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2024-12-31 13:19:05)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邛窑是中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以青瓷生产为主,釉色多达20余种,产品种类丰富,涵盖饮食起居、文玩、建筑构件、佛教用具等。邛窑对南北方窑业技术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开创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如乳浊釉、复合彩绘装饰、高温三彩等,对古代陶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接着参观“觐见邛窑三彩主题博物馆”,邛窑始烧于南朝、盛于唐五代、式微于宋末,烧造历史绵亘八百余年,以“邛三彩”为代表的邛窑产品名动天下。

邛三彩莲花大盆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邛三彩双耳罐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灰绿暗红釉盏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绿褐釉碗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邛三彩花口碗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邛三彩水丞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邛三彩碗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邛三彩碗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邛窑共经历了5次考古调查和3次正式发掘,发现了唐代建筑遗迹、龙窑、馒头窑、作坊遗址,出土遗物数以万计。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来到什邡堂邛窑遗址,21年的春天,这里并不开门。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了多次的调查,在什邡堂、尖子山、瓦窑山、西河乡及固驿镇五地都发现了古窑的遗址,其中以什邡堂的窑址最为著名。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5号窑包位于十方堂遗址的中心区域,是古代邛窑十方堂生产区域的核心生产窑场所在地。上个世纪30年代十方堂遗址被军阀盗掘之时,其受损状况最为严重。1984年十方堂遗址的考古发掘率先在这里展开。在为期六年的考古发掘中,五号窑包清理出了龙窑、馒头窑6座,以及辘轳车坑、釉缸等制瓷遗迹,出土文物数以万计,其中就有“临邛”杯、双流注壶、省油灯、“乾德六年”铭文印模等珍贵文物。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唐代民居遗址,系发掘5号窑包第三文化层时发现的。其中唐代早期房屋基址5间、中后期房屋基址4间,面积约900平方米。周围有水沟、水井、窑藏。系完整的唐代民居建筑。成为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窑址东西长 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13万平方米。现存由窑具、瓷器(片)、炉渣堆积起来的窑包13个,高者10余米,低者6~7米。窑址内发现 9座窑炉,其中龙窑6座,马蹄形窑3座。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二号窑包,现存高度八米。晚唐至宋代,只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出土了少量的宋代瓷片。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一号龙窑,位于十方堂遗址的最东端,2005年正式发掘之前,1号窑包残存高度为8米,是十方堂遗址保存高度最高的窑包之一。窑包东、南两侧分布着从唐代早期到南宋末年的作坊,分布着储泥池、釉缸、釉料提炼场、水井等各类遗迹,北侧是主要的瓷土采集区。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在窑包西侧清理出了一座保存相当完整的宋代龙窑,从窑门前的工作区挡墙到窑尾烟道的台阶式护墙,总长达42米,窑床坡度为15度至17度,是我国古代斜坡龙窑最科学的坡度。这条龙窑,先后经过了至少7次较为重要的整修,是当时最为重要的大型生产窑炉。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窑址附近有作坊遗址,出土有配料缸、石臼及各式印模等制瓷工具。产品胎质以褐胎、红褐胎居多,砖红胎次之,黄白、灰白胎较少。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釉色有20多种,以青为主,青中泛白、青中泛灰、青中泛黄、青中泛绿占有相当数量,黄、米黄、芥子黄、茶黄、绿、粉绿、蓝、紫蓝、褐、黄褐等釉色皆有发现,黑釉器为数极少。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遗址公园适合市民散步、游玩。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韩陶村,是一个韩国艺术家与中国对话的窗口,这里不仅展示陶,还展示韩国的文化、生活方式等。让园区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艺术交流平台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文君窑,依托传统龙窑和馒头窑的造型,结合现代柴烧和传统柴窑的特点,是一座长12米,采用4个窑室,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立二次燃烧室,在传统窑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的柴烧窑,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这是一座中、韩、英三国的30余位陶艺家共同参与设计、建设的柴烧窑,是一个集教学、参观、实验、学习于一体的柴烧窑。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邛窑考古遗址公园,以邛窑遗址为中心建设,占地300亩,规划有邛窑遗址观光、邛窑文化创意、环球酒文化创意、田园康养休闲四大功能区,发展彩瓷文化体验、文创设计研发、文博休闲旅游为主导的文创产业生态圈。
[转载]川西环线71:邛崃什邡堂邛窑遗址·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