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2023-12-26 13:00:52)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五龙潭与趵突泉毗邻而居,中间只隔一条马路,游人出趵突泉北门,抬脚跨过马路,便到五龙潭南门。由于趵突泉的光芒太过耀眼,五龙潭就显得暗淡了许多。不过五龙潭有五龙潭的美,有着与趵突泉不一样妙趣,如果游趵突泉不游五龙潭,你就失去了对济南泉水的另一种解读。而且,五龙潭与隋唐英雄秦琼颇有渊源,传说秦琼宅第曾坐落于此,唐时就有地方乡贤在五龙潭为秦琼建造祠堂。如今公园北侧仍有秦琼祠,若能前往拜谒一番,对于了解济南文化颇有助益,亦可加深对“山东好汉”的了解。

五龙潭位于济南旧城西门外,南临趵突泉,北接大明湖。潭周名泉众多,形成五龙潭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该泉群共有泉池27处其中11处列入济南72名泉,分别是五龙潭、天镜泉、玉泉、月牙泉、濂泉、东蜜脂泉、贤清泉、官家池、古温泉、回马泉虬溪等。这一片泉群,水池幽深,水光潋滟,锦鱼嬉戏,风景幽雅,素有“夹岸桃花,恍若仙境”之美誉,有着与趵突泉颇不一样的独特韵味不一样体现在哪里?别急,让我们进去瞧一瞧。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五龙潭牌坊外侧

五龙潭南门前,矗立着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门楼二重檐,双脊比翼,卷棚顶覆以绿瓦,青色石柱高耸,白色石鼓夹抱。石,虬龙盘绕,与“五龙潭”之名颇为吻合额枋横贯,上镌五龙潭三个金字,乃米芾集字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五龙潭牌坊内侧

进入南门,眼前有一开阔小广场。一年四季,总有人在这儿打太极拳、舞太极剑、练八段锦。每次经过这里,我都要驻足欣赏片刻。听着古雅曼妙的太极音乐,看习练者意态从容淡定,身形中正安舒,四肢轻灵圆活,节奏松柔慢匀,我总会被他们的状态感染,让我顿觉身心俱净,每一个细胞都卸下了负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许多。尤其令我称奇的是,这些太极习练者,看似风轻云淡平静如水,其实柔中带刚绵里藏针——在轻柔的运行中,在开合的变换中,在虚实的转化中,在阴阳的承续中,他们的一招一式好似蕴涵着绵绵不绝的力量,这大概就是太极拳的魅力所在吧。

在广场北侧,正对大门处,有一面气势宏伟的影壁,壁面雕刻五条动感十足的游龙,故称“五龙壁”。壁面主体为蔚蓝色陶瓷质地,长20余米高近4米,图案为浮雕形式,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疏密有致,大门、石牌坊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强化了五龙潭公园的主题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五龙壁

绕过影壁北行,不远处望见一片开阔水域,那就是五龙潭。潭池呈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35米,水深4米。五龙潭常年涌水,久旱不涸,涌水量每天达8600-43000立方米,居本泉群之首。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辄应,故元朝初年,在潭侧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水面广阔的五龙潭

五龙潭水域宽广,如同湖泊一般,水色清澄纯净,波光明暗有致,让人觉得敞亮。潭池以自然石驳岸,岸边翠柳如云,碧丝蘸波。潭北潭东叠有假山,山上植松柏,悬崖垂青条,丛中隐一小亭,取名为“渊默亭”,取《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之意,暗括“龙”字。游人在亭中可赏看龙潭秀色。你想啊,池中有碧波在荡漾,树上有小鸟在欢唱,亭台楼阁倒影入潭,曲栏画桥随波摇曳,此情此景,你一定恍恍然如入仙境。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五龙潭北岸

听说,每当雨后新晴之时,五龙潭之水一片湛蓝,藓苔靛青,杂树成荫,垂杨滴翠,更显得格外清幽,世称“苍生霖雨”,为旧时历下十六景之一。只可惜,我还从未在雨后新晴之时来此游观。我暗下决心,做个有心人,一定在雨霁初晴之时,专门来看“苍生霖雨”美景。

