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五龙潭与趵突泉毗邻而居,中间只隔一条马路,游人出趵突泉北门,抬脚跨过马路,便到五龙潭南门。由于趵突泉的光芒太过耀眼,五龙潭就显得暗淡了许多。不过五龙潭有五龙潭的美,有着与趵突泉不一样妙趣,如果游趵突泉不游五龙潭,你就失去了对济南泉水的另一种解读。而且,五龙潭与隋唐英雄秦琼颇有渊源,传说秦琼宅第曾坐落于此,唐时就有地方乡贤在五龙潭为秦琼建造祠堂。如今公园北侧仍有秦琼祠,若能前往拜谒一番,对于了解济南文化颇有助益,亦可加深对“山东好汉”的了解。
五龙潭位于济南旧城西门外,南临趵突泉,北接大明湖。潭周名泉众多,形成五龙潭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该泉群共有泉池27处,其中11处列入济南72名泉,分别是五龙潭、天镜泉、玉泉、月牙泉、濂泉、东蜜脂泉、贤清泉、官家池、古温泉、回马泉和虬溪等。这一片泉群,水池幽深,水光潋滟,锦鱼嬉戏,风景幽雅,素有“夹岸桃花,恍若仙境”之美誉,有着与趵突泉颇不一样的独特韵味。不一样体现在哪里?别急,让我们进去瞧一瞧。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龙潭牌坊外侧
五龙潭南门前,矗立着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门楼二重檐,双脊比翼,卷棚顶覆以绿瓦,青色石柱高耸,白色石鼓夹抱。石柱之上,虬龙盘绕,与“五龙潭”之名颇为吻合。额枋横贯,上镌“五龙潭”三个金字,乃米芾集字。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龙潭牌坊内侧
进入南门,眼前有一开阔小广场。一年四季,总有人在这儿打太极拳、舞太极剑、练八段锦。每次经过这里,我都要驻足欣赏片刻。听着古雅曼妙的太极音乐,看习练者意态从容淡定,身形中正安舒,四肢轻灵圆活,节奏松柔慢匀,我总会被他们的状态感染,让我顿觉身心俱净,每一个细胞都卸下了负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许多。尤其令我称奇的是,这些太极习练者,看似风轻云淡平静如水,其实柔中带刚绵里藏针——在轻柔的运行中,在开合的变换中,在虚实的转化中,在阴阳的承续中,他们的一招一式好似蕴涵着绵绵不绝的力量,这大概就是太极拳的魅力所在吧。
在广场北侧,正对大门处,有一面气势宏伟的影壁,壁面上雕刻五条动感十足的游龙,故称“五龙壁”。壁面主体为蔚蓝色陶瓷质地,长20余米,高近4米,图案为浮雕形式,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疏密有致,与南大门、石牌坊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强化了五龙潭公园的主题。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龙壁
绕过影壁北行,不远处望见一片开阔水域,那就是五龙潭。潭池呈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35米,水深4米有余。五龙潭常年涌水,久旱不涸,涌水量每天达8600-43000立方米,居本泉群之首。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辄应,故元朝初年,在潭侧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水面广阔的五龙潭
五龙潭水域宽广,如同湖泊一般,水色清澄纯净,波光明暗有致,让人觉得敞亮。潭池以自然石驳岸,岸边翠柳如云,碧丝蘸波。潭北潭东叠有假山,山上植松柏,悬崖垂青条,丛中隐一小亭,取名为“渊默亭”,取《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之意,暗括“龙”字。游人在亭中可赏看龙潭秀色。你想啊,池中有碧波在荡漾,树上有小鸟在欢唱,亭台楼阁倒影入潭,曲栏画桥随波摇曳,此情此景,你一定恍恍然如入仙境。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龙潭北岸
听说,每当雨后新晴之时,五龙潭之水一片湛蓝,藓苔靛青,杂树成荫,垂杨滴翠,更显得格外清幽,世称“苍生霖雨”,为旧时历下十六景之一。只可惜,我还从未在雨后新晴之时来此游观。我暗下决心,做个有心人,一定在雨霁初晴之时,专门来看“苍生霖雨”美景。
你看,你看,池中有鱼吔!哇塞,五彩锦鲤!那么多!一群群,一阵阵,五颜六色,成群结队,它们在微漾的碧波中游弋嬉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此时,你不用急着赶路,你可以学一学庄子,静静享受“观鱼之乐”。当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而有了令世人津津乐道的“鱼乐之辩”。其实,观鱼自有乐,何必在濠梁?五龙潭不就是十分理想的观鱼之所吗?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济水》中就十分唯美地描述了“龙潭观鱼”美景:“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如今,“龙潭观鱼”已成为五龙潭公园的知名景观。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潭观鱼
