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雾起时,山水入梦来。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意。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原文地址:雾起时,山水入梦来。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意。作者:忘忧sfm
![[转载]雾起时,山水入梦来。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意。 [转载]雾起时,山水入梦来。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意。](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湖面铺展如一卷未干的宣纸,雾气自天际晕染而下。北宋米芾笔下的"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恰是这方天地的写照。远处山峦以淡墨勾出脊线,三两棵花树在岸边随意点染,粉白花瓣落进水中,惊起数圈涟漪。这留白之美,教人想起弘仁的山水册页——空而不寂,简而有韵。
舟影是画轴上唯一的动笔。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的苍茫,在此化作空舟自横的禅意。船橹轻搭船舷,倒影与实物在水面接成菱形,仿佛宋人团扇上的工笔小品。
近岸的老梅虬枝最堪玩味。枝桠以渴笔皴擦,花朵却用没骨法点染,恰似徐渭大写意中的矛盾与和谐。细看枝头花苞,有的含羞半闭,有的已绽成五瓣玉盏。风过时,几片花瓣落在青石上,倒比开在枝头更添三分野趣。这场景令人想起杨万里的诗趣:"偶见落花临水坐,不知身是看花人。"
雾是这场水墨戏的主角。它让远山退成青灰的剪影,使近树化作淋漓的墨团。李商隐"红楼隔雨相望冷"的朦胧,在此化作天地初开时的混沌。这般虚实相生之境,正合倪瓒"聊写胸中逸气"的文人画真谛。
静立水畔,忽觉满纸云烟皆在呼吸。那空舟不是等待摆渡的器具,而是留给观者的木屐——教人踏进这幅未完成的画卷。此刻方懂郭熙《林泉高致》所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原来最深的留白,正是留给生命的注解。
前一篇:[转载]河北定州定州塔及周边夜景
后一篇:[转载]蓝韵旗袍,诗意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