你看,你看,池中有鱼哇塞,五彩锦鲤!那么多!一群群,一阵阵,五颜六色,成群结队,它们在微漾的碧波中游弋嬉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此时,你不用急着赶路,你可以学一学庄子,静静享受“观鱼之乐”。当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鱼出游从容,因而有了令世人津津乐道的“鱼乐之辩”。其实,观鱼自有乐,何必在濠梁?五龙潭不就是十分理想的观鱼之所吗?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中就十分唯美地描述了龙潭观鱼”美景:“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如今,“龙潭观鱼”已成为五龙潭公园的知名景观。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龙潭观鱼

由于景色佳丽,历代潭周多有建筑。北魏有大明寺、客亭,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刚才提到郦道元“龙潭观鱼”,就是在客亭位置。此亭名气颇大,因为它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历下亭”。何时改为历下亭?唐初也。唐天宝四年,杜甫与忘年好友李邕宴饮历下亭,杜甫即席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杜子美宴饮赋诗历下亭,使这座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骄傲。到了唐朝末年,历下亭逐渐废圮。北宋又重建历下亭,位置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之后又几经兴废变迁,至清初康熙三十二年(1693),山东盐运使李兴祖在湖中岛上现址重建历下亭。如今要观历下亭,需要去大明湖乘船登岛。那么古历亭旧址具体在什么位置呢?在五龙潭公园西,旧址立有一块石碑,上刻武中奇先生题写的“古历亭旧址”。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古历亭旧址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现在所见的历下亭

除了古历亭,唐时建有秦琼祠堂,相传秦琼显赫后,还在此处建有府第。元时潭侧建有“凝碧宫”和“五龙庙”,五龙庙于明清两代扩建,改名为“龙祥观”,先后由道士与和尚住持。明清时期,又先后建起了灵雨亭(亦称霖雨亭)、鲛人馆、我忆园、杖影阁、倚杖桥、谈助亭、画壁、水槛等,其中最有名的 “潭西精舍”。潭西精舍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为著名学者桂馥集资修建,专为文人学者聚会场所由于年久失修后倾圮,1965年在潭西精舍旧址修建潭西阁,1994年改称名士阁。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名士阁

阁东临潭一楼匾额龙潭观鱼,乃集录郑板桥字体。登楼凭栏,俯瞰观鱼,正得鱼趣,称龙潭观鱼,为泉城一大胜赏。二楼匾额潭西客夜”,乃桂馥隶书。在玉泉泉畔立有潭西客夜石碑,上刻清代著名书画家、桂馥弟子郭敏磐所绘制的潭西客夜图和潭西精舍主人桂馥与其友人吴友松、戴际源、徐明理、王继祖等的八首诗词,碑首镌有(桂馥号)隶书潭西客夜。名士阁所悬潭西客夜匾,应该是从此引来。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潭西客夜碑

在阁楼正面,二楼檐下悬“名士阁”匾额,为武中奇题写。两边悬楹联:此地传为将军第;未兴曾建借书园。上联说的是,此处传为秦琼府第;下联说的是,桂馥大力协助好友周永年创建藉书园,即潭西精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供人借阅的公共图书馆。章学诚《周永年别传》云:予因与桐(即邵晋涵)往见书昌于藉书园。藉书园者,书昌之志也。书昌故温饱橐馁,于书积卷殆近十万,不欲自私,故以藉书名园。藉者,借也。其藉书园之书,可供人阅览传钞,以广流传 其藏书处,一曰林汲山房,一曰藉书园,一曰水西书屋。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周永年和桂馥。周永年(1730年-1791),字书昌,山东历城(今济南)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后入馆编纂《四库全书》,负责《永乐大典》的辑校工作,辑出宋刘敞《公是集》、刘《公非集》、苏过《斜川集》等十余种罕见的重要文献。周永年生而好学,“竭数十年博采旁搜之力,弃产营书”,筑贷书园,积书十万卷,供人阅读抄写,并倡“儒藏说”,成立“儒藏”,“俾古人著述之可传者,自今日永无散失,以与天下万世共读之。”

桂馥(1736-1805),字未谷,号雩门,别号萧然山外史。桂馥书法晚称老苔,一号渎井,又自刻印曰渎井复民。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桂馥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字学家、书法家、篆刻家,《说文》四大家之一。学问当时与段玉裁齐名,以桂段并称。他嗜好金石,精于篆隶,善治《说文》,并以此为基础,广交天下学人。其中相交久、相知厚者之一,为济南历城周永年。二人切磋问学,一起创办书园,一起纂修《四库全书》,相识相交近30年,直至周永年辞世。他们共同筹办的书园,在中国图书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五龙潭西岸的浮雕墙

