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走遍济南——重登五柳岛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济南有个五柳岛,风光旖旎迷人,环境幽美雅致,是休闲、健身、垂钓、发呆、怀古的好去处。它是济南市区唯一的河心公园,然而知道的人并不多。我曾问过一些济南人:“去过五柳岛吗?”大都一脸茫然:“五柳岛?没听说过。”
五柳岛是小清河中央的一座河心岛,小清河从济南西部睦里庄出发,自西向东穿城而过,途中又汇集了城内诸泉之水,一路流到张养浩故里柳云村,在此河段冲积出一道细长的沙洲,人们给它起了个颇有诗意的名字——五柳岛。小岛将小清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之后继续前行,流经大半个山东省,在羊角沟注入渤海。

五柳岛东西长约1公里,宽30—80米。由东岛、西岛及最西侧的纯天然岛组成,东、西两岛由酌柳桥相连,最西侧的天然岛则呈孤立状态。登岛路径有两条:一是从小清河北岸跨过赏翠桥,即可登岛;一是从生产北路桥拾级而下,可直降岛上。赏翠桥是横跨小清河北岸与五柳岛的一座石拱桥,桥型如虹,桥色如玉,小巧而秀美。生产北路桥是一座双向十车道五孔桥,横跨小清河和五柳岛。其最大亮点是,桥体外侧建有木栈道,行人行走其上,可俯瞰五柳岛和小清河风光,朱红的栈桥上附设八个圆形小亭,亭顶为白色伞形设计,亭中有圆形木凳,供游客观景休憩。在此赏景,背后是车水马龙,眼前是葳蕤的小岛和波光潋滟的碧水,别有一番风味。在五柳岛位置的栈桥上,设有木质阶梯,拾级而下,即可登岛。


