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合作都是1+1〉2
(2014-03-21 10:58:38)
标签:
啼笑姻缘都是阿里巴巴明晃晃大原文化 |
分类: 互联网·营销 |
新浪微博大张旗鼓的商业化进程终于开始了,这次联姻的是以电商平台起家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出资5.86亿美元,获得18%的新浪微博股份,72%被调查者看好其合作未来——这看上去确实是笔双赢的买卖,新浪给老是亏损的微博找了个财大气粗的后援,阿里巴巴则给自己开了个移动互联网入口。
不过,1+1并不必然大于2。何况,雅虎中国的前车之鉴就“明晃晃”地摆在那儿呢。
同样是阿里巴巴, 2005年时入主雅虎中国(后更名为中国雅虎),一方是电子商务新贵,一方是有着高品质用户群的资深门户网站,这笔交易在当时也被看作是“天作之合”。
可实际呢,中国雅虎到了马云手上就开始磕磕绊绊,旗下原有的门户资讯、一搜、雅虎通都越玩越“废”,黯然淡出市场一线不说,就连最稳定的邮箱业务日前也突告“辞职”,且“所有邮件删除无法恢复”。最黑色幽默的是,2007年中国雅虎曾不可一世地推出“终生邮箱”,彼时一个叫得响亮的承诺恰恰是“永不删信”。
在笔者看来,中国雅虎之所以衰败,一大原因就在于马云急于把雅虎编入阿里巴巴的电商航母,而没有用心对待雅虎用户。
现在,同样的选择摆在了新浪微博面前——“淘宝式”入驻会不会挫伤微博的媒体属性?微博用户能容下多少的商业味?这都有待时间去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假如新浪微博的首要服务对象不再是用户,被市场抛弃是迟早的事。
变革时刻,“阿里浪”一定记得给手中的5亿注册用户留一票,让他们一如既往地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普通用户虽然不是股东也没有决定权,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更能直接决定这次收购是“天作之合”,还是“啼笑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