由于景色佳丽,历代潭周多有建筑。北魏有大明寺、客亭,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刚才提到郦道元“龙潭观鱼”,就是在客亭位置。此亭名气颇大,因为它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历下亭”。何时改为历下亭?唐初也。唐天宝四年,杜甫与忘年好友李邕宴饮历下亭,杜甫即席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杜子美宴饮赋诗历下亭,使这座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骄傲。到了唐朝末年,历下亭逐渐废圮。北宋又重建历下亭,位置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之后又几经兴废变迁,至清初康熙三十二年(1693),山东盐运使李兴祖在湖中岛上现址重建历下亭。如今要观历下亭,需要去大明湖乘船登岛。那么古历亭旧址具体在什么位置呢?在五龙潭公园西,旧址立有一块石碑,上刻武中奇先生题写的“古历亭旧址”。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除了古历亭,唐时建有秦琼祠堂,相传秦琼显赫后,还在此处建有府第。元时潭侧建有“凝碧宫”和“五龙庙”,五龙庙于明清两代扩建,改名为“龙祥观”,先后由道士与和尚住持。明清时期,又先后建起了灵雨亭(亦称霖雨亭)、鲛人馆、我忆园、杖影阁、倚杖桥、谈助亭、画壁、水槛等,其中最有名的 “潭西精舍”。潭西精舍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为著名学者桂馥集资修建,专为文人学者聚会场所。由于年久失修后倾圮,1965年在潭西精舍旧址修建潭西阁,1994年改称名士阁。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名士阁
阁东临潭,一楼悬匾额“龙潭观鱼”,乃集录郑板桥字体。登楼凭栏,俯瞰观鱼,正得鱼趣,称“龙潭观鱼”,为泉城一大胜赏。二楼悬匾额“潭西客夜”,乃桂馥隶书。在玉泉泉畔立有“潭西客夜”石碑,上刻清代著名书画家、桂馥弟子郭敏磐所绘制的“潭西客夜”图和潭西精舍主人桂馥与其友人吴友松、戴际源、徐明理、王继祖等的八首诗词,碑首镌有“老菭”(桂馥号)隶书“潭西客夜”。名士阁所悬“潭西客夜”匾,应该是从此引来。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潭西客夜碑
在阁楼正面,二楼檐下悬“名士阁”匾额,为武中奇题写。两边悬楹联:此地传为将军第;未兴曾建借书园。上联说的是,此处传为秦琼府第;下联说的是,桂馥大力协助好友周永年创建藉书园,即潭西精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供人借阅的公共图书馆。章学诚《周永年别传》云:“予因与桐(即邵晋涵)往见书昌于藉书园。藉书园者,书昌之志也。书昌故温饱橐馁,于书积卷殆近十万,不欲自私,故以藉书名园。藉者,借也。”其藉书园之书,可“供人阅览传钞,以广流传”。 其藏书处,一曰林汲山房,一曰藉书园,一曰水西书屋。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周永年和桂馥。周永年(1730年-1791),字书昌,山东历城(今济南)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后入馆编纂《四库全书》,负责《永乐大典》的辑校工作,辑出宋刘敞《公是集》、刘攽《公非集》、苏过《斜川集》等十余种罕见的重要文献。周永年生而好学,“竭数十年博采旁搜之力,弃产营书”,筑贷书园,积书十万卷,供人阅读抄写,并倡“儒藏说”,成立“儒藏”,“俾古人著述之可传者,自今日永无散失,以与天下万世共读之。”
桂馥(1736-1805),字未谷,号雩门,别号萧然山外史。桂馥书法晚称老苔,一号渎井,又自刻印曰渎井复民。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桂馥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字学家、书法家、篆刻家,《说文》四大家之一。学问当时与段玉裁齐名,以“桂段”并称。他嗜好金石,精于篆隶,善治《说文》,并以此为基础,广交天下学人。其中相交久、相知厚者之一,为济南历城的周永年。二人切磋问学,一起创办藉书园,一起纂修《四库全书》,相识相交近30年,直至周永年辞世。他们共同筹办的藉书园,在中国图书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龙潭西岸的浮雕墙
在五龙潭西岸,名士阁之北,建有游廊,游廊中矗立着高大厚重的浮雕墙。浮雕墙以“秦琼归唐”为主题,包括瓦岗聚义、走马取金堤等场景。结尾是麒麟阁场景,李世民端坐麒麟阁,门外秦琼和尉迟恭护立左右,两侧悬楹联:“双锏打成唐世界,单鞭撑定李乾坤。”这是李世民称赞秦琼和尉迟恭的,上联是指秦琼,下联是指尉迟恭。可是我有点不明白,李世民修建的叫凌烟阁,秦琼和尉迟恭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麒麟阁是西汉宣帝修建的。是浮雕墙的创作者“刘冠李戴”了?还是我孤陋寡闻?
