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原文地址: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作者:东海边的蚬子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雨中的明湖。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中年偶然在山野挖到黄金,以此作本经营茶叶,逐步成为桃墅镇首富,又成为当地汪氏宗族族长,后人尊称其为“苦菜公”。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其宅约建于崇祯年间,原为坐北朝南,迁建时改为坐西朝东。入口在正面正中,入内为一半天井,无门厅或门罩。天井后为大厅,带设轩顶的前廊,有楼梯在前廊端部小间内。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其后为中心天井,后进明间为后堂“聚贤堂”,亦有楼,板壁后设楼梯。大厅、后堂的左右次间和厢房均设夹层,使整个建筑成为一座三层楼房。
五股祠堂,是明代浮梁县桃墅镇桃墅村的汪氏家族第五“股”分祠,亦是汪氏家族聚会、祭祀之场所,故又称“汪氏五股总祠”。该祠堂享堂后侧门留有匾额,上书“嘉靖甲申年建德县岁贡汪楷立”字样,间接证明该建筑始于明代嘉靖三年(1524年),或建于悬挂该匾额之前。
该祠堂占地面积480,1984年整体迁建。“五间五架穿逗抬梁混合式”结构型式。平面由门厅,享堂、后寝三大部分组成。整栋建筑用材硕大,享堂部分的金柱、檐柱均保留梭柱做法的遗迹。梁架承托构部件均采用各类木雕手法进行加工处理,取到了重点装饰的效果,使整体建筑在轩昂壮阔之余,显得轻盈秀美。
果真是四水归堂。该住宅建筑的装饰主要集中在槅扇门,槅扇窗、护窗以及楼层护栏基栅的枋面等几个部分的木雕之上。木雕题材突出了花卉鸟兽图案,还有其他民居建筑上所看不到的群马图、群鹿图、凤穿牡丹图和麒麟引凤图,
此宅由横向并列的两路三间两进住宅组合而成。并在门楼左侧设有专用马厩。主构架为“三间五架穿斗式”形制。
桃墅汪宅原址亦在桃墅村,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前部有院落,主体建筑内,宅房居中,陪屋夹持两侧,其间及外侧封火式马头墙,前后封以硬山式封檐墙。
底层梁柱间结点紧固构件,挑檐构件、槅扇门窗、楼层护栏栏板和间柱等,均作了精心的木雕处理。砖、木雕题村丰富,选用了“万”“回”“富”“贵”等几何类纹饰,云、卷草、花鸟、鱼龙吐水、羊、马、鹿纹饰之外,还出现了“天官”等人物纹饰。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苦菜公大宅原址亦在桃墅村。据当地传说,苦菜公为明末人,姓汪,正名不详。幼时家境清贫,常以野菜充饥,故得俗名“苦菜”。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中年偶然在山野挖到黄金,以此作本经营茶叶,逐步成为桃墅镇首富,又成为当地汪氏宗族族长,后人尊称其为“苦菜公”。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其宅约建于崇祯年间,原为坐北朝南,迁建时改为坐西朝东。入口在正面正中,入内为一半天井,无门厅或门罩。天井后为大厅,带设轩顶的前廊,有楼梯在前廊端部小间内。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 [转载]春走华东18: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其后为中心天井,后进明间为后堂“聚贤堂”,亦有楼,板壁后设楼梯。大厅、后堂的左右次间和厢房均设夹层,使整个建筑成为一座三层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