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去年柏林:椴树街 作者:一条虚构的鱼
礼拜天清晨,宿醉的人还在梦中,早起的人走进教堂,我赶上从德累斯顿到柏林的空旷列车。
都说秋天是柏林最好的季节,南欧的避暑客已经返回,圣诞的购物群尚未涌入,当地人基本宅在户内。
在经历了狂轰滥炸、野蛮摧毁,割据分裂、冷战统一的动荡洗礼后,柏林似乎很难再为世事纷扰所左右。柏林墙拆除后,广阔的空间、低廉的房价,让无数全新理念得以孕育,整座城市不啻于洋溢着无穷创意的荤素不忌的文化实验场。








入住距火车站只有三百米的酒店,放下行李,手执横行德国无敌手的自制地图上路。跨过施普雷河,经过毛奇桥,来到勃兰登堡门。
这座以雅典卫城的城门为蓝本设计的砂岩建筑,位于椴树大街的西端起点,是柏林18座城门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城门。自1900年以来,它一直被视为东、西德分裂的见证者和克服分裂的象征。
今天这里警车成行,警察成堆,忙着拉栅扯栏布置讲台。演讲内容是千年恩怨巴以冲突。观者如墙,听者似潮,几乎堵塞交通。
在人群里左突右躲,好不容易才穿过拥挤的弗里德里希广场,步入宽敞的椴树大街。这条从前因遍植椴树而得名的街道,所有树木均为战后重植,那些曾遮天蔽日的常绿乔木已在二战后期被破坏殆尽。
柏林电视塔是德国的最高建筑,半小时旋转一圈的观光台,号称能让你的视觉到达42公里之外,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相当于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人。
电视塔旁边是柏林市政厅,又名做红色市政厅。设计者模仿了法国拉昂圣母院的特点,融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元素和北德钻石建筑的风格。其三个庭院、无数拱门、宏伟钟楼,在二战的大轰炸中无一幸免,现在看到的,均为1956年按原图重建。



市政广场上的亮点是海神喷泉。它基于罗马纳沃纳广场的四河喷泉和摩尔喷泉设计,由红色抛光花岗岩制成。
手执三叉戟的海神波塞冬居于正中,周围是龙虾、螃蟹、海龟、鳄鱼等海洋和河流生物,喷泉边缘坐着青铜铸造的普鲁士四大河流的化身:渔网和葡萄象征莱茵河,木材和森林象征维斯瓦河,山羊和毛皮象征威悉河,烟草和水果象征易北河。




在柏林墙将这座城市一分为二的28年时间里,东西德截然不同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上。
兴高采烈的市政广场左前方,是无精打采的马克思大街。这里曾是东德举行阅兵式的场所,中间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威猛铜像,后方有展示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刚劲浮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