看到浮雕墙,很多人都想尽快去拜谒秦琼祠。我觉得应该去,千万不要错过。关于秦琼祠,我将专门作以介绍,此处不多赘言。此时,我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您觉得五龙潭与趵突泉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我是多次认真思考过的,可以说每次来五龙潭,我都要将它俩比较一番。我个人的看法是:其一,五龙潭内敛、沉静,湖面平静,波澜不惊,游人无需拥挤,四周一片寂默;趵突泉活泼好动、虎虎生风,它总是欢腾着,跳跃着,噗嘟噗嘟地,汩汩有声,泉池四周也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其二,五龙潭是幽深的,深不可测,充满神秘色彩;趵突泉是张扬的,奋力腾空,十分高调,吸引无数惊羡的目光。其三,五龙潭有道家之风,逍遥于天地之间,归隐于闹市之中,飘飘然有出尘之势,寂寂然无欲无求;而趵突泉则有着儒家的内圣外王之概,积极入世,泽被天下,追求天下第一。如此比来,竟然颇有妙趣。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龙潭
五龙潭幽深神秘,似乎深处隐藏着无数秘密。2004年10月29日凌晨3时左右,一向平静的五龙潭,池底中央突然塌陷,裂开一条长六米、宽半米的大口子,深幽幽的裂口周围聚集了大量游鱼。许多市民站在潭边眺望大裂口,感到丝丝寒意。由于五龙潭深不可测,从来没有人知道水有多深,也不敢派专业潜水队员下去探察。而更令人感到神秘的,是流传在济南的千年传闻。
事情还要追溯到唐朝玄宗李隆基时期,当时这里有唐朝名将秦琼的府邸。秦琼去世后,他的儿子一直居住于此。到了唐玄宗末期,由于李隆基专宠杨贵妃,荒淫无度,朝政荒废,民不聊生。秦琼之子看不惯朝廷黑暗,便和一些仁人志士聚集在府里痛斥朝廷,结果被小人告发。玄宗闻言大怒,派人来济南缉拿秦琼之子,并要将秦府抄家。谁知官兵刚到秦府门前,突然电闪雷鸣,五条金龙闪现空中,随即秦府整体塌陷,塌陷处形成大坑,泉水汩汩冒出,形成了今天的五龙潭。自此秦府便消失,被一池潭水取代。
而神奇,还远未结束!据史书记载,曾有水性好的人进入潭中,游入很深,发现一处府院,上写“秦琼府”,里面用具齐全,有人居住;1908年,此潭突然浪花四溅,随即有一处唐代府院浮现,这在《山东志》中有明确记录;
五龙潭泉群共有泉池27处,其中11处列入济南72名泉。不过我对泉水的名气不感兴趣,我更注重对泉水本身的感受。下面将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泉水介绍给大家。
潭西泉,顾名思义,因在五龙潭之西而得名,中间以曲桥相隔。泉池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盛水季节,泉水自池中喷涌而出,浪花四溅,漾起涟漪,颇有趵突泉之韵。潭西泉之水与天镜泉、七十三泉相汇,东流入五龙潭。泉池北壁嵌有明代以狂草醉书著称的书法家张中发所书“近水楼台”石刻。泉池之中,颇多锦鲤,五颜六色,将清澈的泉水染得一片艳丽。池北二层小楼就是“名仕阁”,登上名士阁,往东可观五龙潭之鱼,往南可观潭西泉之鱼,确实是观鱼的绝佳位置。
七十三泉,光听这名,就很有意思,好像是摆好了架势,坚决不入“七十二名泉”之列;抑或是,摆好架势牢牢占据“七十二名泉”之外的头把交椅。七十三泉位于五龙潭西南侧葡萄架下,泉池以自然石驳岸,玲珑别致。水从石隙流出,汇入五龙潭内。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七十三泉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馆
