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2024-10-29 21:25:04)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嘉绒十八土司是指嘉绒藏族中所流传的“嘉绒甲卡却吉”,在今四川西北部,卓克基土司就是其中之一。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距马尔康县城八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马尔康县城东部梭磨河畔,海拔2700米。寨子背靠着山,前面临河,景色秀丽。官寨门向西南,与西索民居隔水相望。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现今的西索民居在土司历史时期被称为卓克基赶枪巴(即卓克基街之意),当时居住此地的人多为卓克基土司的科巴(差人)和商人、民间手工艺者,时下居于民居中的村民多为原土司差人、商人、民间和工艺者的后代。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经过转经桥,就可以进入西索村。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旦达轮寺位于卓克基镇西索村一组,系佛教宁玛派,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土司官寨又称土司衙署,是随着元朝推行土司制度后应运而生的一种特殊建筑。通常由子官寨和母官寨构成。子官寨为土司巡视各村寨的临时住宅,母官寨则是土司及其家眷日常生活之所。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如今这里成了国家级旅游景区,我们来的时候,没看到多少游客。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官寨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被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1935年7月,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长征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一路上来,所见的都是石头搭建的建筑和地面。这里是刑场和牢房,土司掌握辖区内百姓生死大权,牢房共有三间,最外一间为藏兵的值班室,中间关押轻型犯,最里的一间关押重型犯。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大门口的老虎照壁。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大门口的西关保障碑。官寨整个建筑只有一个大门进出, 这也是继承了嘉绒藏族为预防盗匪, 一门关闭而人畜财物安全的设计理念。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在建筑造型与细部方面,其墙体由片石堆砌而成,屋顶为悬山式,上布小青瓦,走廊栏杆为仿汉式栏杆形式,窗格则采用花格窗。藏、汉两种民族的建筑风格在卓克基土司官寨完美交融。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土司官寨与普通民居相比使用者权力最高、建筑体量最大、外形也有所不同,因此处于物质形态和精神层面的“中心”地位。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官寨始建于1718年清朝乾隆年间,为四层碉房,1935年毁于大火,其背景是1935年6月红军占领官寨后,一位土司手下的人带领10名土兵,乘着夜色回来将官寨焚毁,红军被烧死、烧伤数百人,伤亡惨重。 1938年-1940年,土司索观赢组织人力进行重建。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在土司文化方面,卓克基土司系梭磨土司家族的后裔。始祖斯宕崩,元朝至元二十三年生人,1941年泽旺彭措(又名索国坤)继位至解放。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大门内,一批穿红军装的来此红色旅游。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里面是一个大天井。官寨作为政治权利的象征,平面形态呈现为中轴对称的四合院形态,内有天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井是官寨的核心,凸显内向中心性,举办盛大活动会选择此地。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周围铜火盆照明加强空间形态的秩序性。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这里门厅,放着轿子。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土司官寨作为嘉绒文化展示,一楼的部分楼房,分为厨房、经幡房、社稷房、银厅房、酿酒房、衣饰房等,这间是茶房。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嘉绒藏族从古代一直以来都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族源的复杂、文化的多元化使得其农耕文化悠久而神秘。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大伙房的空间够大。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官寨底层右边东楼有小房11间,左边有小房8间、厨房11间,分别为马圈、“家人”和为土司当差人的住房,底层后部北楼有小房四间。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西楼、东楼均为四层楼房,土司、土妇家眷的住房、书房、厨房和当班大管家、小管家、杂役的住房都设置在西楼中。北楼为五层宗教专用楼。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来到二楼,二楼为接待汉族官商客人的专用平顶的“外宾厅”,还有红色文化展示厅,恢复有毛泽东当年看《三国演义》的房间“蜀锦楼”,中央红军在官寨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原貌等等。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卓克基会议旧址。1935年7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在“土司议政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传奇人物索观瀛。[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1949年底,索观瀛用实际行动迎接解放大军。1950年冬解放军进军阿坝地区,他派人押运粮草到小金慰问解放军。1951年,他积极动员群众支援解放军清匪肃特。他还参与筹建四土阿坝卓斯甲临时军政委员会,担任该会副主任。1952年12月,索观瀛被选为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抗美援朝时,他积极组织群众募捐、搞运输、发展生产支援抗美援朝。1952年他前往黑水参加平叛,次年随军进入草地,在争取当地的土官、头人归顺人民政府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嘉绒十八土司分布图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接待汉族官商客人的专用平顶的“外宾厅”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西藏八宝吉祥图,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大多运用在壁画、金银铜雕、木雕刻和塑造的形式出现,这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吉祥八宝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蜀锦楼,原为土司索观瀛的书房,中央机关进驻官寨后,毛泽东曾在此住宿一周,并阅读了土司藏的《三国演义》和其他书籍。

[转载]川西环线16: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