五柳岛已被整治成风景如画的开放式休闲公园,有绿道,有广场,有健身设施,有古迹可寻,有有幽静处可供发呆。岛上苍翠欲滴,绿柳成荫,绿草如茵,再有四周水波如绸,令人赏心悦目。岛上游人不多,却也并不寂寞,有健步如飞的,有练太极拳的,有岸边垂钓的,有围成一圈踢毽子的,还有大爷大妈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的。
五柳岛的东岛面积最大,顺河高架桥从东岛空中穿过,正好将东岛划分为两个区域,东部以航运文化位主题,西部则以党史纪念地为主题。东部建有五柳风帆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高高的五柳风帆主题雕塑。如果说五柳岛形似一艘巨大的轮船,那么五柳广场就像船头的甲板,而五柳风帆雕塑又似正在启航的风帆。该雕塑是济南市继泉标之后的第二大城市雕塑,高23米,重约38吨,采用不锈钢管网架镂空结构,整体造型由五片柳叶组成,富有现代动感,就像迎风扬起的风帆。其中柳叶代表着济南的市树——柳树,风帆代表着小清河曾经繁荣的航运景象和蓬勃发展的锦绣前景。
在五柳风帆广场西侧,有五柳闸遗址。五柳岛因五柳闸而得名,从历史上看,五柳闸这个名字比小清河还要悠久数百年。据悉,五柳闸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古时因闸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名。五柳闸原为小清河流域第一大闸口,也是最为出名的闸口,即调节了上下水流,又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水运枢纽。
该闸延续至现代,小清河的千年变迁史,都在五柳闸这里刻上了历史的印记。别看现在小清河不甚宽广,但在历史上,它的内河航运为济南的物资流通作出巨大贡献,成为济南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母亲河。据专家考证,小清河就是古济水,济南因其南面而得名。作为山东省内河航运的第一河,直到民国时期仍然繁荣不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还进行大规模疏浚和修复五柳闸修复工程,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陆路交通逐渐取代了水运,小清河航运逐渐衰落直至消失。至今小清河两岸仍有不少船坞遗迹,它们与五柳闸遗址一起,成为小清河昔日繁荣的最后印记。
在五柳岛中部、酌柳桥西侧,立有光绪十九年《修浚小清河记》高大石碑。此碑通高4.2米,宽1.54米,碑身高2.2米,厚0.535米,碑首雕有云头图案,精美大全,气质不凡。此石碑于20世纪80年代于小清河板桥码头处发掘,于2010年,小清河工程竣工时,移至小清河以为后人观瞻。石碑周围修有石雕围栏,碑身也被罩上了玻璃护罩,为此岛增添了一处文化景观。碑额刻“重修小清河记”字样,碑文18行,满行50字,碑体阴刻碑文700余字,字体为大楷。由于经历上百年风雨剥蚀,有七八字已漫漶不清,但通体碑文保存较好。碑文开头所书“修浚小清河记”与碑头“重修小清河记”有一字之差,开篇写道“头品顶戴北洋行营翼长直隶海关监督前分巡山东登莱青道盛宣怀撰并书。”说明此碑碑文的撰写和书法均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碑文落款时间为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勒石,说明此碑所立时间为1893年。通过此碑,让我们对盛宣怀治理小清河的历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小清河是古济水河道多次变迁后的下游残渠。自宋伪齐刘豫开通后,“海上之盐,傍河之洲县货物,皆得达于历下”,有“盐运河”之称。然而小清河流域一遇夏水盛涨,水泄不及,便容易造成洪涝成灾。到了明初,水患开始出现,由于治理无方,灾害愈演愈烈,平均三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明清两代先后治理了20余次,仍是时治时淤,小清河沿岸水患更甚,到盛宣怀整治小清河时,“八九年来沟河漫溢,高(高青县)、博(博兴县)、乐(乐安县,今为广饶县)、寿(寿光县)一片汪洋”(《新通志》)。1891年,时任登州、莱州、青州道的盛宣怀受山东巡抚张曜指令,负责治理小清河。盛受命后,亲到沿河村镇详细勘察度量,议定了分别情况对待,采用裁弯取直、疏浚旧河、开挖新河等几种办法进行治理的施工方案。并创造性地采取了“劝捐筹款、以工代赈、分段分期”的方式,征调民工数十万,耗支白银七十多万两,自1891年起,历时三年,方告完成,全河畅通。自济南至章丘段开浚新河百里,仍以济南诸泉为源;下游开挖金家桥以下新河百余里至海口,新改入海处在羊角沟,废弃原来的入海河道。全河一律展宽至十丈,开深一丈至一丈三尺;出河之土夯筑成堤,使河两岸成各宽十丈之马道。这次治理十分成功,不仅免除了水患,人们还借水行舟,恢复并发展了航运。100多年来,全国最大的羊角沟盐场之盐,溯河源源不断运抵济南,一度转运供应鲁、豫、苏、皖四省98县,极大促进了沿河城乡经济发展。
东岛的西部,则以党史纪念地为主题,建有红星雕塑、党史宣传长廊、中共济南市委重建历史陈列馆、中共济南市委重建旧址纪念碑等。重建旧址纪念碑以五角星为创作元素,每个星元素上刻着鲜红的“1934”,象征着上世纪30年代济南市委在逆境中成长、并于1934年重建的艰苦历程,表达了对当年为党为国奋斗的先辈的缅怀,也是对白色恐怖下中共济南市委重建的光辉历史的纪念。纪念碑正面碑文曰:近代以还,国运多舛;救国拯民,中共创建。风云变幻,正道临渊,先烈赍志,捐躯赴难。幸存组织,危帆孤悬;泉城英俊,信仰弥坚。重建市委,独立斗争;存续火种,执戟抗战。荡齐鲁,旌旗十万。弹指间,凯歌飞旋。追往昔,启后昆,挽狂澜绝地逢生,功著千秋,锤镰勒青史。国运盛,济南昌,小清河改造工程,泽被万世,丰碑映华章。躬逢共和国六十华诞,为纪念中共济南市委重建七十五周年谨记。纪念碑北侧设有中共济南市委重建党史宣传廊,采用木制花架与石墙相结合的建造方式,用8块展板描述了上世纪30年代中共济南市委重建的艰辛历程。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山东和济南党组织经过几次大挫折。1931年5月,邓恩铭、郭隆真等22名党的领导干部在纬八路刑场被杀害。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统治之下,我党在山东省和济南市的党组织屡次遭受挫折和破坏,至1933年10月已完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幸存的党团员大部分被迫疏散隐蔽,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处于停滞状态。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自觉发展党的机构,自觉坚持独立斗争,自觉寻找上级党组织。其中,以省立济南乡村师范学校的学生党员赵健民、王文轩、陈太平等同志表现最为突出,成绩最为显著。他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重新发展了20余名党员,恢复、建立和联系了一批新的党支部。

