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2025-05-06 21:04:31)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位于金华市古子城八咏路中段,南朝齐隆昌元年(494)由东阳郡太守沈约始建,并因沈约登楼赋《八咏》诗而改名为“八咏楼”,后成为历代文人登临题咏的去处。多年前来过,这回又来了。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它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现在是省级文保单位。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历史上八咏楼曾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清代。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1500多年来,八咏楼与历代文人名士、英雄人物有着不解之缘:唐代的李白、白居易、严维,宋代的唐仲友、吕祖谦、李清照,元代的赵孟畹榷荚呈铰ィ辉┲旌蠛!⒚鞔官劣⑿燮菁坦狻⒚髂┍樯惺橹齑蟮涞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登上八咏楼,第一进亭楼下设有沈约、慧约及侍从的雕塑。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湖州德清)人,南朝知名史学家、文学家,曾任东阳郡(今金华)太守。慧约(452-535)俗姓娄,东阳乌伤竹山里(今义乌)人,南朝梁武帝国师,金华山智者寺开山祖师。南朝齐隆昌元年(494),沈约出任东阳郡太守,携慧约同行。这一雕塑重现了八咏楼创建者沈约与高僧慧约登楼雅聚的场景。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目前,在八咏楼内设有以“两浙第一楼”为主题的陈列展览,展览分为八咏名楼”“千古风流”和“诗赋满楼”三个单元。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楼屋正厅设置一幅大型书法作品,内容是范浚的《登八咏楼赋》。范浚(1102-1150)字茂名,婺州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被尊为“婺学开宗”,朱熹曾两次亲自上门拜访。这首《登八咏楼赋》为作者登八咏楼后所作。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离开八咏楼,来到天宁寺,该寺庙内原有石浮图,可尽览金华之胜景,寺内有大殿、大悲阁、天王殿等建筑,现仅存大殿。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建天宁寺;旧名“大藏院”,后来名称一直变化。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重建。明代,复名“天宁万寿禅寺”后,通称“天宁寺”。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在天宁寺东侧是“一览亭”,原在金华市铁岭头北,十多年前因旧城改造搬迁到此。“一览亭”因纪念朱元璋到此登高而建。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现存为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之物,该亭平面正方形,四角攒尖顶内外由八根抹角青石柱构成。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石柱上阴刻四副对联,“寒山片石可共语,明月双溪最为佳”,是清代曹砺成草书;“一洗寰宇尘嚣气,览系兰亭感慨文”,清代继良草书;“无限江山增感慨,八千子弟共支撑”,是民国赵龙文草书;“登临回溯两朝事,风景依稀环翠楼”,民国隶书。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天宁寺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平面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顶,是我国南方现存元代官式木结构建筑之一,梁架结构较多保存了宋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天宁寺的外檐斗拱端庄大气,极富有华彩。这一创举把木头作为建筑材料之用长处发挥到了极致,有着科学的意义。木材易雕刻,容易做成形态复杂的斗、拱、昴,装配后错落有致,雄伟壮丽。斗拱在力学上讲是将单点支撑变成了多点支撑。将受力分解到木头的各个支点上,确保了结构上的安全。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天宁寺的梁架为抬梁式结构,梁栿采用拼和做法。用木梢穿连仰合而成,并卷杀成月梁状,手法独特。在我国现存的早期古建筑中不多见,全殿斗拱数百,状如百鸟,可称为百鸟朝凤,九楹大殿全无一枚铁钉,实为少见。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大殿有十六根立柱;纵横都分都作三间。自北宋至晚清,天宁寺作为禅房虽屡经浮沉 ,终究绵延未衰,并一直以“金华首刹”的身份跻身于官方的宗教系统。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大殿后原有宋柏两株,状如游龙飞凤 ,故称“龙凤柏”,距今己有1000多年,颇为珍贵,可惜近年已枯死。大殿内东南墙角原有传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创作的观音石刻像一座,画面线条流畅,神情俱佳,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大殿内西南墙脚有铸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的大铜钟一口,上面铭文字迹清晰,书法苍劲,保存完好。现这两件文物已被文物部门另地收藏。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天宁寺对面,是婺州公园。2004年改建后,更是生机盎然。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婺州公园是金华市区最早的一个综合性公园,建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公园完成了适儿化改造,让“老公园”焕发“新活力”。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彩虹桥”坐落在金华燕尾舟。她是金华籍学者、北大俞孔坚教授为家乡设计的园林景观佳作。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法隆寺经幢位于婺城区江南街道金钱寺村,是唐代经幢实物例证。现在是国六文保单位。仰莲三层,每层交叠,莲瓣丰满,雕琢精细。华盖上浮雕有四尊凌空飞舞的伎乐飞天,分别作吹笛、吹笙、吹排箫、弹琵琶状,神采各异,飘然翩翩,均雕刻得细腻柔和、委婉流畅。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经幢平面八角形,通体以青石雕琢,残高6.30米。幢基为两层须弥座,底层须弥座束腰上雕有金刚力士像,上层须弥座束腰遍刻施舍钱财造幢的善男信女姓名。须弥座之上置勾栏望柱,以上为幢身,高1.75米,用行楷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建幢记,其中刻有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建幢年代。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幢身之上还有宝盖、连珠、仰莲、勾栏、短柱、磐石、敷莲等构件。宝盖八角形,每角雕出一螭首,中部饰有花绳。连珠上浮雕伽陵傧伽和共命鸟。仰莲三层。短柱上浮雕骑狮文殊、骑象普贤和佛教弟子。华盖上浮雕四尊伎乐飞天。磐石上雕刻流云。幢身上糅进了木构楼阁建筑的一些形制,如使用了腰檐、平座和勾栏。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底层须弥座束腰上每面半圆雕的金刚力士像,双手奋力托幢,怒目圆睁,勇猛无畏,形态生动,刀法朴实,表现出了其力大无比的威猛形象,这在其他经幢中是罕见的。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经幢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宋时,人们习惯在经幢上刻佛经,立于寺院大殿前或山门前,以收普度众生、消灾祈福之功。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底座在结构上,起支撑幢身之用,最初较为简单,越到后来,越繁复精巧。法隆寺经幢的底座,原有两层束腰,可惜在维修加固后,下层束腰现已无法看见。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如宝盖上每角雕出螭首,龇牙咧嘴,面目可畏,俨然是守护经幢的猛兽。连珠上浮雕的伽陵傧伽和共命鸟,人头鸟身,舒肢展翼、呈飞翔状。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据清光绪《金华县志》载:“法隆寺创始无考,寺前有石幢,镌唐大中十一年立。”经幢虽然在一般人心目中不甚瞩目,但从学术的角度讲,法隆寺经幢不仅在建筑形制上为我们提供了唐代建筑若干重要的资料,也为了解唐代的宗教、雕刻、书法等方面的成就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例证。
[转载]春走华东32:金华八咏楼·天宁寺·唐代经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