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2024-12-18 20:35:41)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清溪古镇,建于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距今已有1403年的历史,清溪古为笮都牦牛羌地,扼古驿道要冲。汉代以后,无论郡、州、具、所,各类建制,均常设于此。我们来此,先从清溪文庙开始参观。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入口处有国保碑和“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碑。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清溪文庙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那时县治设于此地。嘉庆四年(1799年)迁建今址光绪九年(1883)全部落成,进了文庙就看到棂星门。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文庙座落在汉源旧县城清溪东北隅。院落里2002年才立的状元碑,算不上文物。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清溪文庙,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雅安市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孔庙,也是四川省现存的八座文庙之一。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这座四柱三间三层的石牌坊,坊身布满浮雕,坊顶有四根龙缠冲天柱;龙身为镂空雕刻,精妙无比。上刻蟠龙缠笔、丹凤朝阳等。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浮雕图案中,状元打马游街图特别传神,状元喜气洋洋,百官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接着就是泮池,里面还装上了喷泉。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泮池前的两只石狮子。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滴水桥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泮池四周砖砌花格围栏上雕刻有天马、灵猴、金蟾、仙桃等。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戟门,也就是大成门两边,原来是两座规制较小的祠堂,被称为名宦祠和乡贤祠。名宦是指“仕于其地而惠泽于民者”,也就是合格的“父母官”;乡贤则是指“生于其地而德业学行著于世老景谓之乡贤”,即是指当地德高望重的人。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现在这里比较空洞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文庙边的高树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前面是大成殿。歇山顶式斗拱重檐,方砖铺地。大成殿前面是丹陛。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文庙内古木参天,其中一棵木樨,是树龄超300年的二级保护古树,还有一棵紫薇和两棵杉树,均是树龄超过200年的三级保护古树,具有重要的历史、生态、文化及科学价值。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丹陛前的雕龙,呼之欲出。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大成殿前有东西庑廊,礼乐亭分列左右,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台前的石雕底座,甚是精美。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至圣先师神位。把神位放在殿外,还是第一次见。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廊前栏杆上的塑像,都缺少了头部。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现代补的万世师表匾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宽大的木构内殿,采光真好。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殿内供奉孔子和四配: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还有六幅浮雕。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大殿前的古朴,没有太繁杂的装雕。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祭台前,还有一对比人高的石狮。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廊房,川款的木结构。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周边的石构墙。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院内数株参天的大树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泮池前为万仞宫墙,有左侧圣域门、右侧贤关门。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清溪古镇至1950年县城迁到他处,就降为乡镇的级别,加上至今高速也没有经过这里,经济发现缓慢,看过去没有兴旺发达的气势。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不少的土房子,墙是干打垒的。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古镇街巷参差,院落古朴,原有“九街十八巷”之称,但可看的古迹不多。老城墙也于1958年拆掉了。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在古代,清溪肩负着北拒藏夷,南抗彝蛮的重任,是历朝的一个重要的边关军事重镇。现代清溪不再有这样的使命,古镇的居民也就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在老街上,除了零星的副食品小店,几乎看不到商业的痕迹,他们基本还是自给自足。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这样的房子,不知道有没百年的岁月。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唐时风、汉时雨。清溪是个有历史的地方,也是如今驴友们乐于户外徒步的地方。他们说,这是一个让人忘掉时间、又想起时间的地方。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坡地的街巷正在改造。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1995年版《汉源县志》载,清溪镇过去是个货运集散地。以民国十年(1921)九月为例,这个弹丸小镇每日容纳了背夫、马帮、行商七八百人次,骡马上千匹。晚上用餐时段,大大小小的馆子人声鼎沸,店小二端着碗碟儿跑得满头大汗。喝酒猜拳声音此起彼伏,划破夜空;街道两旁灯笼高挂,杂货琳琅,人来人往。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马帮和背夫来到驿站,歇口气儿后,留下当地人需要的生活物品如绸缎、布匹、香料、皮革等,而继续把盐、茶驮往西运走。“来的都是客,铜壶煮三江”,频繁的贸易过程中,蜀人也吸收了大量中原及邻国民俗文化理念。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从清溪向西翻山越岭走60里路,就到了另一个重要驿站宜东镇(泥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雅安几乎所有的大茶号都在宜东开设了分号。由于历史积淀和商业惯性,清末到民国,这里形成的旅店、茶号、茶市、马店、洋行、仓库、兵营、商贾甚至比清溪还繁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康定流传着一句谚语:“背不完的宜东镇,填不满的康定城”,说明宜东货运周转之繁盛。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所有的过往,都是云烟。现在看到的,都是以后的历史。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转载]川西环线58:汉源清溪古镇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