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海楼内的“院士博物馆”)
(犯了常识性错误,二月不算“阳春”,故改之,知错即改)
利用了吴氏宅第的东路建筑测海楼和观音堂,建了座扬州“院士博物馆”。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测海楼,曾经是扬州历史上最大的私人藏书楼,楼内藏书最多的时候达24万多册。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两副对联。内侧:“旧学商量宜邃密;新知培养要深沉”;外侧:“高阁凌虚,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宸章在上,胜商彝周鼎,传示儿孙”。后者原为吴引孙题宁波天一阁内壁联。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中堂(参见首图),上匾“有福读书堂”,吴筠孙亲书。可否理解为,能心无旁骛安安静静地读书是一种福分,抑或,读书本身正是一件幸福的事?
两侧对联:“几段祥云穿雁阵
一帘瑞雪卷梅花”,心远气高,意韵悠长。
两院院士群体,是扬州的一笔文化财富。展馆里展示了六十余位从扬州走出去和在扬州工作的两院院士名录、简介等。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粗略地参观了一遍,为院士们用他们的非凡成就谱写出的一页页华丽的篇章所感动。
其中有一位思泉的老师——谢友柏先生(1933年~
)。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接下来继续观赏“吴氏宅第”的其余建筑。
宏大的规模,精巧的结构,以浙江建造法则为基础,又揉合了扬州传统的风格,是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帜的住宅建筑群。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前面见过的测海楼前的鱼池,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长方形,四周设镶花铁栏杆。据说,池水与宅外水域相通。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鱼池南侧的双亭。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两座几乎一模一样的六角亭。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以下随走随拍,不赘。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 [转载]早春二月上扬州(41)吴氏宅第(下)——“院士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空置的房间很多,可以再举办一些展览。
鲜有游人。这一对年轻人是思泉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游伴,片子中出现过多次。
同意放到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