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西寻记——德格捕光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昨天上午在色达耽搁太久,下午赶路又被严重限速,晚上十点过才蜗牛一样爬到竹儿推荐的雀儿山宾馆。这边海拔没得色达油爆,总算断断续续睡了几小时。
今朝慌慌张张喝了碗稀饭,便急急忙忙追随庞大的转经队伍去拜谒此行第二重要之地——德格印经院。






九点半,混进五颜六色往来穿梭的人群,在印经院外围暴走。




经院看起来并不宽敞,甚至稍感局促。我在昏暗的光线中爬了两段弯弯曲曲的狭窄楼梯,走过几条七拐八拐迷宫一样的囊廓,顺着空气中弥漫的乳香,到达顶楼。
见一堆僧人争先恐后往一所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挤,忍不住凑过去看个究竟。原来是座“度母殿”,内供观音菩萨化身“21度母”、寂护堪布、莲花生、宗喀巴、赤松德赞。进去的僧人双手合十礼拜完毕,须得恭恭敬敬放下银子才能离开。守门的喇嘛口念度母心经,眼盯盛钱铜盘,不知是否在快速心算收成几何?


印经院目前共有木刻经版30万块。经版的制作很讲究:桦木脱水,沤粪数月,火熏水煮,烘干刨平。据说在这样精工细作的板材上雕刻文字或图画,几百年都不会变形。
雕刻室没有灯,只得一台炕铺,一张桌子。透过两扇无玻璃的老式窗户,可以看见室外镶在挡墙间的木格窗棂,和一小段繁复描绘的屋檐。高原独有的强光射进房间的每个角落,点亮了雕纹深刻书法优美的经版,也点亮了试印成功等待审校的经文。
五名工匠背向过道,对外人的出现佯作不知,只管埋首工作。门口那位年轻点的从怀里掏出一方印章,悄声呼我:哎,六字真言要不?一百块。

中庭是经院光线最好的地方。正午的阳光从天井倾泻而下,映在根根大红梁柱上,如一篇响亮的喜庆乐章,硬是把成千上万的模糊碎片,巧妙黏贴,重新组合,凑成一席。








为保证经文成品的清晰度,刻版在反复印刷后,需浸泡涮洗,清理墨垢,架空搁置,自然阴干。末了,还要刷一层草根熬制的防蛀水,才能再次使用。


带着墨香的经文与图画,被一页页小心悬挂在通风处慢慢干燥。最后,经过校对、串页、打磨、装订,成为一本本寄往他寺的经书,或一册册等待收藏的文籍。






十一点半,师傅们该吃些点心垫下肚皮了。青稞饼、油糕、酥酪早已巴巴实实分好放在地上,由一只警惕的大灰猫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