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2025-07-04 14:01:06)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梓潼七曲山大庙中的桂香殿,为明代初年蜀王府建。殴前有4株极为珍贵的丹桂,相传植于南宗淳祜年间秋月红蕊绽放,馨香浓郁, 有九里香之美名。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步入桂香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尊庄严肃穆的明代铸铁神像。其中,身着文人服饰的文昌神像居于中央,身高达4.7米,体重30吨,显得尊贵而威严。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两位侍立童子,天聋与地哑,均重达万斤。天聋手持文昌大印,象征着权力和威严;而地哑则手持掌管天下文人命运的簿册,寓意着智慧与责任。文昌神的端庄威严,与天聋的沉默寡言、地哑的能言善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殿内壁画,以精湛的工艺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神话传说,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文昌司禄图。文昌神骑乘梅花鹿,形象庄重而华美,展现出他的尊贵地位。环绕其周围的六位仙女,面带微笑,神情宁静,手中握有的宝扇、如意和佛手等吉祥物更增添了画面的祥和氛围。这幅清代壁画以精湛的绘画技艺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神话传说。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桂香殿的内外结构同样别具一格,传说其建造过程独特:先塑造神像,再依据神像尺寸精心修建宫殿。这种先塑像后建殿的方法,不仅体现了古代匠人们对神明的敬畏与尊重,也展示了他们在建筑艺术上的匠心独运。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文昌桂香殿与“蟾官折桂”齐名,成为科举仕子祈求获禄折桂之所。历经七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它们依然繁茂如初,整座庭院都被其繁茂的枝叶所覆盖。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虽然金桂、银桂更为人所熟知,但像这四株花开朱红的丹桂,却是世间难得一见的珍稀品种。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梓潼文昌壁画是以救苦救难、诊病赐药、科举及第、排解纠纷、传道化愚等行善保平安为主。有不少文昌壁画生动感人,不同于一般教义画“硬挤主题”、“形象一致”,而极赋灵感和丰富想象力。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白特殿二楼,为“风洞楼”,也就是张献忠家庙。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大庙中原有张献忠像,清时给绵州知州安洪德所毁,1987年重塑。据说张献忠领兵入川至七曲山,见庙内奉祀的是文昌帝君张亚子,就说:“你姓张,咱也姓张,就与你联了宗吧!”因而把文昌庙改为太庙。“大”“太”相通,以后就叫大庙了。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张献忠家庙正门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风动楼也叫大悲楼。楼内有海灯法师塑的释迦牟尼佛像。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在民国35年, 成都昭觉寺住持和尚智光法师派遣其弟子海灯和尚主持梓潼七曲山大庙,海灯法师在此楼塑造了释迦牟尼和千手观音神像各一尊。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状元柏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楼外有“重塑张献忠像碑记”,台上有时雨亭。民国二十年,也就是1931年,梓潼全境连续大旱无雨,当时县长黄汝霖,率全城官绅把文昌帝君接到县城,建坛求雨。求雨求到第五天,果然降了大雨,于是人们就修了这座“时雨亭”来纪念文昌帝君。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台上80年代树的经幢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高台上的“家庆堂”原名“启元殿”,为明代初年建筑。康熙年间将原供奉于“文昌辅宫桂香内殿”内的文昌帝君家族成员全部雕塑于此,文昌五世,奉祀一堂,且皆有封号,再现了文昌帝君居于天宫紫微星垣文昌宫的景象,故名:“家庆堂”。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所谓“家庆堂”是指文昌帝君张亚子举家欢聚之地。正中供奉张亚子父母亲、祖母。两侧供奉其子女、孙、孙媳。原塑像在1966年的文革时期被毁。2001年补塑张亚子五世同堂群像于一堂。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这里集中了张氏家族成员的塑像,五世同堂,其乐融融,不仅展现了文昌帝君一家在天宫紫微星垣文昌宫内的景象,也体现出张氏一家夫妻和睦、儿女孝顺的东方式传统家庭特色,是进行家庭伦理教育的极好题材。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家庆堂”的脊饰非常讲究,正脊有三重楼阁,建宝顶,后底部塑弥勒,九脊都塑有蹲兽,四翼角置四灵,华丽多彩,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天尊殿位于七曲山主峰鳌山之巅,海拔861.5米。天尊殿在院内最高处,殿广三间。梁思成曾来此考察过,单檐歇山顶,结构宏伟,其中斗拱之分配,前面为单超双下昂脊面及两山则在柱头施栌挑梁,该殿营造年代当于明初中叶构也。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登临鳌山绝顶的儒士,才能体验“独占鳌头”的风光韵味,这就是天下“第一名山”的意蕴所在。院中有俗称八卦井的观象台。台中石柱,石柱四周用石制华板砌成八方形围墙,周长16米。石柱下刻云纹,边缘浮雕花草,平面刻九龙环绕。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殿内塑元始天尊像一躯,侍神二躯,金仙十二躯。殿门之上原有清代同治年间古匾“第一名山”,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1991年,主殿重塑后,成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和十二金仙之神像。殿前悬有横匾:“道冠古今”和“德参天地”二道。并有楹联,文曰“法映天地人是为神仙祖;教阐释道永作帝王师”。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七曲山古柏甚多。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回到主殿,从关帝庙出大庙。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关帝庙位于七曲山大庙北侧,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现存建筑群由皋门、拜殿、关圣殿组成。拜殿和正殿有甚多的挂匾。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主体建筑关圣殿保留明代单檐歇山顶建筑特征,采用减柱造手法扩大空间,立柱配有鼓形柱基与收分处理。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关帝庙的精美木雕开门。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殿内供奉通高5米的镀金关羽坐像。明末张献忠在七曲山建立大西政权,将关羽与文昌帝君并祀,形成金脸关公信仰体系。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峻极于天”碑,清同治三年提督何胜题并书。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大庙之外,便是大片古柏,它们幽静地存在于此百年、千年,参天古树,红墙灰瓦,还有那悠悠长远的古蜀道。
[转载]川北环线33:梓潼七曲山大庙(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