说起此泉来由,有一段佳话: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学者桂馥和他的朋友集资,在五龙潭西侧修建“潭西精舍”,作为四方文人聚会咏诗下榻之处。没想到施工中掘出一个泉子,水势甚佳,汩汩喷涌,犹如冰壶。桂馥甚喜,便大宴宾客,为泉起名。众说纷纭,有以形命名的,有以色命名的,有以味命名的,五花八门,难以决定。桂馥思忖良久,最后索性命名为“七十三泉”,并作诗道:“名泉七十二,不数五龙潭。为劳算博士,筹添七十三。”新泉的出现,使潭西精舍大为增色。为了增加水流的气势,精舍主人又将南侧天镜泉的水引来与七十三泉相汇,泉水绕屋穿廊,流入五龙潭。于是潭西精舍便成了著名的水景园,游人远远就能听到汩汩的流水声。如今精舍早已倾圮,在其旧址上又建起了园中园,1985年辟为武中奇书法篆刻展览馆,七十三泉就在展览馆的南侧。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天镜泉
天镜泉又名江家池,是五龙潭泉群中第二大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南隅。池长14.5米,宽13.6米,深1.4米。此泉很少干涸,串串水泡从池底冒出,于水面炸裂,织成漂亮的波纹。池内青藻浮动,锦鲤穿梭,煞是好看。尤其是雨季,水势甚好,清澈见底,鱼儿像是在透明的琉璃池中游弋,蓝天白云倒映水中,仿佛映照在镜子里,故名“天镜泉”。清道光《济南府志》载:“天镜泉……方广一亩,可鉴须眉。”天镜泉所在区域曾一度被一家饭店承包,游人无缘进去游观,后来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再次向游客敞开了大门。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官家池
官家池,位于五龙潭西北小河西侧。相传古时本处为一官宦人家居住,此处泉水清澈甘美,取自池内泉水生出的豆芽口感颇佳,附近居民多到此取水,似乎为公众所有,“官家池”因而得名。泉池自然石驳岸,呈不规则形,池长6米,宽4米,深3米。水自池底多孔涌出,由东岸石上溢出,流落生产渠小河。此处地势低洼,泉水出涌标高水位为26.30米,比趵突泉出涌标高低半米多,在市区众泉水中出流最早,断流最晚。周围樱花戏水,绿柳夹岸,茅亭翠竹,小桥卧波。正如一首诗中所描述的:“池是官家汇众泉,涌出珍珠纯天然。游人赏泉不知醉,茅亭翠竹到泉边。”
如果你是夏日来游,而且还带着孩子,或者你自己童心未泯,想找一片戏水区域,那么你一定要去“亲水区”。亲水区位于公园西北隅,由濂泉、聪耳泉和裕宏泉组成。三泉自西北而东南斜成一线,最西北的是濂泉,最东南的聪耳泉,裕宏泉居中。这一片区域青石铺地,泉水从石上漫过,呈现“清泉石上流”景观。水不深,刚好没过脚丫处,走在上面,清清凉凉,暑气顿消,疲惫随之烟消云散。在这里,你可以肆无忌惮地打水仗,可以欢快地蹦跳着踩出水花,也可以掬一捧泉水轻轻地洒在空中,在太阳的映衬下观赏那迸出的晶莹剔透的水珠……此时此刻,年龄差距不要在意,认不认识并不打紧,浑身湿透了也不在乎,开心是唯一的主题。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亲水区三泉:聪耳泉、裕宏泉和濂泉
眼前这个垒石而砌的水池,即是“聪耳泉”。泉池呈椭圆形,长7米,宽5米,深1.5米,形似人耳,故俗称“耳朵眼泉”。1994年泉水调查时改为现名。
聪耳泉西北不远,即为“裕宏泉”,池岸整齐,泉池呈“L”形的水池,,长、宽各4米,深1.5米。泉水东南,有暗渠与聪耳泉相通,西北与濂泉汇流。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濂泉与寒玉亭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濂轩
