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沂蒙行——探访华东军政大学旧址

(2023-12-20 12:20:20)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沂蒙行——探访华东军政大学旧址   作者:山抹微云1969

      在莒南县这片红色热土上,历史留下了一道道耀眼而清晰的红色印记,一个个红色地标,一段段感人故事,形成了可以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如果沉下心来,一处处追寻红色印记,一点点感受先烈英魂之中蕴藏的理想之火、信仰之光,定能汲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
      2023年6月的一天,我来到大店镇河湾村,探访华东军政大学旧址。河湾村位于大店镇政府驻地西6公里处,东邻王家埠墩村,南与宣文岭村接壤,北与大公书村以浔河相隔,西傍沐河与汀水镇相望。目前,莒南县共有3个镇、18个村被公布为红色堡垒镇村,河湾村就是一个红色堡垒村。沂蒙行——探访华东军政大学旧址
      1946年11月25日,山东军区军政学校、山东军区通信学校、华中雪枫大学、淮南随营学校和东江纵队等5个单位合并,改编为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并于25日下午在河湾村举行庆祝学校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华东军政大学旧址见证了华东军政大学的筹建过程,展现了张云逸大将、余立金中将、曾生少将在建校过程和建设初期为培养自卫战争人才、呕心沥血、不畏艰难、辛勤工作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研究价值。  
      华东军政大学的创立,是为了适应解放战争需要的一个重要决定。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统一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西北、华北、东北、华东、中原5个战略区。驻在山东解放军首府临沂城的中共华东中央局和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为了统一训练机构,实行统一训练,统一战略战术思想,提高干部的军事素质,决定将华中雪枫大学、山东军政干校、东江纵队、淮南军区随营学校和山东军区通信学校5个单位统一改编,五合一,建立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建成“华东军政大学”。
      华东军政大学的筹建工作从1946年9月开始。华中雪枫大学和淮南军区随营学校9月先后从苏北北上,10月下旬到达莒南县。东江纵队9月13日从烟台出发,经莱阳、高密、诸城、莒县,10月11日进入临沂城,10月下旬转移到莒南县大店一带着手入学整编。此时,山东军政干校第一大队、山东军区通信学校已在莒南一边进行训练,一边待命整编。至10月底,筹建工作基本完成。1946年11月5日,华东军政大学在河湾村召开连以上干部大会,宣告学校成立。1946年11月25日,举行华东军政大学开学典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宣布中共军委命令,张云逸兼校长,余立金、曾生任副校长,张崇文、陈铁军任正副教育长,欧阳平、许彧清任政治部副主任。沂蒙行——探访华东军政大学旧址


沂蒙行——探访华东军政大学旧址

      1946年11月至次年5月,在前线迫切需要补充大批干部的情况下,学校贯彻落实陈毅的指示要求,边建边训,迅速充实到前线去。从1946年12月23日起至次年3月底,分7批提前结业23个中队、2700名学员,同时调出在职干部100多人。其中第五、第六大队和教导团均按原教学建制开赴鲁南前线,参加鲁南战役。鲁南战役胜利后,华东军区以军大第五大队为基础组成两广纵队,以第六大队为基础组成特种兵纵队。至1947年5月,除通信大队转入第二期继续学习训练外,第一期学生共毕业4500多人。其中4000人奔赴前线,500多人分配到华东军区机关工作。至1949年8月,华东军政大学共为华东野战兵团和华东军区机关等单位培养近两万名团以下军政干部,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沂蒙行——探访华东军政大学旧址