在五龙潭西岸,名士阁之北,建有游廊,游廊中矗立着高大厚重的浮雕墙。浮雕墙以“秦琼归唐”为主题,包括瓦岗聚义、走马取金堤等场景。结尾是麒麟阁场景,李世民端坐麒麟阁,门外秦琼和尉迟恭护立左右,两侧悬楹联:“双锏打成唐世界,单鞭撑定李乾坤。”这是李世民称赞秦琼和尉迟恭的,上联是指秦琼,下联是指尉迟恭。可是我有点不明白,李世民修建的叫凌烟阁,秦琼和尉迟恭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麒麟阁是西汉宣帝修建的。是浮雕墙的创作者“刘冠李戴”了?还是我孤陋寡闻?

看到浮雕墙,很多人都想尽快去拜谒秦琼祠。我觉得应该去,千万不要错过。关于秦琼祠,我将专门作以介绍,此处不多赘言。此时,我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您觉得五龙潭与趵突泉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我是多次认真思考过的,可以说每次来五龙潭,我都要将它俩比较一番。我个人的看法是:其一,五龙潭内敛、沉静,湖面平静,波澜不惊,游人无需拥挤,四周一片寂默;趵突泉活泼好动、虎虎生风,它总是欢腾着,跳跃着,噗嘟噗嘟地,汩汩有声,泉池四周也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其二,五龙潭是幽深的,深不可测,充满神秘色彩;趵突泉是张扬的,奋力腾空,十分高调,吸引无数惊羡的目光。其三,五龙潭有道家之风,逍遥于天地之间,归隐于闹市之中,飘飘然有出尘之势,寂寂然无欲无求;而趵突泉则有着儒家的内圣外王之概,积极入世,泽被天下,追求天下第一。如此比来,竟然颇有妙趣。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五龙潭

五龙潭幽深神秘,似乎深处隐藏着无数秘密。2004年10月29日凌晨3时左右,一向平静的五龙潭,池底中央突然塌陷,裂开一条长六米、宽半米大口子深幽幽的裂口周围聚集了大量游鱼。许多市民站在潭边眺望大裂口,感到丝丝寒意。由于五龙潭深不可测,从来没有人知道水有多深,也不敢派专业潜水队员去探察。而更令人感到神秘的,是流传在济南的千年传闻。

事情还要追溯到唐朝玄宗李隆基时期,当时这里有唐朝名将秦琼的府邸。秦琼去世后,他的儿子一直居住于此。到了唐玄宗末期,由于李隆基专宠杨贵妃,荒淫无度,朝政荒废,民不聊生。秦琼之子看不惯朝廷黑暗,便和一些仁人志士聚集在府里痛斥朝廷,结果被小人告发。玄宗闻言大怒,派人来济南缉拿秦琼之子,并要将秦府抄家。谁知官兵刚到秦府门前,突然电闪雷鸣,五条金龙闪现空中,随即秦府整体塌陷,塌陷处形成大坑,泉水汩汩冒出,形成了今天的五龙潭。自此秦府便消失,被一池潭水取代。

而神奇,还远未结束!据史书记载,曾有水性好的人进入潭中,游入很深,发现一处府院,上写“秦琼府”,里面用具齐全,有人居住;1908年,此潭突然浪花四溅,随即有一处唐代府院浮现,这在《山东志》中有明确记录 1938年某夜,潭中传出巨响水声,第二天早上,发现水面漂浮大量古书当时山东民办大学一李姓教员目睹当时的情况 1982年,济南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对五龙潭两侧进行清理时,挖出一块唐代石碑,上书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宅该碑至今保留在秦琼祠院内。多年来,有很多济南市民在潭边捡拾到古物与器件,却不知道从那里来的。真是奇哉怪哉!