濂泉俗称陈家池子,泉池面积广阔,以料石砌垒,呈不规格形,长、宽各20米,深2米。濂泉水质清澈,水自池底多孔涌出,腾起串串水泡。北岸水边石上刻“濂泉”之名,池上架平台,台上建亭,额题“寒玉”。亭接水廊,廊连“濂轩”,沿廊修竹郁森,临轩花木葱茏,巧石秀丽,水流潺潺,一片盎然古意。
鱼乐园一定要去看一看。鱼乐园位于五龙潭东南,包括回马泉、玉泉、净泉一带区域。三泉汇入小溪流向北去。泉出石下,水漫石上,饶有趣味。小溪北端,水面渐宽成池。池内荷花艳开,锦鱼戏游。池上曲桥卧波,桥上设有坐栏,游人凭栏赏看,称“曲池观鱼”。
回马泉与秦琼有关,相传五龙潭内建有唐朝武将秦琼府邸,一日秦琼在此遛马,战马腾空,马蹄落地处出现泉眼,故取名为“回马泉”。该泉位于五龙潭东南20米,南岸石壁上嵌“回马泉”刻石。它地势较低,水势尚好,池中有几十处泉眼,不间断地吐出水泡,或三三两两,或几十个一串,大若圆枣,小若豆粒,轻轻盈盈升至水面,纷纷炸开,形成一圈圈细密涟漪。串串水泡,此起彼伏,如泄珠玑,煞是好看。池底水清见底,泉眼处涌出团团细密的沙砾,无数尾小鱼在沙砾边游来荡去,煞是惬意。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回马泉
回马泉北岸有一泉,名叫“净池”。1986年建五龙潭公园时,将两泉连在一起,扩大水面,称“余乐池”,并于水中蓄锦鱼,建水榭,榭名“鱼乐”,取鱼乐我乐之意。这里环廊迂回错落,长廊起伏曲折,给人以鱼动、水动、廊动、“鱼乐我亦乐”的情景运动感。院内南侧,扇面小厅半敞,使余乐园尽得游览之乐趣。鱼乐榭坐北朝南,前后抱厦,四面出檐,棕柱青瓦,古朴典雅。水榭楹柱悬挂楹联两副,匾额两块,其一:廊凭翠障龙凭雨,石伴青松鸟伴花。上悬匾额“继武”;其二:潭临外郭园临水,池带轻波柳带风。上悬匾额“颂芬”。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鱼乐榭
净池北面,为玉泉。因泉水洁白如玉,故名。池岸以自然石砌垒,泉边假山叠石,翠竹林立,曲水流觞,泉自石下流出,哗哗流淌,流入五龙潭。该泉水质奇佳,玉洁冰清,经化验,为优质矿泉水,饮后有涤尽尘嚣,令人心旷神怡,常有附近居民至此汲水烹茶,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我有一位朋友居住在制锦市小区,每天来此处打水,已成为他的必修课。有人传说,清乾隆南巡时曾品尝玉泉之水,大家赞赏,并题诗曰:灵泉清霖涤烦疴,功德由来利物多。可我觉得这纯属讹传。乾隆喜欢饮玉泉水不假,可不是五龙潭公园的玉泉,而是北京玉泉山上的玉泉。北京玉泉由山间石隙中涌出,淙淙之声悦耳,下泄之水在艳阳光照下,犹如垂虹,明时已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明清两代,均为宫廷用水水源。据传,乾隆为验证该水水质,命太监特制银质量斗,用以秤量全国各处上供的名泉水样,其结果是玉泉水最轻,说明含杂质最少,质量最好。于是在“水清而碧,澄洁似玉”的“裂帛湖”畔,刻下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凡出于山下而有冽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故定为天下第一泉。”乾隆南巡时,让人随身携带玉泉水,直到后来饮了趵突泉水,才认定趵突泉水最好喝,并将“天下第一泉”的封号该赐给了趵突泉。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龙潭公园内的玉泉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去漪园看一看。漪园位于五龙潭之东,鱼乐园之北。这一带过去属于东流水街,附近有古温泉、洗心泉、净水泉等。名气最大的是“古温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名曰“温泉”。该泉水温恒常18℃左右,即使在隆冬季节,朔风凛冽,大雪纷飞,此处仍是热气蒸腾,故名“温泉”。