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晋祠山门)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始建年代不详,本是为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叔虞兴修农田水利有功而建的祠,称“唐叔虞祠”,因临晋水,又称晋祠。
如今,许多名胜风景区建设中,修旧如新,历史建筑难觅旧痕。晋祠是个例外,从一千年前的北宋开始,历经金、元、明、清,一直到民国,每个时期都有代表性建筑留存至今。建筑形式多样,包罗了殿堂、楼阁、亭榭、牌坊、戏台,甚至窑洞,有的宏伟壮观,有的小巧玲珑,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变化多端,因历史沉淀而形成了古建筑的丰富性和参差感。
正因为这样,晋祠可供参观、欣赏的宝贝实在太多了。在里面实实在在地呆了三个半小时,也只游览了晋王祠(晋祠的核心,面积187.5亩)的一部分,更别说依托它而扩建的“晋祠公园”(面积达900亩)了。能够进入“国1”,也算实至名归。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事先没留意,晋祠主建筑竟是坐西朝东,而思泉到达的时间是午后,拍摄时大多是背光,效果很不理想,留下遗憾。
文中借用了一些“晋祠博物馆”官网上的作品(有水印标识),在这里一并致谢!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这里拍了二百余张片子,想在一篇内搞定,只能突出重点,说说晋祠的“三宝”和“三绝”。
晋祠三宝,指三大国宝级建筑,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
三者一图,来源于《考古中国》上的一篇作品《铁器时代·晋祠圣母殿与献殿》的插图。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宝,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四面开敞,不设围墙,以直棂木栅栏围合,犹如凉亭。1995年按原式样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筑特点,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殿西月台上有一对铁狮,神态勇猛,造型生动。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铁狮子。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二宝,鱼沼飞梁。方形水池,上架十字形桥梁。——“鱼沼”即鱼池,,古人本有“架桥为虚,若飞也”,故曰“飞梁”。现存者修建于北宋,以石质的八棱柱和木质的斗栱来承托东西横平、南北斜升的桥身。
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三宝,圣母殿
殿身周围设一圈宽阔的围廊,其中前廊有两间之宽,显得特别开敞通透。
殿顶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脊上饰各种动物走兽。廊下高悬的楹联匾额,古香四溢。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大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鳞甲须髯,仍跃跃欲飞,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及工艺的精巧。
殿内无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龛中圣母的威严,而且为设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另有晋祠三绝,指的是周柏唐槐、宋代彩塑以及难老泉。
一绝,周柏唐槐。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斜躺于圣母殿北侧。据测定树龄已达2900多年,虽已侧倒,依旧生长旺盛。旁边支撑它的古柏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算是周柏的子孙。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二绝,宋代彩塑,在圣母殿内。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主像是圣母邑姜,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圣母凤冠蟒袍,端坐在凤头椅上。侍女手里都拿着侍奉的东西。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眉眼有神,姿态自然,塑工精美,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
思泉违规了,拍完后才注意到之上竖牌“请勿拍照”。既然已经拍了,还是上片,没必要再隐瞒自己的错误。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最后一绝,难老泉。据说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在“鱼沼飞梁”下),一是难老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
对此思泉存疑——久旱缺水的山西,其后山上常年有泉水?故推为用泵打水补充,问过一位工作人员,答案是肯定的。
还有许多思泉感兴趣的古迹,再说说两处。
《晋祠之铭并序》碑,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并手书的。因为唐太宗和他的父亲唐高祖李渊是从太原起兵的。当时,李渊父子曾到晋祠来祈祷。大唐立国之后,李世民为报答唐叔虞的护佑,特地立了这块石碑。唐太宗平生爱好书法,而且特别喜爱晋代王羲之父子的行书,这块碑的碑文就是唐太宗有意摹仿王字的杰作,因而是一块特别珍贵的名碑。
碑有两通,估计有一通是后来摹刻。
下载几片《晋祠之铭并序》碑的拓印件,与大家共赏。
景区竖了一组“龙兴晋阳”群雕——上塑唐太宗李世民以及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魏征、李勣、马周等历史人物。
存疑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这条龙兴起于长安,而不是晋阳。兴起于晋阳的,应该是李世民他爸——唐高祖李渊这条“龙”。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舍利生生塔,位于祠区南瑞奉圣寺北的浮屠院内。
蓝天白云,映衬着高耸的古塔,甚是靓丽、壮观。
塔内设有螺旋蹬道,可登塔顶,每层开四门八窗,可凭窗远眺,是俯瞰晋祠内外美景的好去处。很有诱惑力,可是思泉膝盖有疾,不敢登临。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 [转载]【国保打卡】(晋01)晋祠(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