面则连着武庙街。我们照例上楼观景。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二楼是供奉着手执先天八卦的人文始祖伏羲圣象。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在选址时,古人通过精密测量,确定了阆中古城四围山脉最高点在天空中的交汇处映射到地面的位置,从而在此修建了中天楼。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中天楼被誉为阆中古城的"风水第一楼",它不仅是古城的风水坐标,更是阆中古城的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以中天楼为中心,呈现出"天心十道"的布局,展开向各个方向。这个布局不仅精确地体现了风水学的理念,更体现了中天楼在古城中的重要地位。
[转载]川北环线83:阆中古城(川北道贡院·川北道署·中天楼)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