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2025-04-21 15:29:33)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位于昌江区枫树山蟠龙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收费不低。第一次来景德镇没去,因为要全票,这回来只要半票,就入园参观。只见广场上有窑神童宾的青铜像,这是明末以来景德镇陶瓷业所崇拜的行业神,明代烧瓷技师。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广场一圈的陶瓷青花圆柱,由当地相关企业制作。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园内,随处的陶瓷器具,不断提醒游客们的关注。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景区分为历代古窑展示区、陶瓷民俗展示区、水岸前街创意休憩区三大区域。我们主要参观前两部分。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我们顺路先来陶瓷民俗展示区。1980年,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开始建设。当地把散落在市区的部分古窑场、古作坊、古建筑异地集中保护,故而形成了这一文化旅游景区。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亭台楼阁,小河流水,竹林茂盛,俨然一种成熟景区的布局。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陶瓷民俗展示区有十二栋明、清时期古建筑,都是异地搬迁来的。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照壁上的郭沫若题诗。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大树参天。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周边的竹林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原来这里是清园,就是集中了清代古建筑。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玉华堂,原位于婺源县延村,史称“通议大夫祠”,俗称“延村祠堂”,1979年作整体迁建,更名为“玉华堂”。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大门上的玉华堂三字,另有“甲子年秋”“博物馆立”的字样,配备了“四柱三间三楼”门罩。砖雕上有花开富贵、喜上枝头、多子多福等含义。两旁小画各有四位仙风道骨,底层大幅不知道是不是:郭子仪拜寿。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该建筑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由门楼、门厅、享堂和后寝四部分组成。我们来的时候后进正在维修。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异地搬迁可以避免古建筑因自然环境或人为破坏而损毁,确保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但难以完全复制古建筑的原始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搬迁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建筑的原貌和历史信息,导致文化内涵的丧失‌。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我参观过浙江龙游的鸡鸣山民居苑,徽州的潜口古民居,都没有了在古村落中的那种感觉。这里的如何,大家来了看看吧。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精美的梁枋木雕。颜色还不一样,大约亮白的是新补的。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还有金漆的斗拱、坐斗、檐枋等。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清园边上的砖窑,不知道是不是近代的。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这款是葫芦窑,为景德镇特有的瓷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直到清初出现了蛋形窑(镇窑)后才逐渐停止使用。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再拐过来是沧溪民居,为中国历史文化民村——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历史上一般富足农户的住宅。因苍溪村所处苍松林立,又有清澈秀丽的小溪绕村而过,故得名“苍溪”(后演变成沧溪)。该民居于1982年做整体迁建,定名为“苍溪民居”。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该民居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全封闭式建筑形式,穿逗式双层结构,楼层有较大的净高,表明超出了通常储藏物品的使用范围,适合用于日常起居。“明三暗五”平面布局,并充分利用屋顶坡面多向的变化,在“回”字形立体布局的两侧增设了左右两个小天井,以解决梢间采光和通风的问题,形成其巧妙灵活的建筑特征。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隔壁的华七公大宅,为浮梁县蛟潭镇礼芳村历史上首富李氏华七公建造,史有“大屋里”之称。门楼前檐柱用青石作柱身,门坎高,门厅至前堂的台阶更高,地势特征为上俯下仰,充分地反映了屋主的雄厚资产以及在当地的显赫社会地位。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华七公大宅1982年做整体迁建。华七公为有名的木材商,经营范围远达江、浙各地。该住宅曾被其用作洽谈木材及窑柴生意的主要场所,故而又有“华记柴行”之名。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该住宅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至1850年),半封闭式建筑形式,由门楼、门厅、前堂、中堂和后堂五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用材精良,多选用白果树营造,且木雕图案丰富华丽。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因为做木材生意,所以厅堂上的财源广进匾,成了“柴源广进”。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大夫第,历史上为清代浮梁县庄湾佑村人黄中理的传世故居,由于黄氏家族的黄爵曾受封清代“奉直大夫”街头,故而宅前配备“大夫第”牌匾的牌科牌楼。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该建筑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由两栋全封闭式建筑体左右并列组合而成,左为住宅,右为书房,宅内分作门厅、前堂和后堂三个部分。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整体建筑充分显示了景德镇市历史上乡村官绅宅院的气势风范。住宅部分的前堂照壁上方,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六幅宅院主人当年晋官升级的捷报,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窗棂木雕相当精美。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接着是瓷碑长廊,创建于1997年,长廊展示45块高112厘米宽57厘米的大型书法瓷板,部分为国家领导人的题词,部分为当代书画家书写的唐代以来文人赞咏景德镇的诗词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一汪池水,边上的奇瓷神韵廊亭。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明湖中间的瓷音水榭。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我们坐看用瓷盘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瓯”进行瓷乐表演。就是节目不长,一天有几场,好像都是正点演出。

[转载]春走华东17: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