五龙潭泉群共有泉池27处,其中11处列入济南72名泉。不过我对泉水的名气不感兴趣,我更注重对泉水本身的感受。下面将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泉水介绍给大家。

潭西泉,顾名思义,因在五龙潭之西而得名,中间以曲桥相隔。泉池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盛水季节,泉水自池中喷涌而出,浪花四溅,漾起涟漪,颇有趵突泉之韵。潭西泉之水与天镜泉、七十三泉相汇,东流入五龙潭。泉池北壁嵌有明代以狂草醉书著称的书法家张中发所书近水楼台石刻。泉池之中,颇多锦鲤,五颜六色,将清澈的泉水染得一片艳丽。池北二层小楼就是名仕阁”,登上名士阁,往东可观五龙潭之鱼,往南可观潭西泉之鱼,确实是观鱼的绝佳位置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潭西泉

七十三泉,光听这名,就很有意思,好像是摆好了架势,坚决不入“七十二名泉”之列;抑或是,摆好架势牢牢占据“七十二名泉”之外的头把交椅。七十三泉位于五龙潭西南侧葡萄架下,泉池以自然石驳岸,玲珑别致。水从石隙流出,汇入五龙潭内。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七十三泉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馆

说起此泉来由,有一段佳话: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学者桂馥和他的朋友集资,在五龙潭西侧修建潭西精舍,作为四方文人聚会咏诗下榻之处。没想到施工中掘出一个泉子,水势甚佳,汩汩喷涌,犹如冰壶。桂馥甚喜,便大宴宾客,为泉起名。众说纷纭,有以形命名的,有以色命名的,有以味命名的,五花八门,难以决定。桂馥思忖良久,最后索性命名为“七十三泉”,并作诗道:“名泉七十二,不数五龙潭。为劳算博士,筹添七十三。”新泉的出现,使潭西精舍大为增色。为了增加水流的气势,精舍主人又将南侧天镜泉的水引来与七十三泉相汇,泉水绕屋穿廊,流入五龙潭。于是潭西精舍便成了著名的水景园,游人远远就能听到汩汩的流水声。如今精舍早已倾圮,在其旧址上又建起了园中园,1985年辟为武中奇书法篆刻展览馆,七十三泉就在展览馆的南侧。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天镜泉

天镜泉又名江家池,是五龙潭泉群中第二大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南隅。池长14.5米,宽13.6米,深1.4米此泉很少干涸,串串水泡从池底冒出,于水面炸裂,织成漂亮的波纹池内青藻浮动,锦鲤穿梭,煞是好看。尤其是雨季,水势好,清澈见底,鱼儿像是透明的琉璃池中游弋蓝天白云倒映水中,仿佛映照在镜子里,故名天镜泉清道光《济南府志》载:“天镜泉……方广一亩,可鉴须眉。”天镜泉所在区域曾一度被一家饭店承包,游人无缘进去游观,后来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再次向游客敞开了大门。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官家池

官家池,位于五龙潭西北小河西侧。相传古时本处为一官宦人家居住,此处泉水清澈甘美,取自池内泉水生出的豆芽口感颇佳,附近居民多到此取水,似乎为公众所有“官家池”因而得名。泉池自然石驳岸,呈不规则形,池长6米,宽4米,深3米。水自池底多孔涌出,由东岸石上溢出,流落生产渠小河。此处地势低洼,泉水出涌标高水位为26.30米,比趵突泉出涌标高低半米多,在市区众泉水中出流最早,断流最晚。周围樱花戏水,绿柳夹岸,茅亭翠竹,小桥卧波。正如一首诗中所描述的:“池是官家汇众泉,涌出珍珠纯天然。游人赏泉不知醉,茅亭翠竹到泉边。”

如果你是夏日来游,而且还带着孩子,或者你自己童心未泯,想找一片戏水区域,那么你一定要去“亲水区”。亲水区位于公园西北隅,由濂泉、聪耳泉和裕宏泉组成。三泉自西北而东南斜成一线,最西北的是濂泉,最东南的聪耳泉,裕宏泉居中。这一片区域青石铺地,泉水从石上漫过,呈现“清泉石上流”景观。水不深,刚好没过脚丫处,走在上面,清清凉凉,暑气顿消,疲惫随之烟消云散。在这里,你可以肆无忌惮地打水仗,可以欢快地蹦跳着踩出水花,也可以掬一捧泉水轻轻地洒在空中,在太阳的映衬下观赏那迸出的晶莹剔透的水珠……此时此刻,年龄差距不要在意,认不认识并不打紧,浑身湿透了也不在乎,开心是唯一的主题。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亲水区三泉:聪耳泉、裕宏泉和濂泉

