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2023-02-15 13:37:07)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绍衣堂)

 

2013年联袂升级“国7”的绍衣堂和横山塔,都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横山村。不知为何“国保”碑只书“绍衣堂”不见“横山塔”?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绍衣堂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

20世纪70年代,绍衣堂后两进和门楼被拆毁,仅存前两进。绍衣堂现存的两进三开间,坐北朝南偏东(165°),硬山顶。通面阔12.5米,总进深18.7米,占地面积234平方米。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正门两侧有双狮戏球图案的青石抱鼓石一对。抱鼓石高1.84米,长1.7米,厚0.3米,下部为须弥座,上为双狮戏球浮雕,有残损,反面鼓四周饰缠枝花卉,中间为风火轮。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绍衣堂中二檩间设有略带弧形的小梁相连,两边采用了形式活泼,犹如一埋头弓背卷尾的鱼状,劄牵并与平身斗拱相边,且劄牵下部又施用了斜撑,类似于宋、元建筑中的上昂。撑头上置斗承托棕底,而撑尾则插入平身斗拱里拽单翘上的要头中。这种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匠师们巧妙地将软力学和几何学中的理论运用到了建筑中来。檩条、劄牵、斜撑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而且还能将顶部的重量通过斜撑化至额坊上,减轻了梁的受力度,较为合理地发挥了每个构件的作用。

从美学的角度上看,如此设计,显得非常自然贴切,毫无硬性造作之感,较为完美地将建筑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建筑左右内山墙为实砌,外山墙为空斗墙,内外墙之间内空为85厘米,梭柱、极形础,下用覆盆,三合土地面。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横山塔为七层八面仿木楼阁式空心砖塔。塔总高28.27米,由塔基座、塔、塔刹组成。塔基座八面形,每面均雕刻不同图案浮雕;塔身每层每面隐出阑额,隔面设壶门,三层以上内壁隔面设壁龛,腰檐用菱角牙子叠涩出檐,菱角牙子均为五重,翼角起翘。

塔刹由覆钵、宝珠、相轮(仅存一重)、宝盖等组成,有八根垂链与八角相连,整塔塔体逐层收分,比例适度。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横山塔是明代风水塔较为典型的实例,整体艺术性较高,外部结构为仿木楼阁做法,每面设有倚柱、额仿、墨绘斗拱及各种墨绘图案,其中第四层腰檐戗角上有龙头形砖雕,钱兽一只,这在明塔中非常少见。横山塔历经470多年,依然保存较好,是否可以从中体现该塔选址、设计和建造的科学性、合理性?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转载]【国保打卡】(浙63)绍衣堂和横山塔(国7)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