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这就是“天下第一关”。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它是明长城东部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一座城池,也是华北通东北的要冲。当年“闯关东”,就是从这里穿过走向东北三省。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先到天下第一关广场,看看这座雄伟的山海关东门城楼。
注意到了没有?这段城墙北(左侧)高南低,那是因为山海关是依山势建,而城上的箭楼是按照水平线建,造成两者间有个夹角。
-
著名的城楼,自然应是“国保”。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斑驳的城砖,记载着几百年岁月的沧桑。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城楼的一侧,有重建的“兵部分司”。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坡道叫“马道”,古代将士从这里上下班,骑马登城是得有这样的通道。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仰望城楼,实际是箭楼的格式。它的建筑形式采用了九脊歇山重檐顶。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城楼上的“天下第一关”巨匾,长近6米,宽1.55米。据记载,乃明代著名书法家肖显(生卒不详)所书。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有意思的是,自右至左,五个字依次增大,但在视觉上却能产生平衡的效果。总之,五个大字,结构讲究,布局得当,笔力沉雄,乃书法史上的著名作品。
另外,这块匾并非肖显所书的原匾,而是1920年摹刻的。山海关城楼内外共有三块匾,待会儿进楼再看其余的两块。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城楼两侧。向右通往牧营楼——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向左通往临阁楼(片子上看不见)。旁置一鼓,“擂长城第一鼓”,每人每次5元10槌,哈哈!挺有经济头脑的。
从鼓面中部已经褪了色的那个“福”(?)字看,还是有吸引力的。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进楼,正中悬挂的才是肖显书的原匾。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两侧抱柱联:“雄关名中外,长城壮古今”,著名的民间书法家侯正荣(?~2004年)书。雄浑大气、潇洒俊秀,喜欢这十个字,来个特写。
-
匾下是一幅《山海关古建复原图》,古山海关地形地貌一目了然。图上的地理坐标是上东、下西、左北、右南。北边是燕山山脉,南面是滔滔渤海。山与海之间的八公里范围内称“山海关”——恰到好处的命名。从图上知道,万里长城的这一段,是南北走向。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图下摆了一把大刀,上面说明,叫“青龙偃月刀”,重达83公斤。能耍(!)得动的肯定是位大力士,但不知当时是何人的兵器?要知道,当年咱们国家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陈镜开,他的挺举成绩也就是133公斤。当然,两者之间可比性不强,是思泉硬将它们俩扯到一起的。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登上二楼(另掏钞票,2元/人),正中还悬着第三块“天下第一关”匾,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摹刻的。算起来山海关现有五块“天下第一关”巨匾,一块石质,嵌在孟姜女庙前殿东侧内墙上(参见《游走山海关(3)——孟姜女庙(中)贞女祠、天下第一奇联和碑刻
》)。四块木质,除了本集见到的三块外,还是一块为近年摹刻,存于“山海关长城博物馆”。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二楼展陈了介绍“天下第一关”建筑的历史文物。
引人注目的是“下檐翼角原装实物展”,用修缮时更换下来的实物,按原状组合而成。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清代的彩绘。因长期躲在“天下第一关”巨匾后面,得以保存。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据专家考,是为清代早期的苏式彩绘,很有考古和艺术价值。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屋檐上的原有构件、瓦当等。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 [转载]游走山海关(6)——天下第一关(下)城楼上下内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如今城楼四角的飞檐上,仍然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骑凤仙人在前,其后的分别是,天马、海马、狮子和吼,远看,与楼内展出的相近。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景点或网上的介绍,特此说明。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