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西寻记——德格捕光

(2022-11-03 12:46:30)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西寻记——德格捕光    作者:一条虚构的鱼

昨天上午在色达耽搁太久,下午赶路又被严重限速晚上十点过才蜗牛一样爬到竹儿推荐的雀儿山宾馆。这边海拔没得色达油爆,总算断断续续睡了几小时。

今朝慌慌张张喝了碗稀饭,便急急忙忙追随庞大的转经队伍去拜谒此行第二重要之地——德格印经院。

      很久很久以前,在印经院还没开始收门票的时候,有位背包朋友千辛万苦徒步到此,住在附近藏民家,早晨随信徒转经,上午入寺庙观印,下午去河边洗涤,傍晚到山顶观霞,日复一日,乐此不疲。他拍回来的照片太好看了。那束木窗格裹挟尘埃的光、那张冥想者超然物外的脸、那双印经人皲裂红肿的手,那些因距离和陌生激发的幻想,令年轻的我魂不守舍,巴不得即刻辞工,飞去那逍遥山神仙地。
      如今,虽然时间已推进到铺天盖地俊男靓女的美图时代,我仍相信,那些毫无修饰的粗砺画面和专心致志的原创劳作,能牵引出许多人内心最柔软深切的感动。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九点半,混进五颜六色往来穿梭的人群,在印经院外围暴走。

  德格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以“德格印经院”和“格萨尔王故里”两大品牌,吸引藏传佛教五大教派汇聚于此。这些戴着不同头饰、穿着各式衣袍的藏民,来自不同地域,归属不同派别,心怀同一信念,他们手持佛珠,低吟浅唱,走得飞快,我小跑着跟了几圈,还是只抓住了些一闪而过的背影。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十点半,进入藏区最大的印经院。

  这座绛红色建筑主殿高三层,左右两侧各有一排配殿。鎏金神鸟蹲守屋顶,翘首鳌头装饰飞檐,悬挂法铃随风摇动,是曼陀罗坛城的典型模式。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经院看起来并不宽敞,甚至稍感局促。我在昏暗的光线中爬了两段弯弯曲曲的狭窄楼梯,走过几条七拐八拐迷宫一样的囊廓,顺着空气中弥漫的乳香,到达顶楼。

见一堆僧人争先恐后往一所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挤,忍不住凑过去看个究竟。原来是座“度母殿”,供观音菩萨化身“21度母”、寂护堪布、莲花生、宗喀巴、赤松德赞。进去的僧人双手合十礼拜完毕,须得恭恭敬敬放下银子才能离开。守门的喇嘛口念度母心经,眼盯盛钱铜盘,不知是否在快速心算收成几何?

   正胡思乱想,后脑勺挨了一敲,有人轻呵:不看印经,躲到勒点做哪样?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好吧,我们就从头道工序走起。

  印经的纸张采用传统工艺自制,原料是狼毒草的根须。这种纸颜色微黄,纤维较粗,质地坚韧,吸墨性好。因狼毒草性具微毒,此纸还有预防虫蛀鼠啮久藏不坏之功效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印经院目前共有木刻经版30万块。经版的制作很讲究:桦木脱水,沤粪数月,火熏水煮,烘干刨平。据说在这样精工细作的板材上雕刻文字或图画,几百年都不会变形。

雕刻室没有灯,只得一台炕铺,一张桌子。透过两扇无玻璃的老式窗户,可以看见室外镶在挡墙间的木格窗棂,和一小段繁复描绘的屋檐。高原独有的强光射进房间的每个角落,点亮了雕纹深刻书法优美的经版,也点亮了试印成功等待审校的经文。

五名工匠背向过道,对外人的出现佯作不知,只管埋首工作。门口那位年轻点的从怀里掏出一方印章,悄声呼我:哎,六字真言要不?一百块。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中庭是经院光线最好的地方。正午的阳光从天井倾泻而下,映在根根大红梁柱上,如一篇响亮的喜庆乐章,硬是把成千上万的模糊碎片,巧妙黏贴,重新组合,凑成一席。

  印经者共分六拨,三人一组:一人负责更换经版,一人负责刷墨,一人负责印制。虽然不时有游人在其间穿插走动,六拨人却早已心如古井见惯不惊。只见他们一收一放,一起一浮,手法娴熟,干净利落,不一会儿,左边堆放的白条,就变成了右边码齐的经文。延续几百年的印刷流程,就在这安静肃穆的气氛中,一气呵成。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为保证经文成品的清晰度,刻版在反复印刷后,需浸泡涮洗,清理墨垢,架空搁置,自然阴干。末了,还要刷一层草根熬制的防蛀水,才能再次使用。

     闲闲晾晒在架子上的红桦印版,似一段骤然凝固的时光,锁住了无法形容雍容经过的信徒不禁俯下身子,对它们以额相碰,顶礼膜拜。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带着墨香的经文与图画,被一页页小心悬挂在通风处慢慢干燥。最后,经过校对、串页、打磨、装订,成为一本本寄往他寺的经书,或一册册等待收藏的文籍。

  造纸、刻板、印刷、染色、装订、成书,这一系列尚未被现代文明取代的传统手作,在使德格印经院拥有近千部各派兼容的佛学经典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因虔诚而永在的奇迹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十一点半,师傅们该吃些点心垫下肚皮了。青稞饼、油糕、酥酪早已巴巴实实分好放在地上,由一只警惕的大灰猫看守。

  猫儿的头微微侧向一边,阳光把它的眼睛变成了两块翡翠,它们像探照灯一样炫目,没完没了地扫射着馋嘴的我,发出无声警告:你娃搞醒豁点哈,准看不准拿哟!不然把老子惹毛了,赏你记左勾拳吃吃。
西寻记——德格捕光


西寻记——德格捕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