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弄越乱的"杭萧钢构"事件

(2007-04-09 00:38:21)
分类: 股市观察
今天发现某网站力推某“神秘人物的来电”!共讲述五点,非常耐人寻味!
1、杭萧钢构经过2月12日-3月16日连续10天的涨停后,由于证监会的介入,导致停牌10天,后于4月2日复牌。证监会的停牌后复牌,应视为证监会对杭萧钢构巨额合同确凿存在的认可,也是投资者判断杭萧钢构是否值得投资的有力证据。
由于证监会的停牌后复牌,产生三种结果:
如果杭萧钢构的巨额合同最后被证明是假消息,证监会在没有调查清楚后,贸然复牌,让投资者可以买入,因而可能造成的损失,证监会应该对这部分投资者的损失负责。
如果杭萧钢构的巨额合同最后被证明是真合同,基于巨大的价值重估,该股的连续涨停,纯属股价的正常反映和内在需求,根本不存在“操作股价”一说。证监会以股价异动为名停牌,致使杭萧钢构公司一时间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头浪尖,导致该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往来不能正常开展。证监会应该对此负一定的责任。
如果杭萧钢构的巨额合同最后只能部分履行,杭萧钢构已经出具了公告,提醒投资者注意“巨额合同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该公司已尽了应尽的信息披露义务。“合同的不确定性”、“合同最后只能部分履行”,是任何一家企业都会遇到的情况,杭萧钢构并不存在欺诈行为。
2、证监会调查的焦点应该落在“有人提前知道巨额合同的存在,并利用该消息提前大单买入”,而非落在杭萧钢构公司本身。
现在的问题是,即使有人提前大单买入,也不能就此认定该投资者就“提前知道了巨额合同的存在”,该投资者完全可以是基于对杭萧钢构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投资,甚至可以是随机买入。
退一步来说,就算“有人提前知道巨额合同的存在”,也不能就此认定是杭萧钢构公司提前泄露的消息,项目报批、合同公证等环节还会牵涉政府主管部门、海关等机构。
对于上述几点我们先不去说它正确与否。我们先看看新浪对此事作的一项调查。
杭萧钢构大额定单调查(截止4月8日晚)
500){this.width = 500;}" border=0>

在从最新的媒体报道了看,炒作的主力主要来自浙江当地,从资金账户上可以看出,炒作杭萧钢构的资金主要在杭州当地运作。主要的操作地点是长江证券杭州建国中路营业部。2月12日-14日,该营业部一共买入4700多万元,在杭萧钢构三天总成交金额6843万元中占了近七成。
据记者调查发现有6位投资者,前后买入340多万股杭萧钢构,也在3月16日之前成功退出。这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在2月12日开始成功介入杭萧钢构后,都在3月16日的涨停前顺利撤离。而第二天,杭萧钢构的股票再度被停牌,当中的巧合程度匪夷所思。如果没有提前得到消息,这些资金不可能“踩”的这么准。
从4月2日杭萧钢构复盘之后连续拉出了涨停,这等于是公然向监管当局叫板!这种叫板再加上舆论上的压力。监管当局不查你才怪了。在中国就怕认真二字,有谁敢保证所有的上市公司没有问题。哈哈!要给你找点问题出来那非常的容易!都市到没有什么!可能也印证了一句老话:“事不过三”,第三个往往注定要到霉!
这在股市尤为明显,当市场一个新东西出来,炒第一个没事,第二个还能挣点,第三个就很难讲了。在此前已经有一些机构开始编制“大单概念”了,想以此为契机来做大文章!其实从目前的杭萧钢一事来看,它很可能引发一场利益的角逐!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