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人之死

(2014-10-04 14:16:20)
标签:

诗人

自杀

富士康

诗歌

生存

分类: 子弹文集
       这一两天,几个诗友群又有人围绕着“富士康又有人自杀”了的事件进行着讨论,只不过这一次多了一个标签“诗人之死”,当“富士康”、“诗人”、“自杀”这三个关健词连在一起的时候,事件已超出了本身了,像富士康自杀,其实就像一个“诅咒”,不管我们政府、媒体怎样的关注,这事情就时时的发生,但当今天在一些诗人博客、微博上传播“新诗典诗人许立志自杀了”这一条消息,诗人群上也就围绕着相关的问题开始讨论“诗人之死”了。

       诗人许立志,笔者从没有和他有过交集,但很久前也曾关注过他的一些消息,首先关注许立志,是2011年11月份文友詹船海老师在《南方工报》的一条新闻《富士康90后青工接力“打工诗歌”》,因为笔者也一直在从事青工文化工作,所以也因为这一篇新闻,让我也开始关注起许立志这位诗人来。去年12月3日,南方日报以《打工诗人:在深圳寻找温暖的词语》介绍过三位诗人70后陈才锋、80后艾华林、90后许立志,因为这一篇报道,90后诗人毛志刚也曾和80后诗人艾华林有过网上的“口水战”,我也特此去关注过此篇报道。

       因为爱好诗歌的原因,笔者也偶然的去看看许立志在新浪开的博客,当我今天再翻开他的博客,看到他在七月份写的两首诗《我一生的路还远远没有走完》、《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也许他也曾有过挣扎,生?死?其实生死也只是那一线之间,真如“南方工人文艺群”一群友所说“现在中国自杀的人太多了”,其实诗人自杀的也比较多吧!先从伟大的诗人屈原开始,他投江自杀让我们中华民族有了端午节,他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一座永恒的历史丰碑。随后诗人也前赴后继选择自杀,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朱湘跳江自杀;大陆五、六○年代重要的红色诗人闻捷,文革期间死于煤气自杀;女诗人蝌蚪(原名陈洋,丈夫诗人江河)用手术刀割断自己大腿上的静脉,在床上安祥而死;浙江淳安诗人方向服毒自杀;诗人戈麦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圆附近万泉河自沉而死;诗人徐迟在医院跳楼自杀;还有顾城、海子、卧夫等等。

       也许这也是偶然的一些数据,正如富士康连跳一样的,但作为一个诗人,思维意识确实是如别人是不一样的,真如我身边的人认知一样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称为“诗人”的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像“S人”、“死人”一样的,他们认识诗人的思维或者精神和常人就是不太一样的,在我朋友眼中,我也是“另类”的,别人都在思考着怎样在商业王国中去怎样的去追求多少多少的财富,而我却如神经质一样的去空谈“公益创业”,别人都在睡觉的时候,我还像疯子一样的去写什么狗屁“诗歌的情怀”。

       到底什么是诗人?其实很多诗人明明知道“诗人”就是一种病态,但为什么却像吸毒上瘾一样的?中国到底有多少诗人?怕是无法统计的吧?又有多少打工诗人?这个也是无法统计的数字。

       对于“诗人之死”的现象,其实也有人专门做过研究,但往往人已逝,留下的思考如屈原一样的,死得有价值。起码诗人的死可以唤醒了什么吧?

       在当前我们这个充满着生存危机感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我想,诗人一直是一种特殊群体的存在。“诗人何为”?海德格尔曾如此拷问过诗人所禀赋的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他认为,在这个世界陷于贫困的危机境地之际,唯有真正的诗人在思考着生存的本质,思考着生存的意义。诗人以自己超乎常人的敏锐,以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以自己对于存在的形而上感知,以自己诗的追寻蕴含着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并且在这个没落的时代把对终极目的沉思与眷顾注入到每一个个体生命之中,去洞见生存的意义和尺度。唯有真正的诗人才可能不计世俗的功利得失而把思考的意向超越现象界的纷纭表象而去思索时间,思索死亡,思索存在,思索人类的出路,而当他自身面临着生存的无法解脱的终极意义上的虚无与荒诞之时,他便以身殉道,用自己高贵的生命去证明和烛照生存的空虚。因此,诗人的自杀必然是惊心动魄的。在本质上它标志着诗人对生存的终极原因的眷顾程度,标志着诗人对“现存在”方式的最富于力度和震撼的逼问和否定。从某种意义上讲,诗人的自杀,象征着诗人生命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实现和确证。于是,不难理解为什么诗人笔下会充斥着“死亡”的 意象,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诗人的诗歌中会弥漫着一种“先行到死”的忧郁情绪。死亡是诗人所无法规避的一个形而上的问题,沉思死亡即是沉思存在,即是沉思人的本性。

       诗人的死,真的能唤醒这个时代的进步?我也曾在我的一首诗《鲁迅,你害了我》表达过此问题的观点,许立志为什么选择自杀,是生存的压力?还是诗人的思考?还是“富士康连跳的诅咒”?这又作为诗人间又开始思考的问题了,起码的我在“南方工人文艺术群”上看到大家对此问题就有过很多观点的“碰撞”,有的诗人在写诗来悼念诗人,有的诗人试想剥开“诗人之死”的真相,还有诗人也在思考“诗人之死”是否不值得?