眼前这个垒石而砌的水池,即是“聪耳泉”。泉池椭圆,长7米,宽5米,深1.5米,形似人耳,故俗称“耳朵眼泉”。1994年泉水调查时改为现名。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聪耳泉

聪耳泉西北不远,即裕宏泉”,池岸整齐,泉池呈L水池,,长、宽各4米,深1.5米。泉水东南,有暗渠与聪耳泉相通,西濂泉汇流。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濂泉与寒玉亭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濂轩

濂泉俗称陈家池子,泉池面积广阔,以料石砌垒,呈不规格形,长、宽各20米,深2米。泉水质清澈,水自池底多孔涌出,腾起串串水泡。北岸水边石上刻濂泉”之名,池上架平台,台上建亭,额题寒玉”。亭接水廊,廊连濂轩沿廊修竹郁森,临轩花木葱茏,巧石秀丽,水流潺潺,一片盎然古意。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夏天的戏水区

鱼乐园一定要去看一看。鱼乐园位于五龙潭东南,包括回马泉、玉泉、净泉一带区域。三泉汇入小溪流向北去。泉出石下,水漫石上,饶有趣味。小溪北端,水面渐宽成池。池内荷花艳开,锦鱼戏游。池上曲桥卧波,桥上设有坐栏,游人凭栏赏看,称“曲池观鱼”。

回马泉与秦琼有关,相传五龙潭内建有唐朝武将秦琼府邸,一日秦琼在此遛马,战马腾空,马蹄落地处出现泉眼,故取名为“回马泉”。该泉位于五龙潭东南20米,南岸石壁上嵌回马泉刻石。它地势较低,水势尚好,池中有几十处泉眼,不间断地吐出水泡,或三三两两,或几十个一串,大若圆枣,小若豆粒,轻轻盈盈升至水面,纷纷炸开,形成一圈圈细密涟漪。串串水泡,此起彼伏,如泄珠玑,煞是好看池底水清见底,泉眼处涌出团团细密的沙砾,无数尾小鱼在沙砾边游来荡去,煞是惬意。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回马泉

回马泉北岸有一泉,名净池1986年建五龙潭公园时,将两泉连在一起,扩大水面,称余乐池,并于水中蓄锦鱼,建水榭,榭名鱼乐,取鱼乐我乐之意。这里环廊迂回错落,长廊起伏曲折,给人以鱼动、水动、廊动、鱼乐我亦乐的情景运动感。院内南侧,扇面小厅半敞,使余乐园尽得游览之乐趣。鱼乐榭坐北朝南,前后抱厦,四面出檐,棕柱青瓦,古朴典雅。水榭楹柱悬挂楹联两副匾额两块,其一:廊凭翠障龙凭雨,石伴青松鸟伴花。上悬匾额“继武”;其二:潭临外郭园临水,池带轻波柳带风上悬匾额“颂芬”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鱼乐榭

净池北面,为玉泉。因泉水洁白如玉,故名。池岸以自然石砌垒,泉边假山叠石,翠竹林立,曲水流觞,泉自石下流出,哗哗流淌,流入五龙潭。该泉水质奇佳,玉洁冰清,经化验,为优质矿泉水,饮后有涤尽尘嚣,令人心旷神怡,常有附近居民至此汲水烹茶,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我有一位朋友居住在制锦市小区,每天来此处打水,已成为他的必修课。有人传说,清乾隆南巡时曾品尝玉泉之水,大家赞赏,并题诗曰:灵泉清霖涤烦疴,功德由来利物多。可我觉得这纯属讹传。乾隆喜欢饮玉泉水不假,可不是五龙潭公园的玉泉,而是北京玉泉山上的玉泉。北京玉泉由山间石隙中涌出,淙淙之声悦耳,下泄之水在艳阳光照下,犹如垂虹,明时已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明清两代,均为宫廷用水水源。据传,乾隆为验证该水水质,命太监特制银质量斗,用以秤量全国各处上供的名泉水样,其结果是玉泉水最轻,说明含杂质最少,质量最好。于是在“水清而碧,澄洁似玉”的“裂帛湖”畔,刻下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凡出于山下而有冽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故定为天下第一泉。”乾隆南巡时,让人随身携带玉泉水,直到后来饮了趵突泉水,才认定趵突泉水最好喝,并将“天下第一泉”的封号该赐给了趵突泉。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五龙潭公园内的玉泉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去漪园看一看。漪园位于五龙潭之东,鱼乐园之北。这一带过去属于东流水街,附近有古温泉、洗心泉、净水泉等。名气最大的是“古温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名曰“温泉”。该泉水温恒常18左右,即使在隆冬季节,朔风凛冽,大雪纷飞,此处仍是热气蒸腾,故名“温泉”因历史悠久,今人习惯上称古温泉。池畔立一玲珑秀石,上刻“古温泉”三字。泉水由暗道流入月牙泉。历代沿泉多有建筑。清代康熙年间,历城人张秀在此建造漪园,当地居民称其为张家园。当时的大诗人王士祯曾作《游漪园记》一文,对这一带的优美景色做了细致描述。漪园以水为胜,四周缭垣。院中温泉,石砌池,池中饰有假山,水从石峰跌下,喷珠溅玉,隆冬季节,云雾润蒸。池畔建有亭榭,雕梁画柱,古朴典雅。院内建有客厅,悬匾额“漱玉堂”,为张秀读书宴宾之处。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古温泉