1934年5月初,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的需要,在济南北郊小清河的五柳岛上,赵健民等同志秘密组织召开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济南市党委机关的恢复以及对外联系发展党员的问题。会议选举赵健民同志任济南市委书记,陈太平同志任组织部长,王文轩同志任宣传部长,统一领导全市的党组织。至此,济南市委重新完成了组建,在这座胶济铁路枢纽城市、山东重要工商业城市,革命者们重新发挥革命热情,恢复进行革命活动,继续向工人和农民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35年末,赵健民同志在濮县与河北省委代表、直南特委书记黎玉取得了联系;1936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黎玉同志来山东;5月,重建了中共山东省委。至此,济南及山东广大地区的党组织机构,终于重新与上级取得了联系,完全恢复了正常运转,为革命进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巩固作用。革命者的胸怀,往往宽广博大;革命者的精神,往往大公无私。正是因为近现代历史上有这样的一批前赴后继、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有识之士,才使得我们的新中国成功地建立起来,中国人民成功地站了起来。

东岛的西部,除了以党史纪念地为主题的几栋建筑外,还有几座古色古香的的建筑,如沐风亭、洗月亭、汇锦阁等。汇锦阁是五柳岛上体量最大的仿古建筑,取“汇聚锦绣”之意,院门悬楹联:“一川帆影随心影,九点齐烟伴柳烟。”北门悬楹联:“借来翠波谢柳浪,留得华阁揖泺源。”南门悬楹联:“一水舟楫接泉脉,万家灯火逗波光。”南面二楼悬有张养浩诗联:“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幅中。”张养浩是济南元代著名散曲家,也是一位“为苍生尽瘁”的著名廉吏,其墓地就在小清河南岸不远处,与五柳岛隔河相望。五柳岛上借用张养浩的诗联,也是对这位古代先贤的纪念。2009年秋,工作人员前往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家求写“借来翠波谢柳浪;留得华阁揖泺源”一联,当时在先生家求字者甚多,先生听说要为济南新园林写联,立即停下手头工作,当众将该联书写好,赢得在座者一片喝彩声。不料,不久先生就辞世了,该联竟成了这位书界大家为济南书写的最后一副楹联。汇锦阁过去曾经是一家饭店,据说装修考究,环境舒适,当然价格也不菲。但是现在,已经没有经营的迹象。

向西跨过酌柳桥,来到五柳岛的西岛。西岛有《修浚小清河记》石碑、五柳岛码头、舞雕塑、五柳亭等。五柳亭位于西岛的西端,与东岛的沐风亭、洗月亭组成“岛上三亭”,它们不仅古色古香,还都有着诗意的名字,为五柳岛平添许多韵味。五柳亭为单层凉亭,五角攥尖顶,悬“五柳亭”匾额,集字元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亭柱悬有二联:“五柳迎春,近水遐山存古韵;一河聚脉,微涟细浪赋豪情。”“流水纡青图地势,斜阳分彩绣山容。”皆为张养浩诗联。
端坐亭中,向西眺望,近处天然小岛尚未开发,孤立于河中,岛上草木蓊郁、绿树成荫、多鸟齐聚,为一座颇有原始野趣的生态岛;四周波光潋滟,舟楫游弋,平流缓进;河上清风徐徐掠过,漾起层层涟漪,也摇曳着水中婀娜多姿的柳影;岸边垂柳依依,栈道延伸,健步者络绎不绝;垂钓者散布各处,他们静坐岸边,面朝河水,心无旁骛,尽享垂钓之乐;北岸的广场上,飘来悠扬的乐曲声,那是大爷大妈们正在载歌载舞……如此美景,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天人合一”。对人来说,“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对景来说,“天人合一”是最高的审美。
清河北岸的鱼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