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w690/001fZ1gNty6QDJ3uZEN35&690
淡泊高雅、诗意如画,琴笛悠扬、师生情长
——中国绝世水墨动画片《山水情》赏析 (原创)
(繁忙人生之休憩园地、生活感悟之随笔记录:
醉里挑灯看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lm3906)
年前年后长时间置身北京,俗务异常繁忙。在某友人的推荐之下,昨天利用午休时间,将中国绝世水墨动画片《山水情》粗略一观,立即被其轻灵优雅、诗意如画的制作风格所打动,今天上午再次忙中偷闲,特意将该片从网上下载用心品味。
《山水情》于1988
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由王树忱编剧,特伟、阎善春、马友宣任导演,是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同时也是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
该动画片讲述的是一位古代中国爱琴如命的隐士,贫病交加晕倒岸边被一个渔童救起而将毕生琴技悉心传授,最后渔童琴技学成隐士赠琴离去,师生情深、依依惜别的感人故事。整个动画山、水、云、树、瀑布、溪流等静物写生美不胜收,野鸭、黄鹂、鹧鸪、青蛙、江鱼、猿猴等动物特写活灵活现,隐士遗世独立、志趣高雅,渔童天真活泼、爱心无价,老师悉心传授、诲人不倦,学生经年苦学、终有所成,离别赠琴依依不舍、弹琴相送情深谊长。
在该片中,从多个方面体现出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占主体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在儒、释、道三者之间较好地实现了融合。无论是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李白笔下的“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散发弄扁舟”,亦或是人们常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家文化亲近自然、远离尘世、志趣高远的特点无不在其间显现。该片中的隐士,即是一位安贫乐道、志趣高远、隐遁山林的琴瑟高人,他贫病交加不失志、屹立寒风犹抱琴,每每使人心生敬意。二是老师诲人不倦、弟子潜心于学、师生情深似海的尊师重教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片中,隐士悉心教琴并主动为学琴中的渔童烧炭取火,渔童苦心学琴无论春夏秋冬,隐士临别将心爱之琴执手相赠、渔童跪受赠琴并弹琴相送,均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体现。三是写意为主、虚实结合、画、字、诗词、印章并重的中国水墨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韵。在全片任何一处,随意截图均为一张古香古色的山水画。在其中既可找到柳宗元笔下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可感受到王维笔下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可想象到李白笔下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大气磅礴,更可体会到这位谪仙人笔下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惜别之情。四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钟爱琴棋书画的文化传统使人肃然起敬。无论是全片采用的精美水墨画,还是片中的琴声悠扬、笛音悦耳,都使人俨然画中、如入仙境,从而对我们的先贤哲人和传统文化自豪无限。
由此片也回忆起了自己从前看过的动画片。对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美国动画片《丑小鸭》、《海底总动员》、《小鸡快跑》等印象深刻,但对于国产动画片,除了小时候看过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渔盆》等为数不多的片子,其余的好象都记忆不深刻了。
有时也在反思:如何在当代动画片中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因素,如何在当今功利化倾向严重的社会中保持一颗相对淡泊与恬然之心态,如何在一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中保持一定的慢节奏以使日益疲惫的心灵能够跟上奔跑不停的脚步,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更好的国产动画片面世,在为孩子们也为成人世界带来更多快乐和启迪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软实力。
http://s4/mw690/001fZ1gNty6QDO9joY363&690
水墨动画片《山水情》视频链接地址:
http://my.tv.sohu.com/us/3490295/1291401.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