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是一座奇特的城市,这座城市完全建立在外海的泄湖之上。117座小岛,400座桥梁,150条运河,构成了这座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水城。
威尼斯是那么的与众不同,纵横交错的水道,摇曳的贡多拉小船,铺砌着石板的窄窄的街道,古老宏伟的建筑群,琳琅满目的玻璃制品,面具和狂欢节,电影节,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都使这座城市披散着迷人的光彩。
当众友们游览过意大利之后,几乎同时把“意大利最美城市”一票毫不吝惜地投给了威尼斯。
到威尼斯必须先要认识随处可见的橡木桩,据说威尼斯整座城市都是建在橡木桩之上。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威尼斯的房子都是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部被砍完。木头埋在水里,只要不见空气,可以很长时间不腐烂,而且越变越硬。民间早有“干百年,湿千年,不干不湿三五年”的说法。
现在威尼斯已经通过新建的长达3850米大桥和大陆连在一起,旅游大巴可以直接开到游船码头,游客乘坐游艇,经过朱德卡运河,就可以到达威尼斯本岛的中心城区。一般游船是从
Tronchetto 码头出发,到达圣马可广场附近的一座码头。
Tronchetto 码头


沿着朱德卡运河,大约20多分钟左右就可到达威尼斯的中心区-圣马可广场附近。一路上,蓝天白云衬托下,一座座漂亮的五颜六色的建筑别具特色,从船上望去,好似在一幅幅油画中行船。








游船大都在威尼斯的中心区域停靠,这一带景点集中,有钟楼、总督宫、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广场、叹息桥等等。

钟楼,威尼斯的标志性建筑,最早建成于1173年,后来又重建,现在的这个样式的钟楼建成于十五世纪末,高98.6米,1609年伽利略曾在这座钟楼上向威尼斯总督当纳展示自己发明的天文望远镜。1902年,钟楼突然倒塌,再次重建的钟楼于1912年4月25日(圣马可日)启用。

圣·马可广场。威尼斯的中心就是圣·马可广场,这里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圣·马可广场是由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总督府、新、旧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以及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广场四周的建筑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拿破仑把圣·马可广场称为“欧洲最美客厅”。

广场上的鸽子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圣·马可广场最负盛名的建筑当属圣·马可大教堂,广场就是以大教堂的名字命名的。圣·马可大教堂是一座非常漂亮又颇具特色的建筑,从外观上就可看出与传统的西方建筑不同,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的特点,尤其是顶部,既有伊斯兰式的圆顶,又有哥特式的尖顶;大教堂是东方拜占庭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多种艺术式样的结合体,结合得和谐而协调。大教堂有五个圆圆的大屋顶,这是典型的东方拜占庭艺术,但供奉的却是一个西方的圣人。因此,游西方的教堂,圣·马可大教堂特别值得关注。

总督宫,也叫公爵府,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哥特式建筑。乘船前往威尼斯中心区,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钟楼和这座总督宫,它是当年强盛而富庶的威尼斯共和国的政府办公楼,是威尼斯总督办公的地方。由于当时威尼斯与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国家文化贸易往来密切,大量阿拉伯人定居威尼斯,所以总督府立面的纹路图案明显受到了伊斯兰建筑的影响,很有看点。

叹息桥。叹息桥是一座奇特的桥梁,一端连接着总督宫,另一端则是一座外表漆黑的石造楼房,楼房上都是坚固的铁窗。据说犯人在总督宫的法院内受审宣判后,通过叹息桥进入另一端的监狱,透过桥上的小窗看到外面的蓝天白云,自己却失去了自由甚至姓名,往往不由自主地一声叹息,叹息桥就因此而得名。叹息桥旁经常有大批游客驻足观看,感叹人生的无常。

贡多拉,一种轻盈华丽、造型别致的摇荡在威尼斯水域的小船,无疑是最能体现水城风情的独特景观之一。贡多拉小船,1000多年来一直是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公元7世纪时,威尼斯的第一任总督将这种小船命名为“贡多拉”。标准的贡多拉小船,长10.75米,宽1.5米,栎木板制作,涂7遍黑漆而成,成员6人,加船夫1人。两头弯弯翘起的船身,使整个贡多拉看起来像总督头上戴的帽子。

到威尼斯旅游,贡多拉不可不坐。虽然价格有点贵,20多分钟就要25欧元。

贡多拉就在这样窄窄的水道里穿梭,船儿轻轻摇荡,两边是如画的美景,心慢慢地陶醉了。




贡多拉的艄公也很英俊,一边慢慢地摇着小船,一不留神可能会突然放歌一曲《我的太阳》,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岸边还有个小姑娘默默地注视着过往的游船。

公元12世纪时,威尼斯就成为世界玻璃制造业的中心。威尼斯玻璃生产的鼎盛时期是15世纪到16世纪,产品几乎独占欧洲市场。威尼斯的玻璃制品,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色彩绚丽、设计独到、制作精美。


威尼斯人把面具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8世纪以前,威尼斯居民生活完全离不开面具,人们外出,不论男女,都要戴上面具,披上斗篷。面具如今成了威尼斯狂欢节的象征。


面具和斗篷,被威尼斯人玩成了遮阳篷。

在圣经新约中,带翅膀的狮子是圣马可的象征,圣马可又是威尼斯的主保圣人,因此翼狮就成为威尼斯的象征和守护神。(狮爪下面是《马可福音》)

威尼斯也有城管,大呼一声“城管来啦”,无照小商贩卷起包裹,四散逃跑。

印象最深的是在码头附近一家冰淇淋小店买冰淇淋,品种有20多种。看上了一款芒果味的,对店员说“Mango”,老外店员接了一句“哦,芒果”,普通话字正腔圆,把我惊得不轻、
威尼斯美景。










威尼斯也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地势低洼,一下大雨就泛滥成灾,道路上不得不支起支架木板供人通行;狂欢节期间,大量游客涌入,帐篷支得到处都是,喝完啤酒不择场所随地便溺,整个城市臭气熏天……。但这些都不足以掩饰这座城市的美丽、独特、风情万种,当你走进这座城市,会被它深深迷住,久久不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