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去年德累斯顿:唱歌的房子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原文地址:去年德累斯顿:唱歌的房子
今天气温拉升过猛,显得行李箱太小,塞不下的大衣差点延迟了碧天浮云带来的快乐。




奥古斯都桥下方的易北河右岸,曾是德累斯顿巴洛克建筑竞相媲美的地方,很少有其他城市能与之匹敌。18世纪的建筑风景画家贝尔纳多·贝洛托,用比高级相机精准十倍的笔法,定格了那段美好时光。
1945年情人节,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联手毁掉了这一切。他们发动了4次大规模突袭,先投下3900顿高爆炸弹轰开屋顶,使屋内的木材结构暴露出来。接着,又落下雨点般的燃烧棒,使木材充分烧毁。最后,用更多的高爆炸弹阻遏消防队营救,当火焰风暴的温度激增至千度,高速上升的气流将未及逃走的人群吸入火中。尘埃落定后,这座曾经美仑美奂的城市已整个被大火吞噬。12000所寓宅、24家银行、26座保险大楼、31家百货商店、647家店铺、31所大型旅馆、26座公共酒店、63座行政大楼、3个剧院、18家电影院、11座大教堂、6座小教堂、19家医院、5个领事馆、1个动物园,通通毁于一旦,死亡人数难以统计。只余一截13米高的残壁,无语问苍天。
1994年,捉鬼的英美再次联手,开启了放鬼模式:哥俩鼎力支助,在象征和解的废墟上耗时11年,竭力推进德累斯顿的重建工程。砂岩拼建的圣母广场、圆形拱顶的圣母教堂、马丁·路德的巨型雕像、瘦长的柱子、高窄的窗户、以2000块废墟碎片为原料重组的祭坛…..除去少了岁月积淀的厚重感,外貌几乎和原来一模一样。




建于1907年的“耶里则”,据说是世界上第一座混凝土结构建筑。它听上去像清真寺,看起来也像清真寺,实际上是奥斯曼帝国的烟草工厂。



周末加好天,教堂和博物馆难免排起长队。我们避至新城区,寻找“会唱歌的房子”。
进入毫不起眼的住宅楼群,穿过色彩斑斓的艺术庭院,来到一幢梦幻蓝的居民楼前。据说墙上那些弯弯曲曲的排水管音效极好,每当雨天,下垂的喇叭口和上扬的漏斗嘴,必会传出嘟嘟囔囔淅淅索索的嘀嗒之歌。所以,天晴也不一定完美呀,比如水管肯定唱不出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