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011-04-08 09:09:21)
标签:
教学育儿 |
分类: 教育技术 |
第4章
1,概述
知识:(哲学含义);广义知识
1-1,广义知识概述
定义(心理学):信息及其组织
分类:个体知识;人类知识
陈述性;程序性。回答“什么”、“怎么”;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1-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3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1-3-1,命题表征
•
命题——由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元。一般由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表达。
•
1-3-2,命题网络表征——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1-3-3,图式表征
1-4,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种类
【加涅:符号;事实;有组织的知识】
【奥苏贝尔】
1-4-1,表征(词汇)学习
1-4-2,概念学习
1-4-3,命题学习[规则、原理]
1-5,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
•
•
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存储与长时记忆中;
提取与应用阶段——用来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
•
2,陈述性知识的习得与巩固
2-1,陈述性知识的习得
2-1-1,陈述性知识同化的条件
•
•
——学习者头脑中有可利用的相应的观念/知识基础
——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
——学习者具有相应的动机/心向
•
•
#逻辑意义-潜在意义-心理意义
2-1-2,陈述性知识同化的类型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派生类属,相关类属)
——上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原有的知识观念水平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
——派生类属学习
——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在认知结构原有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更高的命题;即,原有观念是从属观念,新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观念
并列结合学习:在这种学习中,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能产生类属关系(下位学习)、也不能产生总括关系(上位学习)。
•
2-2,陈述性知识的巩固
2-2-1,记忆的种类和特征
•
•
•
2-2-2,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3-2-1,遗忘规律
•
•
3-2-1,遗忘的原因
•
•
•
•
2-2-3,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提高加工水平:进行深加工
(2)多重编码
•
(3)关键字法【记忆术:赋予无意义材料一定的意义】
(4)超额学习【过度学习:过度量为50%,否则报酬递减律】
(5)合理复习:及时;分散;【多通道
3,陈述性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3-1,陈述性知识迁移的概念
3-1-1,何谓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
3-1-2,迁移的种类:
——从效果看:正、负
——从顺序看:顺向、逆向
——从水平看:横向、纵向
3-2,迁移理论
3-2-1,形式训练说:
背景:官能心理学
要点:经训练,心理官能得到提高而促进了迁移。倾向于内容的难度和训练价值
含义:重视学科地位、必要练习
3-2-2,共同因素说:
代表人物:桑代克;典型研究:
要点: 两种学习共同要素的有无及多寡,影响迁移之有无及其程度
含义:重视教材编撰,新旧联系、循序渐进
3-2-3,概括化理论
代表人物;典型研究:
要点:能否发现和概括两种学习中的共同原理是迁移的关键
含义:学习后要掌握基本原理,提高概括水平。
3-2-4,关系理论
代表人物;典型研究:
要点:迁移是学习者突然领悟两种学习之间的关系的结果
含义:精心安排学习环境,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
3-2-5,认知结构理论
•
•
•
•
•
3-3,促进知识迁移的条件
3-3-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3-3-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3-3-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3-3-4,定势作用
3-3-5,认知结构的特征:清晰、稳定
3-4,陈述性知识的应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