因历史悠久,今人习惯上称古温泉。池畔立一玲珑秀石,上刻“古温泉”三字。泉水由暗道流入月牙泉。历代沿泉多有建筑。清代康熙年间,历城人张秀在此建造漪园,当地居民称其为张家园。当时的大诗人王士祯曾作《游漪园记》一文,对这一带的优美景色做了细致描述。漪园以水为胜,四周缭垣。院中温泉,石砌池,池中饰有假山,水从石峰跌下,喷珠溅玉,隆冬季节,云雾润蒸。池畔建有亭榭,雕梁画柱,古朴典雅。院内建有客厅,悬匾额“漱玉堂”,为张秀读书宴宾之处。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古温泉
古温泉附近还有两个泉子,即静水泉、洗心泉。两泉毗邻,仅有一墙相隔,水势颇好。洗心泉原在东流水街105号院内,泉池水深仅20厘米,水势颇好,清而透明,流入墙外的古温泉。1964年和1968年,静水泉、洗心泉先后与古温泉合为一体。1985年建五龙潭公园时,又将古温泉水面扩大,上建水廊、双亭,构成公园内主要景观。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洗心泉
由漪园往南,为东流水街旧址,一造型奇特的太湖石上,镌刻“为东流水街旧址”六字。附近有月牙泉和虬溪泉,颇值得一观。
东流水街旧址石刻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月牙泉一隅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月牙泉出水口
月牙泉,因形似初月而得名。月牙泉水质澄澈碧透,甘美如饴。池有30多平方米,深约两米,取自然山石驳岸,植几株垂柳映照。池中央矗立一座蘑菇云状的太湖石假山,约两三米高。假山顶端有一个大泉眼,盛水时节,泉水从泉眼喷涌而出,一泻而下,形成水帘,在阳光照耀下,折射出七色彩虹,颇为美丽。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虬溪泉
虬溪泉位于月牙泉东北侧,因其涌水量大,如蛟龙吐水,故名虬溪泉。泉池由自然石垒砌,呈不规则形状,长、宽各约5米,深1.4米。泉边绿柳翠竹环抱,有轻松横卧水面之上。池水清澈碧透,池中央有一弓形石,石中部有一碗口粗细泉眼,汩汩泉水自泉眼涌出,哗哗有声,溅起层层涟漪。泉水沿石溪穿竹林,最后流入西护城河。
虬溪泉的历史并不悠久。大概在1964年前后,水文地质部门在这里作泉水探测试验,钻探机向地下钻孔时,突然涌出泉水,水势蔚为壮观,因此决定将此处作为一处泉眼保留。因其喷涌而出的水流,如同古时传说中的虬龙盘曲吐水,所以将这眼泉起名为“虬溪泉”。虽然“虬溪泉”名不见经传,但在公园管护人员的精心营造下,却也玲珑别致,情趣盎然,其山石叠翠,清泉汩汩,风格独具。2004年4月被列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
除了上面这些,五龙潭公园内还有不少名泉,恕在下不能一一介绍。如果你能将我所介绍的这些景点都看,就已经算是收获颇丰了。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龙迎客雕塑
游完五龙潭,你可以原路返回从南门出去,也可以从东门出去。我建议从东门出去,因为出东门之后,往北去大明湖只有500多米,而且你可以顺便欣赏五龙潭东门的“五龙迎客”雕塑。该雕塑采用花岗岩雕塑而成,6米多高的五条龙围成弧形,喷水如柱,扶摇欲飞,气势轩昂。五条龙昂首向门,像是欢迎每一位游客,让你进门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五龙迎客”雕塑建于1990年,原位于五龙潭东南侧大门外,2009年初迁至新建的东门。这是五龙潭的标志性建筑,不看一看,岂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