       但“诗人之死”已成事实,曾被媒体誉为打工文学接班人的90后青工诗人许立志年轻的生命在这个国庆节期间成为了一个定格,同时也成为了大家讨论、关注事件的素材,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许立志也会慢慢的谈出诗人的视线,诗人也要为五斗米而折腰,白天为生活而奔波,晚上为诗歌而写。

       诗歌很丰满,生活很骨感。《打工诗人,在深圳寻找温暖的词语》,去年12月3日,南方日报以报道过的三位诗人,90年后许立志已走进了另一个世界,80后艾华林离开深圳前行云南了,70后陈才锋诗人们能否通过诗歌,寻找到温暖?
————————————————————————————————

(许立志在富士康自杀消息来源于诗人QQ群、微博,官方消息未证实)

相关链接:《成都商报》报道:90后诗人许立志坠楼身亡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曾被誉为打工文学接班人的90后深圳诗人许立志,于2014年10月1日坠楼身亡,警方疑为自杀。生前留下最后一首诗《我弥留之际》写道: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

       昨日,诗人圈内开始转发一则缅怀90后诗人许立志的消息。许立志,1990年生,广东揭阳人。喜爱文学,尤爱诗歌。作品见于《打工诗人》《打工文学》《特区文学》《深圳特区报》《天津诗人》《新世纪诗典》等,生前在深圳打工。

       记者联系到许立志的朋友风果子(笔名)。她称,去世前几天的情况他们都不知道,警方还在调查去世原因。许立志曾经工作于工厂流水线,常把心事写成诗。很快,他身上被贴上了打工诗人的标签。

       许立志最初写的几首诗发表在《打工诗人》上。在《车间,我的青春在此搁浅》里,许立志如此描述当时的生存状态,“流水线旁,万千打工者一字排开/快,再快/站立其中,我听到线长急切的催促”,他感到“既已来到车间/选择的只能是服从”,更感到青春无情的流逝,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在你怀里 /被日夜打磨,冲压,抛光……”。对于许立志去世的原因,作家韩庆成在其微博发文悼念并透露,许立志因工作、生存等原因,曾有消极情绪。去世前发表过的一首诗只有两句:本命年真的是一道槛\我怕自己过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许立志的几首诗

《诗人之死》
卧轨
上吊
服毒
割腕
跳楼
无论以哪种方式
走向死亡
作为一名合格的诗人
你都将死于
自杀
2013-9-21


《我弥留之际(一组)》
1《本命年》
本命年真的是一道槛
我怕自己过不去
2014-7-2

2《孤老》
他在破旧的招待所里
呆呆地看着头顶摇摇欲坠的风扇
“活着是一个人”
他想
“哪天死了
身边肯定也是
一个人都没有”
2014-7-2

3《我弥留之际》
我想再看一眼大海
目睹我半生的泪水有多汪洋

我想再爬一爬高高的山头
试着把丢失的灵魂喊回来

我想在草原上躺着
翻阅妈妈给我的《圣经》
 
我还想摸一摸天空
碰一碰那抹轻轻的蓝

可是这些我都办不到了
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所有听说过我的人们啊
不必为我的离开感到惊讶
更不必叹息,或者悲伤
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
2014-7-3 


《我一生中的路还远远没有走完》
这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我一生中的路
还远远没有走完
就要倒在半路上了
类似的困境
以前也不是没有
只是都不像这次
来得这么突然
这么凶猛
一再地挣扎
竟全是徒劳
我比谁都渴望站起来
可是我的腿不答应
我的胃不答应
我全身的骨头都不答应
我只能这样平躺着
在黑暗里一次次地发出
无声的求救信号
再一次次地听到
绝望的回响
2014-7-13


《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
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
那些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
会走进我的房间
收拾好我留下的残骸
清洗我淌满地板的发黑的血迹
把凌乱的桌椅摆好
把发霉的垃圾倒掉
把阳台上的衣服收回来
那首没来得及写完的诗会有人帮我写完
那本没来得及读完的书会有人帮我读完
那支没来得及点亮的蜡烛会有人帮我点亮
最后是那抹长年没拉开的窗帘
帮我拉开,让阳光进来逗留一会儿
再拉上,然后用钉子死死钉住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庄严肃穆
收拾完这一切
人们排队离开
再帮我把门悄悄带上
2014-7-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