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2025-05-07 14:51:24)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金华乡村多宗族聚落,武义江畔的石楠塘就曾是徐氏聚族而居的地方。石楠塘徐氏宗祠,背靠金塘山,前临武义江,左手有千金山,右手有水碓山,隔江便是望山太公山。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永清徐氏宗祠,又名崇恩堂、敬爱堂,该建筑是包括石楠塘村在内的周边12个徐氏同宗村落的总祠,其祖“同居九世、聚口八百”,可见家族和睦,源远流长。《永清徐氏家谱》记载宗祠始建于元末,火毁后在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筑石重建,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主体建筑又有重建与重修,现存建筑为明清两朝混搭风格。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徐氏宗祠临武义江永清古码头而建,坐西朝东,三进两天井,每进五开间,主轴线上依次为照壁、门厅、享堂、寝室,以及前后天井的两侧偏厅,形成七厅27间的格局,占地面积达千余平方米。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大宗祠之所以选址石楠塘村外的武义江畔,主要考虑族人祭祀的交通便利——春秋时令,周边徐氏各派前来祭祀之时,各派路程较为均等,不再出现“或以地之远近为嫌”的情况,既方便管理,也利于宗族和睦。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门厅设门楼,明间辟八字门,重檐庑殿顶,左右设抱鼓石。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门楼上精美的石雕,有双龙抢珠,福气盈门、松鹤延年、麻姑献寿等等形象。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大门前,还树了两根高高的旗杆。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历经百年历史,修建于永清渡口的徐大宗祠,因不在任何一个村中,未经土改分产,人为破坏较少,主要结构得以保存。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虽然大门紧闭,但管理员老爷子就住在附近,门上有电话,随时可以过来开门,服务态度非常友好。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门厅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建造大宗祠时,永清徐氏虽业已迁入石楠塘,但石楠塘村的徐氏并未参与首倡建祠这一重大事件,可能是徐氏迁入石楠塘不久,家族基业尚未稳固。随着徐氏在石楠塘逐渐发展,在大宗祠后续的修葺活动中,石楠塘徐氏逐渐参与其中。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徐大宗祠门厅、正厅、后堂面阔各五间,两侧过厅面阔各三间。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2014年,石楠塘徐氏宗祠进行了修缮,拆除了室内后期搭建物,天井、墙体、小青瓦屋面等均按现存实物样式进行了修复,石构架、大木构架等进行了整体或局部落架维修,柱、梁、檩等构件进行了拼补加固或原制更换,最终大致复原了清末时期徐大宗祠的建筑风貌。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九架前后廊,用月梁,梁两端雕刻龙须纹。单步梁作鸱鱼状。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这座宗祠的独特之处在于大量使用石材替代木材,如石柱、石椽桴、石雀替等,都仿造木料的样子,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根据族谱记载,完全石构的大宗祠并非一时之间落成,在初建时只有享堂部分为石构梁柱,此后历经9次修缮,直至嘉庆十七年(1812)修祠时,才将原享堂、门厅、左右侧厅的原木构梁柱换为了石构。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石楠塘徐氏宗祠后堂,面阔五间,梁架明间为抬梁式九架前后廊,两山为穿斗式。两侧过厅,面阔各为三间。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后堂望前厅,中间有前后两天井。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徐大宗祠作为金华区域徐氏总祠,直至如今,每当大年三十祭祖时,各村徐氏都会派代表前来参加祭祀活动。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寝堂即后厅,内部结构分心造,明、次间均为混合式,八架前廊后单步用五柱,梢间穿斗式,前廊宽敞,用覆水椽做法,廊后置石质供案、香炉与烛台,靠墙设神龛,是宗祠祭祀的核心区域。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徐氏宗祠结构严谨,梁架结构全部采用石材,工程浩大,型制、雕刻古朴简练,具有鲜明的明代特征,展示了典型的大明风范。由于基本架构采用石材,能防火防蛀,故能历经数百年而不塌不倒,较罕见。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吕祖谦家族墓位于武义县,为东莱吕氏多世墓葬家族文化的史迹所在地,家族墓范围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吕祖谦及家族墓、明招寺、明招讲院等众多文化遗迹。国保碑在路口。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顺着小路一直往前走。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吕祖谦家族墓分布图。吕祖谦及家族墓分布在整个明招山范围内,已明确身份的吕氏家族墓共有墓冢11座,是由曾祖吕好问、伯祖吕本中、祖父吕忱中、父吕大器、吕祖谦及其弟吕祖俭,以及子孙至少六代合葬而成的家族墓地,具有鲜明的南宋墓葬特征。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我们顺着明招讲院、明招寺的外墙往里去。吕祖谦祖上是北宋有名的儒学世家,因北宋灭亡举家迁至婺州,从曾祖吕好问起,吕氏家族便葬于武义明招山。在吕祖谦29岁和35岁时,他的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也归葬于明招山。婺学宗师吕祖谦在此为父母守孝,四方学子上山求学,明招讲学由此开启。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吕祖谦名望高,与朱熹、张栻并称为“东南三贤”,做学问博采众长,且此前曾任严州州学教授、太学博士、礼部省试考官,因此他为双亲守孝时,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淳熙八年七月二十九日(1181年9月9日),吕祖谦病故,享年四十五岁。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世代延续的族葬墓地在江南地区较为少见,“聚族而葬”是作为“理学名家”的吕祖谦苦心经营,践行儒家丧葬伦理的体现。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吕祖谦墓坐南朝北,有三级拜台,均为石砌;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从生命的体验来说,吕祖谦是不幸的,经历了妻子去世、儿子夭折、母亲离世等多重打击,尤其41岁时又患上“风痹”症,连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但他仍读书不辍,撰写《读诗记》《大事记》等书,直至去世前几天,还支撑着病躯修订。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最上层,具有年代感的石碑上篆刻“宋吕东莱先生之墓”。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他在隆兴元年进士及第,官至直秘阁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曾参与重修《宋徽宗实录》和编纂《皇朝文鉴》。死后被追谥为“成”,嘉熙二年又改谥为“忠亮”,并追封为开封伯,最终配享孔庙。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吕祖谦开“浙东学派”之先声,创立的“婺学”,在当时极具影响力‌。考证了大量的古代典籍,编纂修定了众多史学著作,撰写了大量学术专著。他的著作包括《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思想上,吕祖谦强调“明理躬行”和“经世致用”,主张学问应服务于实际,反对空谈。他的思想风格兼采众长,调和理本体论和心本体论的矛盾,具有调和折衷的特色‌。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吕祖谦在丽泽书院任教期间,培养了大批学者,丽泽书院也因其学术成就历久不衰。他的教学风格平易随和,待人诚恳,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听讲‌。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吕祖谦以“理”或“天理”为世界之本原,主张“事事物物皆有太极”,强调“心”的主宰作用,提出“心外有道非心也,道外有心非道也”的命题,试图调和理本体论和心本体论的矛盾‌。
[转载]春走华东33:金华石楠塘徐氏宗祠·武义吕祖谦家族墓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