沂蒙行——探访华东军政大学旧址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华东军政大学为解放全广东作出重大贡献。东江纵队是华东军政大学组建时的重要力量,该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在广东东江下游的惠阳、东莞、宝安一带,以及香港和广州的周边地区,抗日战争后期还把游击区扩展到粤北山区和韩江流域。东江纵队最初起源于1938年成立的多支游击队,包括由曾生等人创立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王作尧等人创立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等。这些队伍在1939年4月至5月间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下辖的两个大队。1946年6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2500余人北撤山东省烟台解放区,其余人员大部就地复员,留400余名武装骨干分散坚持斗争。
      东江纵队北撤烟台之后,归华东局、华东军区直接领导。“保存骨干、培训干部、以利将来发展”,这是中央关于东纵北撤部队的战略方针。为此,华东局对东纵的培训和使用作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经请示中央决定:第一,东江纵队名义保留;第二,战斗部队编成东纵教导团,仍由东纵司政机关统率;第三,地方干部、技术人员分别送入党校及侦听、卫生、通讯学校学习;第四,军队干部编成一个队在军政学校学习;第五,东纵教导团统归华东军政大学统一指挥教育。东江纵队经过在烟台两个月的休整,1946年9月13日从烟台出发,到达莒南县大店地区,部队随即整编,分别编入华东军政大学和华东党校,开展军政教育。
      当年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部分:军事训练方面,主要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野战条件下的攻防技术、城市攻坚战斗,以及射击、刺杀、投弹、爆破、筑城五大技术,并强调近战、夜战的训练;政治教育方面,主要课程有形势与任务、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战时政治工作,还结合土地改革等进行阶级教育;专业技术训练,炮兵主要学习迫击炮、榴弹炮、直射火炮的战术技术性能和射击指挥,通信兵主要学习通讯联络技术和通讯联络的方式和方法。沂蒙行——探访华东军政大学旧址
      正当部队在华东军政大学紧张地学习和训练期间,国民党军继续向华东、鲁南解放区进攻。后来,东江纵队曾正式编入华东野战军的战斗序列,参加著名的莱芜战役和睢杞、济南、淮海等重要战役。
      到了1947年3月,在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之后,我军决定以东江纵队为基础,组建两广纵队,隶属于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不过,两广纵队的筹建过程比较长,直到1947年8月,两广纵队才在山东滨州正式成立。由于此前活跃于广东,而且战士大多都是广西和广西籍贯,所以称两广纵队。
      当时,两广纵队的战斗序列之下一共有三个团和一个教导总队,总兵力将近五千多人,由曾生担任纵队司令员。曾生,原名曾振声,他是广东深圳人,在担任两广纵队司令员之前,他曾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主要负责人。两广纵队成立之后,在华东野战军的指挥之下,先后参加过南麻战役、临朐战役、诸城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主要是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到了1949年3月,在我军发起渡江南下作战之前,两广纵队被划归到了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战斗序列。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或许就是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的方向和目标是华南地区,也就意味着两广纵队要打回到原先战斗过的广东。这里要多说的是,两广纵队在改隶第四野战军之后,部队兵力得到了扩充,原先在平津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独立第24师被编入到了两广纵队。但是,两广纵队在这一时期,并没有被改编为军级作战单位,仍然以纵队的形式存在。
      后来,两广纵队随第四野战军主力部队进军华南,经江西赣州进入广东,参加了广东战役。到了1950年1月,两广纵队被划归广东军区建制,不久之后纵队番号被撤销,大部分部队编入到了珠江军分区。而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后来担任过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在1955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的诞生,翻开了学院发展历史上新的一页。她汇聚了从珠江、长江到黄河广大地区的教育资源,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教学力量,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先后培养输送了2万多名师以下各级军政干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持。
      1949年7月,我军胜利结束渡江战役,宁、沪、杭等大城市迅速解放,新中国的诞生指日可待。为了加速我军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央军委决定,将前华东军事政治大学与三野军政干校合并,正式成立新的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并任命陈毅元帅兼校长和政治委员,陈士榘任副校长,钟期光任副政治委员。
      1949年10月18日,在南京孝陵卫(今南京理工大学)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全校教职员工达3万7千余人,先后为国家输送近5万名军政干部,成为学院历史上办学规模最大,培训学员最多的一个时期。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充分肯定。1950年6月20日,毛主席为华东军大题词:“华东军政大学日进有功,培养大批国防建设人才。”朱总司令员题词:“努力学习军事科学和革命理论,为建设近代化的强大国防军而奋斗。”1952年,华东军政大学由刘伯承元帅任院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现为中国国防大学)所承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