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祝青年朋友和曾经年轻的朋友们节日快乐!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海印池)
在这里拍的片子多了些,普济寺前的海印池单列一集。
海印池,也就是普济寺的放生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又叫“莲花池”。没到莲花开放的季节,拍几盏莲花灯凑数。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有三座桥南北横跨池上。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三桥各有特色。
西桥,为长堍拱桥,又名瑶池桥。桥洞两端有四只龙头,用于雨天排水——较常见,不稀奇。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中桥称“平桥”,最有特色。上面片子中反复出现的“湖心亭”在中桥中部。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八角翘檐的“湖心亭”,又叫“定香亭”,石栏环绕,亭水相映,蛮有情趣的。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中桥,北对普济寺的正门——
-
南接御碑亭。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御碑亭面向南,重檐琉璃顶,错彩镂金。正面匾书“海月常辉”。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亭中竖汉白玉御碑一方。资料载,碑高5.2米、宽1.32米、厚0.32米。
-
文字为清雍正皇帝所书,内容记载了普济寺的兴建和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与碑面上书法,有人誉之双绝。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御碑亭南有影壁,上书“南无观世音菩萨”,字高与人身高相近,一米六、七左右。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东桥(永寿桥)的南端还有一座影壁,上书“观自在菩萨”五个红色大字,苍劲有力。字高也相当于人的身高,也就是1.7米左右。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上面两幅的“榜书”(擘窠大字)没看清是何人的墨宝?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 [转载]普陀两日(7)——海印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又是“观世音”,又是“观自在”,之所以观音有多种称呼,查了一下,是因为观音菩萨悲、智双圆,从悲称“观世音”,从智则称“观自在”。
红色“榜书”的左侧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遇一群来旅游的僧人、居士。
看模样,推测他(她)们是与我们一样的游客,而非“游僧”。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