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常熟掠影(8)——翁相府第(一)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转载]常熟掠影(8)——翁相府第(一) [转载]常熟掠影(8)——翁相府第(一)](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拍这张翁氏故居平面图倒是简单。
翁同龢纪念馆设在翁氏故居内,原为明代旧宅,道光十三年(1833年)翁同龢的父亲、体仁阁大学士、同治帝师翁心存购得,作为奉养母亲之所。此屋有五百多年历史,翁同龢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咸丰六年,翁同龢得中头名状元,从这里走向京城,开始他的官宦生涯。同治四年,翁同龢接替父职,成为同治的师傅。同治病逝后,他又成为光绪的老师,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估计)的两朝帝师。
(纪念馆内的翁同龢塑像)
巷口,立“状元坊”石牌坊,坊柱刻联:“此中出叔侄大魁,昆弟抚相,画栋雕梁,门第海虞称冠代;何必数榜眼感旧,会元有坊,华篇胜迹,声名琴水让高山。”高度地概括了翁氏一门几代的显赫荣耀。
第二进,轿厅。过去客人停轿、喝茶、等候接见的地方,相当于如今会客室的等候处。
第三进,綵衣堂,系明代建筑。为翁氏故居正厅,是翁家接待宾客和日常议事场所,翁氏故居的精华所在。“綵衣”,即“彩衣”,语出《二十四孝》中“彩衣娱亲”,寓意世代为官、彩衣满堂。
翁氏一门的确官运亨通。除了翁同龢中过状元,授翰林院编撰,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帝党首领外,它的父亲翁心存官至工部、兵部、吏部尚书;翁同龢的大哥翁同书任过翰林院侍讲学士、安徽巡抚;二哥翁同爵任过兵部主事、湖广总督。一群“官二代”,抑或“官三代”,都在省部级以上,而且凭的是自己的真本事,并未有世袭或走后门的成分。
-
-
-
-
綵衣堂龛联为:“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翁同龢亲撰;厅抱柱联:“一代完人,风烟乔木长留,忧国当初,谣诼到蛾眉,零雨东归龙阙变;九州硕望,日月新天临照,升堂此际,精灵通肸蠁,大云西仰鸽峰高。”追溯了翁同龢帝党领袖的坎坷历程,写出了后人对中国维新第一师的怀念和景仰。
綵衣堂内的梁、柱、枋、椽、额等处均施以江南民间风格的彩绘图案,总计一百幅,分为纯包袱、全构图包袱及仿官类彩画三大类。用青、蓝、绿、黑、白、黄、褚等色彩,风格素雅,基调柔和,是江南彩画的经典之作。
正所谓雕梁画栋,气势非凡。多拍了几张,一并置于后。
一座保存完好的砖雕门楼,上嵌“源远流长”,下砌“辞亲赴考”、“衣锦还乡”砖雕组画。精雕细刻,造型美观。
-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
“星海之友”博客圈,尽管人数不算多,但其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某些领域不乏高手、能人。特聘请一些专家(已经本人同意),为大家发表博文时对某些专业、地方(已经涉及了电脑软件、植物分类、鸟禽分类、古建筑以及台湾、苏州的景点、民俗等)的问题释疑、解惑。受聘的专家有“电脑人人有”、“小数码植物摄影”、“老浩”、“韩宗佳”、“吉格罗朵”和“青蛙农夫”圈友。
(附注:本文计划 9月1日发出。误发,将时间改为8月31日的最后一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