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名作家走进沙井企业分享写作经历 

(2013-12-01 20:57:55)
标签:

感觉到

齐上

来书

大门

骑自行车

文化

分类: 深圳读书月青工大课堂
     11月29日上午,宝安区文体旅游局、宝安区作家协会、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沙井街道宣传文化科等单位联合在沙井街道深圳裕达富电子有限公司举行宝安区第四届企业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劳务工“文学写作技能培训”的第三场讲座,本次活动特邀嘉宾宝安区作家协会领军人物唐成茂、企业发展史双语爱心作家贝小金与该厂60多名文学爱好青年以“探秘打工文学 ,圆梦草根作家”为主题的讲座。宝安知名作家王枣燕、中国第一义工作家袁子弹也和大家分享了他们通过写作现实了人生梦想的故事。
    
       唐成茂:写作改变了他的命运
  1964年,唐成茂出生在四川中江的农村里。小时候,他就表现出对文学的异常喜爱。上学时,语文课永远是他的最爱,班上不爱写作文的同学都要“麻烦”他来完成作业。他乐此不疲,还尝试变换多种风格写完交上去,他、同学和老师都很“皆大欢喜”。
  唐成茂16岁参加高考,由于数学成绩实在太差,最终以5分的差距落榜。后来,当村支书的爸爸动用关系让他当了民办语文教师。不过,唐成茂并不安分,他用那支笔在继续书写自己的文学梦。同年,他有感于村子里的人们违规占用土地修建房屋,奋笔一书,将这一现象写了一篇不到一千字的文章邮寄到四川日报社,用了一个笔名,唐伟文,寓意是“伟大的文学家”——那是他的理想。文章很快就被发表在《四川日报》的头版位置,还配发了针对此事的评论文章。
  这激励了他。他开始写越来越多的文章,诗歌、散文、小说,各种体裁都去尝试,投递给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
  这也开启了他风华正茂的写诗时代。两年后,唐成茂18岁,投递给《人民日报》副刊的一首小诗发表了。诗的主题是关于“希望”,只有十多行,但是他收到了十块钱稿费,彼时他的月工资只有三块钱。后来,《花溪》杂志社又刊登了他一首二十几行的诗,开出了80块钱的稿费——唐成茂完全不敢相信写一首诗赚的稿费比自己工作两年的工资还要高!他以为是编辑弄错了,去信给编辑询问并表示可以退回多出的钱,后来收到回复,没有弄错,他才放心收下。
  上世纪80年代是诗歌复兴的时代,唐成茂在《诗潮》、《山花》、《诗刊》等杂志上发表的诗歌受到很多杂志编辑的喜爱,不少编辑亲笔给他写信鼓励他坚持写下去。在专业诗刊《星星》上发表诗作后,时任主编、在全国非常有影响的叶延滨对他极为欣赏,甚至专门写文章介绍唐成茂和他的作品, “唐成茂是生活在底层的人,却能写出反映社会现实和具有时代意义的诗作文章”。
  不久,他又写了诗歌论文《流浪诗人的背叛词》发表在《绿风》诗刊上,反响很大,甚至有文学青年羡慕他、仿效他并开始了流浪之旅。
  事实上,唐成茂自己并没有真正流浪,他一边当着民办教师,一边坚持夜晚写作,晨起读诗。此外,他还尝试多方经营,开书店,开茶楼等。很快,他在家乡盖起了高楼,也是方圆百里第一个盖楼的文人。
  也是由于这栋楼,唐成茂的命运出现另一个拐点。
  由于当时政策规定,唐成茂不得不将盖楼的贷款一次性还清,于是他又“一穷二白”了。1990年,长期跟唐成茂保持书信往来的《诗人》杂志社副主编黄淮给他写了一封信,鼓励他到深圳。于是,他怀揣着四处借来的300块钱以及自己发表的一大包诗作南下。连续站在火车上车厢的洗手间旁四天五夜后,唐成茂总算到了深圳。这时,他的兜里只剩下一百多块钱,还要留120块钱,担心万一在深圳混不下去了,可以买票坐车回老家。
  到达深圳的第二天,唐成茂拿着一堆发表的作品敲开了深圳市政府机场筹建办公室的大门,那些作品帮到了他,他被通知第二天过去上班。工作不忙,工资也很高。他就利用空闲时间写了不少文章,其中包括描写深圳机场建设的报告文学《写在蓝天上的梦》。
  一年多后,唐成茂无意间在宝安县政府的西园招待所里看到了《大鹏湾》杂志,这一看不打紧,他立即写信给当时杂志社的主编何鹏先,希望能过去工作。最后几经辗转,他留在了宝安广播电视台工作,每天骑自行车去单位,继续写作。
  1993年,唐成茂当了《宝安报》副刊的负责人。三年后,工作变动让他萌生“隐退”的念头,这一去,便是12年。
  2007年,唐成茂决意再度复出诗坛,于是保持一年一本书的速度创作,《午夜的丁香》、《肩膀的春天》都为他赢来不少掌声。
  由于出身草根,唐成茂对底层小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关注也颇多,深圳外来务工者多,在诗作里常能看到他写打工青年的生活或愿景。来深圳20年,这里早已成了他最熟悉的家乡,他又将在深圳当房东的经历、春运等日常所见所思统统写进诗里;但他依然想念四川中江农村的故乡,时常写诗抒发念想。
  也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很少有小花小草的风雅、小情小调的伪饰。他自言,一路走来,不管写作还是其他,自己都是“贴着地皮”。他说,“我追求这样的风格:骨子里的文字品质,血脉里的精神气度,心灵深处的颤抖呼号,沉睡但思想着的风花雪月,渗透思想气节的人间温情、人生晴明。”
  回顾已走的人生路,唐成茂总是更愿意书写或谈起快乐的事情,诗句也是温暖明亮。至于文体,著名诗人杨克评价他成功创出了介于散文诗和自由诗之间的另一种文体——“唐体”。
  唐成茂感谢深圳给了他诗情,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命运。就因为这样,他会一直写下去。
   
