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原文地址: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作者:花开了
![[转载]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 [转载]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斋堂镇,又叫底下村。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位于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解放前属宛平县八区,现属斋堂镇所辖。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清水河流域,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1,自然植被良好。
爨底下是国家A级景区
![[转载]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 [转载]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在现址立村,婚后所生三子,为:韩福金、韩福银、韩福苍。三子分三门,即:东门、中门、西门。始以福字为第一辈序排20辈: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至今已发展到17辈,茂,字辈。
还相传是因为爨被村民们编成了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大火烧林烧的兴,岂不很热?所以姓韩,谐音寒
著名的专家罗哲文先生讲: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公之于世,功莫大焉。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比比皆示。
“爨”原意有灶的意思,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许有避难之意,观景寓意,让人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爨”字从字意解释为:家,永不分爨,即永不分家。为:灶,烧火煮饭。为:姓,陕西省岐山县有爨家庄,全村千口余人皆姓爨。此字难写难认,会写则成爨,不会写则成一片,故而用谐音“川”字代之,但仍发爨音。最早是在1942年为方便抗日干部特别是外地抗日干部通讯联系,将“爨”改成“川”,爨与川并用至五十年代末,基本就不用爨字了,1995年搞旅游开发后,爨字又大放熠彩。
后一篇:[转载]苏州风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