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资寿寺)
自2019年9月9日到达平遥起,就没遇到好天气。或阴,或雨,或大雾浓罩,总以为山西秋天少雨,没料到九月份的山西竟然是这样。
今年更甚,九月底、十月初的山西洪水,150万人受灾,面积达357.6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0.29亿元。许多正是思泉两年前走过的地方,因为年迈,又是独行,当时常得到憨厚、淳朴的山西老乡的帮助,至今记忆犹新。
据报道,不少“文保单位”也受损。那几天,思泉也为山西的老乡揪心,默默地为他们祈祷。10月14日,难得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的思泉,也转发了一篇《与晋童行,共度难关》,号召大家参与公益项目,为他们尽绵薄之力。
绵山脚下的风光,本应好好地欣赏、拍摄一番,无奈天气不给力。网上见到一张资寿寺的全貌片,尽管水平一般,仍然眼睛一亮,赶紧下载,给思泉连续几篇阴沉沉的博文增添一些靓丽的色彩。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资寿寺(国5)
资寿寺位于山西灵石县静升镇苏溪村。始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年)。现存建筑为明成化三年(1467年)重建,天启二年(1622年)形成现有规模。寺内殿宇巍峨,亭台林立,钟鼓楼、大雄宝殿、四大天王殿、三大士殿等15座古建筑虽历经战火与风雨的侵蚀,仍基本保存完好。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改称“资寿寺”,意为“祝帝道以遐昌,资群生于寿域”。其含义是期盼在圣佛的护佑下风调雨顺,百姓可以过上富足、健康长寿的生活。反正都是吉祥的祝福。
作为一座久负盛名的千年古刹,与思泉游览过的传统寺院比较,资寿寺的古建筑、元代壁画和明代彩塑艺术有着很大的区别,别具一格。针对这三方面,当地人总结出资寿寺的“三大怪”,语言通俗接地气。能入选“国5”,这“三大怪”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本篇博文也不按建筑顺序,换一种写法,直接从“三大怪”切入。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其一“怪”,建筑随意盖。寺院山门前是一座反八字影壁;山门为山西特色的过街楼阁建筑,顶上是高耸的“尊天阁”;穿过山门,得经过20余米长的甬道,由低渐高,到达第一进院落。
第一进院落的两侧配殿为窑洞式建筑;
第二进院落的大雄宝殿、阿弥陀殿和药师佛殿竟然挤在一排,这样的布局在国内寺院中罕见。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至于建筑内部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独到之处。这里重点说说药师殿天花板的精巧设计,独树一帜。在当时来说,也属于创新。数十块方格中绘制的花卉美轮美奂,尤其是中部饰有贴金浮雕盘龙的两块长方形顶板。结构上,用大量小巧匀称的彩绘斗拱,依照八封图样,层层向内上托起,形成进深 1米左右盘龙八封的立体效果。这种巧夺天工的奇制异构,在我国北方的寺庙古刹群里,也不多见。
资寿寺的建筑上还有许多独特的结构设计、工艺,不展开唠叨。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还是继续看“三大怪”。
其二“怪”,壁画随意改。资寿寺的元代壁画没有遵循传统的绘画套路,特别是大雄宝殿东墙壁画中的《药师佛佛会图》,佛教人物群中竟然有汉钟离、吕洞宾和蓝采和等道家八仙的加盟,佛、道两家在这里被“和谐”了。这些由画师随意创作的彩绘,应该属于资寿寺壁画的特色之一。
还需要强调的是,资寿寺的元代壁画以石青、石绿、朱红三色为主,历经五百多年仍艳丽不改。有专家考证,这取决于画师的高超技艺、颜料的纯净,以及山西相对干燥的气候有很大关系。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该说“第三怪”了,叫“雕塑比较帅”。资寿寺内原有塑像100余尊,大的3米余,小的不足10厘米。其中数三大士殿内的明代十八罗汉艺术水平最高的。这十八尊罗汉塑像与真人大小相同,每一尊都个性鲜明,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怒目而视,有的面目和善,有的挖耳畅笑,有的缩脚盘腿……形体秀美,姿态生动,衣饰图案,豪华多端,它继承了宋、辽、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表现出高度的写实风格,是我国现存明代彩塑中的珍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些艺术珍品受到文物爱好者的喜爱,也遭到盗贼们的觊觎。
1985年到1993年,山西省文物局斥巨资对其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而就在开放仅四个多月的1993年12月25日晚,襄汾四农民用钢锯切断十八罗汉的头颅,连夜送到广州以15000元的价格卖掉,偷运出境,珍贵的国宝就这样流落境外六年。
锯断首级的十八罗汉模样惨不忍睹(网上图片)。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爱国台商陈永泰(震旦集团董事长)奔赴多个国家、地区,花巨资购回。1999年3月29日,十八尊罗汉头像全部回归故里。经当地雕塑艺人和专家们的精心研究和细致修复后,他们又栩栩如生地展示给世人。
十八尊罗汉头像失而复得,这也为资寿寺增加了一份传奇色彩。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遗址类“国保”不能作为打卡的重点。少量的遗址,建设成遗址公园。而大部分的遗址就是在一片田野上竖一、两块文保碑。思泉采取的办法,路过时顺便看看,为文保碑(尤其是“国保”)留个影;路途不顺就忽略,一般不专程前往。
旌介遗址就是这样。
旌介遗址位于灵石县绵山南麓旌介村以西,灵石县城东北15公里处。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属商代文化遗址。
旌介遗址发现于1976年;1985年进行过一次小规模的抢救发掘。遗址内发现仰韶、龙山文化和东周遗存,并广泛分布商至汉代墓葬。从出土的青铜器形制及极少量铭文分析,应该是羌人的活动范围。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 [转载]【国保打卡】(晋34)资寿寺(国5)、旌介遗址(国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旌介村是介子椎的故里。路过时,见一座古建挺有特色,下车拍了几张片子。细看,是旌介村魁星楼,县级“文保单位”。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2005年又重修。三层洞式楼阁,高达20余米,为旌介村标志性建筑。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