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2022-11-14 14:48:51)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塘栖古镇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据现存的史籍记载早在北宋以前塘栖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打渔村渔民们三三两两在此散居在此晒网休息直到元朝张士诚拓宽了官塘运河以后人们沿塘而栖小镇才初现雏形到了明代弘治年间广济桥的构筑使镇区两岸连成一片这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如今的塘栖 一个鱼米之乡 一个丝绸之府 一个枇杷之乡 一个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 就像这绸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塘栖镇在明清时富甲一时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古镇中那些明清建筑深宅大院皆高筑封火墙隐于弄内引升出一条又一条的陪弄据说旧时全镇共有弄堂七十二条半塘栖又是标准的水乡处处是河镇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落成在屋檐里面俗称过街楼”。为方便那些从水路而来的客商们休息在那沿河的一面还都建有一长溜美人靠塘栖人称这为米床”)。那一条条河道一条条街全都用高高低低的石桥相连全镇共有石桥三十六爿半最有趣的是就连那些高高低低的石桥上都十分讲究地搭有桥棚使得来往的行人雨天淋不到雨水晴天晒不到日头这廊檐街之广之盛在江南水乡可以说找不出第二家名震整个江南有俗语称:“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历史上塘栖交通均以水路为主人来货往无不借助于船只塘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著名的水路码头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横贯镇中镇中心又有市河东小河西小河北小河与运河相通整个地形如出水荷花比比墩阜非桥莫通”。四邻八乡的物产都顺着河流来此贸易集散于镇上清代至民国镇内集市贸易尤为兴旺朝市晚市香市庙会市支撑起半壁江山成为江南水乡著名的水路码头历经沧桑时过境迁时至今日那些昔日的胜景大都早已湮没不存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塘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传塘栖文物遗产众多广济长桥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栖溪讲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庙……默默向人们细述当年风采塘栖人杰地灵物产丰盛枇杷名扬天下丝绸香飘海外自古就是贡品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塘栖古镇与拱宸桥有相似之处只不过规模要大许多景区主要是围绕着古广济桥展开

    塘栖广济桥又名碧天桥通济桥和长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古镇南北向架于京杭古运河上如长虹卧波是京杭古运河上仅存的唯一一座七孔石拱桥元代张士诚拓宽运河后塘栖作为杭州的水上门户地理位置越发重要发展速度和水平快速提高而广济桥正是这座运河名镇的重要标志

       广济桥始建年代不详说法之一是唐宝历年间如今我们能够确认的是明代弘治二年(1494),曾有 一位名为陈鄞的僧人为了修桥到北京寻求募捐因为得到了当时皇室以及众多朝中大臣的资助该工程最终在四年后顺利完成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因为有了广济桥才有了塘栖昔日的繁华也因为有了广济桥才有了塘栖现在的再次腾飞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也有人说,塘栖是中国最委屈的古镇景色堪比乌镇不输西塘却游客稀少,门庭冷落 

[转载]“行走江南运河”摄影采风侧记(11)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