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2024-05-19 13:23:36)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西安,十三朝古都,用纷争与兴衰为这里留下岁月无法抹去的痕迹,三千多年浩浩荡荡的城池,似已随风飞散,留下的是历史厚重笔墨下承载的底蕴。

    曾经的镐京、曾经的长安、曾经的丝绸之路的开端富饶的都城....铁马金戈,指点江山、气吞山河的气势,如今,有如文玩世家执着而用心盘玩的一件硕大的雕件,灵动而润泽的光亮让人想要走近它,欣赏它、抚摸它...

    2021年6月18至23日,阿奇与妮子用六天短暂的小时光走近这座曾经在书本中无数次神游的都城。钟鼓楼下穿梭如织的人与车、老城墙上迷惘的张望、永兴坊粗犷的秦腔、大唐芙蓉园与大唐不夜城再现的曾经与现世的繁华,碑林依旧肃穆、兵马俑眼神依然庄重......当然,还有回民街与洒金桥的特色小食品,目光中的品与舌尖上的品交错着。

    多年前,也曾涉足过这座古城,却只是走过路过。远远的望着那道青灰色的城墙,便无数次憧憬着骑上一辆单车,一下一下缓缓地踏行,一眼一眼城内城外的观望,让那些留在脑海中贫瘠的历史知识立足回它们真实发生过的原生地,丰满成血肉相连,穿越千年该是怎样的触目感慨......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第一站 :  
                      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唐代的“坊”似乎专指居民住宅区,与“市”有着严格的界定,“坊”是不可以出现任何交易的,“市”与“坊”在制度与法律上有着严格的控制,这应该也算是大唐盛世的精深博大之一吧!

    唐代有坊108,其中的永兴坊曾建有历史著名谏臣魏征的宅邸,如今的永兴坊已经冲破盛唐的束缚,成为“陕西非遗文化特色街区”,转身为“市”的永兴坊,该是怎样的繁华喧闹呢!

    6月18日,阿奇与妮子乘坐北京西至西安北的高铁来到这座古城,寻到网定民宿,一家居于五道什字西街长乐坊小区的高层,干净整洁的一居室,稍事休息,这里离老城墙步行可达,穿过老城墙的中山门,再走不到200米就到了永兴坊。
    人未到,已闻声...

    半年前看过一部李少飞导演的《装台》,被贯穿全剧的陕西方言洗了脑,那个时段,居然偶尔会冒出一两句还算纯正的陕西方言,更是被剧中的秦腔超力度的表现冲击到,元气十足的唱腔、豪气冲天的表演、动天动地粗犷的“梆子”,所有表演的夸张都那么令人惊异和触动。

    于是,紧走几步,挤入牌楼前围拢着观赏的人群中,兴致勃勃看了个尾声,过瘾、感染力十足,竟有些心境彭拜,但...意犹未尽!

    缓步随人群散去,这边还沉浸在秦腔的余音中扼腕而惜,这边,牌楼后面却蓦然看到一位从头到脚涂成银色的“雕像”,但见他左手端着硕大的面碗,右手执着尺多长的筷子,挑着一根腰带宽的面条,头上戴着耳麦一动不动,任游人往来,任好奇者指指点点,突然,变换一个身形,小而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炯炯的光,哇!惹得游人一阵哗然,这位就是网红街头行为艺人“阿少”!

    接下来便进入走街串巷模式。

    永兴坊是2007年在唐朝魏征府邸旧址上建造的仿明清“坊、肆”的建筑群,将地方美食、手工作坊、戏曲博物馆等布置于八个街区中,让人们在吃、逛、玩儿体会一份曾经再现的历史场景。

    阿奇和妮子小逛了一下“非遗物质”一条街,精致的绣花鞋、陶埙惹得阿奇几次驻足,然后转入食品街。两个人先来上一碗裤带面,大碗如盆,少许汤,面并不算太多,再配一小碗调味汁儿,面劲道、味儿也还不错,胜在大餐碗那份粗犷的体验。随走尝了个柿子饼、一碗酸辣搓搓面,热了、辣了再喝上一杯醪糟汁儿,没有太大的肚量,那就看稀罕吧!

    西安的粉丝羊血、特色米皮、肉夹膜、饸饹...哪一样都拥有吃客无数,阿奇和妮子似乎更着重于逛。看这里娴熟的刀功片片儿,簿得透光;那里手搓麻花,精致利索;这边瞬间在饼铛上摊几个面皮皮,大小均匀;那边儿摔酒碗儿“啪啪”的响。跟卖甄糕师傅聊上两句“噢,这就是孙俪演的那部古装电视剧里的甄糕!”,“对,没错儿,念甄(真)!”,又见这一处“壁”仙气袅袅...

      混迹于人流之中,所有可以捕捉嗅觉的器官都极度积极地迎接着各色气味的席卷,脚步配合视线寻觅的方向前行,鼻腔中充斥着煎、炒、烹、炸所带来的酸、甜、辣、咸...五花八门的味道,一个不小心与另外一个游客撞个满怀也屡见不鲜,来不及说“不好意思”或“对不起”便已擦肩而过,是啊,美食面前,谁还在乎这点不痛不痒的磕碰!

    曾经的“坊”或许是闲淡清静的,热闹的或许只有孩童们的耍闹声,而跨越时空的“坊”已然喧哗熙攘,氤氲着明清韵味的街巷、传统与现代文化、美食的气息与游人各寻其乐的情绪交织着、热闹着,如今的“永兴坊”承载着另一种不同的繁华使命。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永兴坊牌楼下的“秦腔”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网红街头行为艺人“阿少”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绣花鞋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陶埙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手工彩绘挂饰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裤带面。硕大的碗,宽宽的面。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裤带面配的清汤、调味。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酸辣搓搓面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柿子饼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好刀功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好手艺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好食材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好技术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好痛快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辣豆干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混迹于人流之中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长条凳前的“秦镇郭家凉皮”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年轻人的浪漫
[转载]小游“十三朝古都”(1)——转身为“市”的永兴坊
         五道什字西街长乐坊小区,阿奇与妮子临时的温馨的小窝。

    从永兴坊出来,步行到钟楼,以为2.6公里可以散着步就到了,惭愧,阿奇和妮子都有些不胜脚力,走走停停,终于望到被车河围绕中的钟楼,已是有些狼狈不堪。
 
     走走、逛逛、吃吃,下一篇继续吧!

(  后注:因博客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阿奇一直没有开始写新的游记,人也懈怠了很多,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博客虽有些残缺不全,但仍在努力支撑着,这方无法割舍的空间与精神家园,也仍牵动着阿奇继续书写的渴望,那,就继续写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