       贝小金: 文学让她的生命在精彩中延伸
  贝小金。一位旅居深圳的湖南籍青年作家;一位擅长用双语撰写回忆录和企业发展史的作家;一位爱猫、流连山海的唯美作家。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母亲是医生,父亲是湖南省委宣传部一位领导。她从小在湖南浏阳大围山长大,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灵秀的山水赋予了贝小金卓绝不俗的才华。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外公贝远立对她的影响极大。
  贝小金七岁时就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处女作《狐狸的故事》,她当过她当过教师,教授“古汉语文学”,她曾经是机关秘书,她是业余作家。她还是化名“千年冷精”的职业写手,其作品曾被改编成电视剧。十几年在文字天地里笔耕不辍,她收获了200多万字的作品:《远走他乡的家族》小说系列、描写华侨捐助贫困学生的纪实文学《大爱无悔》,人物传记《彼岸》、《梦圆宝岛》、诗歌散文集《暖风》。
  她写道,“视自然为知己,视音乐为情人、视写作为生命”,“有了音乐,心中自然不苦;有了文字,心中自然不累!音乐可以净化灵魂,净化灵魂的音乐,好似圣歌。文字可以感悟人生,感悟人生的文字,好似除尘”。每当回想起出于自己手笔的诗歌、散文、小说发表或者获奖时,她会泪满眶。窃喜中,她会独自歌舞,为自己喝彩!
  不停地写作、倾情地歌舞,几年前身患心肌肿瘤的贝小金,因写作而让她的生命在精彩中延伸。她说,她是死过一回的人,文也,曲也,让她更懂得珍惜生命。
  在这次讲座中,她也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桃花谣》,边歌边舞,那歌声,柔美清亮,宛如天籁之声,那舞步,娴熟轻盈,好似仙女下凡,时而旋转,时而腾挪,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她是那样得投入,就像一朵灿烂的桃花肆意绽放在无人的空谷;她是那样得自信,歌声与舞步配合得天衣无缝;她又是那样得美丽,大家看得目不转睛。直到曲终,大家才从沉醉中醒悟:表演已结束。暴风雨般的掌声不断。
  掌声中,她深情地说道:“谢谢大家!希望在天之灵我的父母,能看到我的这种快乐,这一段时间,也跟随着袁子弹老师来到我们青工身边,也让看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那么真实,是那么的有力量,我也更愿望走进这个世界,也更愿意用我的文字来书写他们,感谢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感谢袁子弹老师。”

  作家义工齐上阵,青工一起来分享文学梦
  宝安知名作家王枣燕、中国第一义工作家袁子弹当天活动也来到现场和大家分享了他们通过写作现实了人生梦想的故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三级作家、石岩作家协会会长王枣燕,为了文学创作,放弃公职南下深圳只身来到深圳打工,为了寻找创作素材,体验生活,经常与员工们交流,成为他们的朋友,甚至与打工者吃宵夜,交心谈心,了解真实的第一手素材。最终发表长篇小说《一肩挑尽古今愁》第一、二部共79万多字,长篇小说《天常有约》,将自己打工经历,以及了解到千千万万打工者的艰辛和无奈,书中抒写了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中国第一义工作家袁子弹结合自己从一名建筑工、搬运工、仓库管理员、报社发行员,到自己互联网创业,在实现买房安家的梦想后却转身投入公益事业的故事,他说,因为文学,让他的思维和一般的人不一样。因为喜欢诗,所以一路上他能高歌、能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 2008年12月,他以自己在深圳的人生经历出版了《心灵•历程•感悟——生命的另一种美丽》,2010年11月,他出版了诗集《诗意人生》。
  来自重庆的钟平,是深圳裕达富电子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自幼就爱好书法、绘画、写作,在当天的分享中,他也谈到他的文学的坚持和文学的梦想。他说,目前,他自行“出版”了三本自己的作品。
  当记者了解到他“自行”出版的作品时,也被他对文学的这一份热爱所感动。原来,他和正规出版的书籍不同的是,不用找出版社,不用什么书号,也不用找什么印刷厂,自已用WORD设计好文稿后,再找一家数码打印店打出几本样刊的方式“出版”自己的作品。他笑着告诉记者,他是中国用最少钱出版书籍的。
  他也给记者赠送了他出版的一本“特殊”诗集,记者拿在手中,感觉到沉沉的,唯有愿他也能有机会正规的出版一本自己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