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痘法宝

标签:
爱在中国行美容痘痘精油过氧化苯水杨酸健康 |
分类: 健康知识 |
可能是盛夏到了,最近不少博友向话梅咨询痘痘问题。作为曾经的战痘者,我非常了解美眉们对于此消彼长小痘痘的苦大仇深。但是今天再看,我却觉得,痘痘,是所有肌肤问题中最容易解决的。(呵呵,请不要拍偶站着说话不腰疼哈)
以前写过一篇《痘痘肌肤看过来》,内容探讨了一些相关原理。不管什么发痘机理,对付它们的外部途径,倒是都差不多。今天我就从痘痘的轻重程度来分别总结一下克痘法宝吧:
* 大部分人,平时没有痘痘问题。只有在上火、睡眠不好或者生理期时才会冒出一两颗。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换季、敏感、皮肤状况不好之类的特殊条件下,脸上出现一些小红点、小红疙瘩。不用管它自己也会好,当然如果护理一下会好得更快。
这些情况,我都建议用精油一类的天然成分来调理。
许多人都知道茶树精油可以对付痘痘,其实除了茶树,还有薰衣草、洋甘菊、金缕梅等精油以及维他命B3等都具有良好的镇定、舒缓和消炎效果。
这瓶是Jurlique茱丽的薰衣草纯精油,不是原来写过的AHC哦!(顺便提醒一下,因为有两位MM都问到了,茱丽AHC水疗精油,不可以象纯精油一样兑面霜,AHC只能溶水使用。)
纯精油中,只有茶树和薰衣草才可以直接用在脸上。即使这样,为了确保安全,我也通常是调和面霜使用,照顾偶尔出现的痘痘状况,并且预防痘印。(注意要一次量、一次量得调)
另外,我以前分享过茱丽的balancing blend essential oil,它是一款有助于调节水油平衡的复方调理精油。黑头肌肤也适用。
* 毛囊堵塞、油脂过旺、细菌滋生……是学生族或油性肌肤常长痘痘的主要诱因。这种情况下,除了要做好清洁工作,还可以选择适度含有维生素A酸、水杨酸、果酸、壬二酸等成分的产品,来帮助清理皮层、代谢角质、除去油脂,从而达到抑制细菌、减缓毛囊堵塞的目的。
酸类产品中,有效度是A酸〉水杨酸〉果酸。浓度小的A酸药膏在国内药店里可以方便买到。
左边这瓶茱丽的柠檬按摩油,虽然英文是lemon body oil,但它同样适用于脸部,许多MM也都是作为面部按摩油使用的。
柠檬按摩油含少量柠檬酸。柠檬酸属于果酸,同时又比较温和、安全,除了能清理死皮、软化角质,还具有美白效果。柠檬按摩油我基本是作为去角质产品定期使用的。
* 如果痘痘警戒继续升级,已经到了红肿发炎、大颗变硬甚至化脓的阶段,可能上诉方法就都不管用了。如果使用不当,还可能造成反效果。这时候就要考虑医学成分了。
近年来主要流行两种临床证实有效的去痘成分:过氧化苯Benzoyl peroxid和硫磺剂Sulfur。
呵呵,在这方面我是没办法体验啦,只能给大家介绍几款口碑比较好或者得奖的去痘产品。
左上:Clearasil去痘膏。它另有升级版本:Clearasil强力速效去痘膏。速效版是Instyle杂志根据美容师和消费者综合票选出的2008年最值得买的最佳痘痘护理产品,速效版内含10%的过氧化苯,没什么说的,谁用谁有效!不少人反映,用什么都没效的痘痘就用它有效。不过,正因为过氧化苯的浓度高,刺激度也会比较大,纵然有效,也应该谨慎使用。
右上:Murad去痘膏。内含3%的硫磺剂。Murad是一个医学背景品牌,有机会我要好好研究和介绍下这个牌子。感觉上它家产品都是很专业,很对症的那种,比如专门去痘的、去皱的、去斑的、专门去痘印的等等,Murad家的美白淡斑凝胶是Instyle评出的2008年最佳淡斑产品。
中间两个分别是proactive和clean&clear的日常护理抗痘套装,proactive我曾给亲戚带过,非常管用。clean&clear是Instyle评的2008年最佳抗痘组合,记得以前大学宿舍里有个女生用了四年可伶可俐,她的皮肤好好哦,一颗痘痘都没有!当然,这些日常护理品,都要坚持使用才能真正调理到肌肤,而且是预防效果多于治疗效果吧。
最下面两个是露得清的去痘产品。左边是含2%水杨酸的去痘凝胶,右边是内含2.5%过氧化苯的去痘膏。
因为自己也曾经战痘过,所以我很清楚,绝大多数的外涂去痘膏都是治标不治本,对付偶尔出现的痘痘还好,若是需要打持久战的痘痘肌肤,那就一定要内外兼修了!
内调养,要根据不同的致痘机理来具体对症,要结合不同的情况分别展开餐桌策略:
* 最常见的痘痘“凶手”,就是皮脂分泌过旺、水油不平衡、毛囊堵塞、细菌滋生。
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清洁饮食,少吃或不吃会加重皮脂腺分泌的食物,主要有油炸品、肥腻品、甜品、辣椒以及浓茶、咖啡、酒类等刺激性饮料;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大量蔬菜和水果。
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是保持肠道通畅。可以多吃酸奶、核桃、蜂蜜、苹果、柚子、香蕉、西瓜和富含粗纤维的青菜、芹菜、韭菜、苞菜、南瓜、糙米等。
另一大发痘诱因便是许多人熟知的内分泌失调了。压力大、心情紧张、睡眠不好、体内激素水平紊乱……都会引起内分泌失调。这也是成人痘发生的最常见“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