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一早吃过早饭,准备告别五台山的台内景区。退房的时候,瑞柏云舍老板还送了一大桶山西特产老陈醋。
今天上午的目的地是著名古建佛光寺。佛光寺也在五台山区,但却在台外。我们昨晚住的又见五台山剧场位于景区南门附近,我们需要从这里沿砂石线向北开回台怀镇方向,然后在台怀镇南侧左转,从五台山景区的西门出山。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离开砂石线后开始爬山。爬到高处有停车处,可以俯瞰台内。望不到台怀镇,只能看见镇南端一小部分。镇内的砂石线还在堵车,能看见公路上向北方向排了好长的车队。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看方位,这里应该是东台顶的望海寺。
路上经过金阁寺。没有停,在五台山看过太多寺庙,有些审美疲劳。
景区的西门,由此出五台山。
沿山路盘旋往下,感觉台外地势平缓很多。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驶入台外的乡间公路。
终于来到佛光寺。佛光寺之所以能留存千年,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它远离闹市。如今它作为知名古建,寺外也有了一些做生意的小贩。
当年日本人说要看唐代建筑,只能去日本。梁思成却在敦煌61号窟壁画上的五台山全图里注意到了佛光寺。1937年6月他和林徽因等人来此考察,最终通过殿前经幢,以及大梁上的题字,确认东大殿建于晚唐的大中十一年(857年),从而终于找到了仍然保存至今的唐代的砖木建筑。截至目前,国内被确认为唐代砖木建筑的,只有三处: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大殿。还有一座平顺天台庵,原本被认为是唐代建筑,后来发现更多证据,目前被主流认为是五代建筑。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历史上也曾非常辉煌,以一座弥勒大阁而闻名天下。后来唐朝晚期唐武宗会昌年间发生灭佛运动,整座寺院夷为平地。佛难之后,佛教又逐渐得到恢复。长安城里的贵妇宁公遇出资,复建了佛光寺。东大殿就建在原来弥勒大阁的位置上。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进了山门,右手边有一间很小的伽蓝殿,是清代建筑,很不起眼。
院内正中,是唐乾符四年(877年)的一座石经幢,也是确立佛光寺年份的依据之一。当年曾留下一张林徽因爬梯子查看这座经幢文字的照片。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院内往左,是文殊殿。本来对面还有一座普贤殿,但已经在清代焚毁。这座文殊殿是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重建,作为金代建筑也已经足够古老,堪称值钱的文物了。殿内不许拍照,我只能站在殿门外拍了几张。正中是骑青狮的文殊菩萨,两侧有胁侍菩萨,前面有佛陀波利,善财童子,圣老人和牵青狮的于阗王。殿内墙上有明宣德五年(1430年)的罗汉壁画。
整个佛光寺,似乎古代建筑学上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宗教意义。文殊殿内比较空,陈列了好多国内同时期的古建模型,包括了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和南禅寺大殿。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佛光寺的东大殿位于高台之上。殿前有一排建于清和民国时期的窑洞,游客需要爬一段很陡的台阶才能来到东大殿前面。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就是著名的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了。殿前有两颗古松,还有一截唐代经幢。正是在这个经幢上,梁思成夫妇找到了宁公遇在唐大中十一年复建佛光寺的文字证据。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大殿后面角落里,有一座祖师塔,是佛光寺最古老的遗存物了,比东大殿历史更久。应该是当年建寺的高僧的灵骨塔,年代不详,梁思成根据形制推断为北魏时期。也有人认为是北齐时期或唐代。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殿后就是石崖,有说明牌说明这里是灰色片麻岩和五台绿岩的膝折带。
大殿后面,已经不算起眼的地方,显然是出于保护的目的,有新立的木柱支撑伸出来的屋檐。
东大殿侧面还有一间修于清代的小关帝庙。
站在大殿门槛外面拍了几张。殿内主要神像35座是唐代遗存,但在民国时期曾经修缮上色,已经看不出古老的样子,侧面还有明代宣德年间塑的五百罗汉像,现在还剩296座。在角落里不显眼的地方有真人大小的殿主宁公遇的坐像。
在殿内木门上,见到有为了防风贴在木门裂缝处的报纸条。看文字应该是文革时期的报纸。也许几百年后,这也是文物呢。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忽然下起了大雨。天上仍有蓝天,显然这雨不会下太久,正好适合我们在这唐代佛殿屋檐下躲雨,眺望五台山景,抒发访古幽思。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 [转载]行走山西(23)D6佛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等待雨停,告别空气清新的古佛光寺,继续前往南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