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2025-07-03 14:18:11)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梓潼七曲山景区建的占地很大,不过我们的目标只是这里的七曲山大庙。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这座始建于晋朝的庙宇,在历经唐、宋、元、明、清数代修造和扩建以后,如果仅就表象而言,不过是四川北部地区现今保存较好的一组结构颇具气势、体系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而已,但作为中华文昌文化的发祥地,它的价值就有了“唯一”的概念。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这里,山势雄奇,峰回路转,巍巍庙宇,依崖而立,乔木垂荫,风光秀丽,素有“蜀道明珠”之称。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述的“五丁开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山门前的广场上,香火挺旺。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整个大庙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关帝庙山门,立着一对彩色的石狮子和龙凤石鼓。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我们先不看关帝庙,奔着这里的主庙。它前临金牛蜀道,后倚层层宫阙,48根通天大柱,将一座三层百尺高楼凌空托起,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被誉为“西蜀名楼”,可比荆楚黄鹤楼。百尺楼因楼上供奉魁星,又名魁星楼,是七曲山大庙的大门。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魁星楼正中有“帝乡”匾额,匾额之下就是文昌庙的皋门。皋门指古代帝王的廊门,这里是文昌帝故里,自然可以称皋门。门上高悬一匾:道冠古今,墙上,有《文昌帝君阴骘文》。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百尺楼大门,一样有一对彩色的龙凤石鼓。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山门内的重修捐款碑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踏入皋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镶嵌着九龙石壁的二十四阶台阶。这二十四阶台阶,寓意着二十四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台阶两旁的护栏板各有十二幅廿四孝图浮雕。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庙东侧另有一条上下石阶路。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庙东的山林,有焚纸炉。七曲山大庙是海内外文昌宫观之祖庭,在一千多年的造神运动中,张亚子由人到神被历代皇朝追封至“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每到高考季,这里应该是香火鼎盛。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建于翠云廊古道上的清风亭。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山坡上的观音殿。七曲山大庙里供奉的神灵不少。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瘟祖殿始建于明初,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建, 光绪年问维修,建筑面积96平方米。粱架结构简练,式样别具一格,体现出南方园林建筑特色。殿内瘟祖乃文昌帝君之化身,他右手持如意,左手形似鹰爪。相传文昌帝君在敕法台曾降服五瘟,专司”收瘟摄毒、扫荡污 秽“之职,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文昌又被尊为瘟 祖,乾隆四十四年(1779)始崇祀瘟祖,举行秋祭,于是兴起了八月秋季庙会。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白特殿及风洞楼依崖而建,重楼叠阁,因殿内后 壁有石洞(俗名风洞)而得名。白特殿在风洞楼之下, 因石洞前有文昌帝君的坐骑自特而命名。该殿始建于 明代洪武八年(1375),殿堂外形为重檐卷棚顶,前 檐制作望柱,后檐以山作壁,具有独特的南方园林风 格。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相传文昌年轻时乘白特(又称”四不像”)由风洞 去长安求学,与姚苌为友。《历代神仙鉴》追封白特为鸣邪真神,风洞上方有石刻文昌传说图四幅。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树上挂满了祈福的红带。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来到魁星楼后,这座楼上供奉的魁星是“文昌第一化身”,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文昌正殿。位于七曲山大庙古建群的中心部位,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据《咸丰梓潼县志》载,此殿“清雍正四年冬与百尺楼被野火焚烧,雍正十年重建”。正殿平面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造,穿逗抬梁木结构,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庙里的古柏甚多,这里是古“翠云廊”的一部分。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在魁星楼的廊道上,挂满了锦旗,这些锦旗,据说全是来这里祭拜魁星之后金榜题名的学子们敬献的。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大庙中的对联,比比皆是。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正殿的台阶。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文昌正殿对联:为士大夫身十七世亲历人间造就些阴骘功名众善风行惟不怠,是文昌司命五六星昭悬天上主持着富贵物泽群众锡类总无私。
后排对联: 越西溯渊源俯化身文经武纬, 权衡隆甲第操玉尺桂藉樱厨。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正殿两旁,分别有聚奎阁和合璧阁。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拜殿的边墙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拜殿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大殿正中为贴金的文昌帝君坐像,帝君两边是“天聋”、“地哑”侍童像。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大庙里有10尊明代铁质铸像,最大的文昌帝君像高达4.7米,重30吨;8尊陪侍像高6尺,各重万斤。这些造像体态匀称,工艺精湛,为川中所少见。表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技术和造型水平。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魁星楼内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独占鳌头的魁星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通往魁星楼的通道。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墙上标着唐吴道子的“七曲山文昌圣像”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转载]川北环线32:梓潼七曲山大庙(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