古温泉附近还有两个泉子,即静水泉、洗心泉。两泉毗邻,仅有一墙相隔,水势颇好。洗心泉原在东流水街105号院内,泉池水深仅20厘米,水势颇好,清而透明,流入墙外的古温泉。1964年和1968年,静水泉、洗心泉先后与古温泉合为一体。1985年建五龙潭公园,又将古温泉水面扩大,上建水廊、双亭,构成公园内主要景观。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洗心泉

由漪园往南,为东流水街旧址,一造型奇特的太湖石上,镌刻“为东流水街旧址”六字。附近有月牙泉和虬溪泉,颇值得一观。[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东流水街旧址石刻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月牙泉一隅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月牙泉出水口

月牙泉,因形似初月而得名。月牙泉水质澄澈碧透,甘美如饴。池有30多平方米,深约两米,取自然山石驳岸,植几株垂柳映照。池中央矗立一座蘑菇云状的太湖石假山,约两三米高。假山顶端有一个大泉眼,盛水时节,泉水从泉眼喷涌而出,一泻而下,形成水帘,在阳光照耀下,折射出七色彩虹,颇为美丽。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虬溪泉

虬溪泉位于月牙泉东北侧,因其涌水量大,如蛟龙吐水,故名虬溪泉。泉池由自然石垒砌,呈不规则形状,长、宽各约5米,深1.4米。泉边绿柳翠竹环抱,有轻松横卧水面之上。池水清澈碧透,池中央有一弓形石,石中部有一碗口粗细泉眼,汩汩泉水自泉眼涌出,哗哗有声,溅起层层涟漪。泉水沿石溪穿竹林,最后流入西护城河。

虬溪泉的历史并不悠久。大概在1964年前后,水文地质部门在这里作泉水探测试验,钻探机向地下钻孔时,突然涌出泉水,水势蔚为壮观,因此决定将此处作为一处泉眼保留。因其喷涌而出的水流,如同古时传说中的虬龙盘曲吐水,所以将这眼泉起名为虬溪泉虽然虬溪泉”名不见经传,但在公园管护人员的精心营造下却也玲珑别致情趣盎然,其山石叠翠,清泉汩汩,风格独具。2004年4月被列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

除了上面这些,五龙潭公园内还有不少名泉,恕在下不能一一介绍。如果你能将我所介绍的这些景点都看,就已经算是收获颇丰了。

[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五龙迎客雕塑

游完五龙潭,你可以原路返回从南门出去,也可以从东门出去。我建议从东门出去,因为出东门之后,往北去大明湖只有500多米,而且你可以顺便欣赏五龙潭东门的“五龙迎客”雕塑。该雕塑采用花岗岩雕塑而成6米多高的五条龙围成弧形喷水如柱,扶摇欲飞,气势轩昂。五条龙昂首向门像是欢迎每一位游客,让你进门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五龙迎客”雕塑建于1990年,原位于五龙潭东南侧大门外,2009年初迁至新建的东门。是五龙潭的标志性建筑,不看一看,岂不可惜[转载]走遍济南——五龙潭游记

夕阳西下五龙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