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爱心传递正能量

(2013-07-29 22:06:05)
标签:

是一种

工业园

更多

公益事业

民政

分类: 深圳青工文化大讲堂

“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爱心传递正能量
活动分享现场(从左至右:主持人钟琴与四位分享嘉宾刁洪涛、江文山、袁子弹、于黎)

 

  青工文化网讯(本网记者王枣燕、陈婷报道) 义工服务青工,青工加入义工,形成一种合力。“义”起行动,共建志愿者之城……7月28日晚上,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系列活动《爱传递正能量》走进石岩街道同富裕工业园区,由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石岩街道义工服务中心、石岩街道上屋社区服务中心、深圳市同富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善享网等单位联合举办。200多名青工、义工参与了互动,为“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活动邀请了深圳资深义工刁洪涛、深圳公益达人袁子弹、“橄榄树公益”主要创办人于黎、发起“梦想实践之旅”的深圳残肢青年江文山四位嘉宾,他们讲述了各自人生路上爱的“故事”,鼓舞了现场的青工、义工。大家纷纷表示,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以他们为榜样,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的情怀融入社会,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爱心传递正能量
义工也在现场激情的互动

 

  石岩街道同富裕工业区内现有企业近30家,职工8000余人,过去这里一直缺乏员工娱乐休闲场所,外来青工也缺少相关的文化活动。为深入了解石岩同富裕工业区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社工专业服务,今年初,该工业园引入了社工服务,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5月份,石岩街道上屋社区服务中心联合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通过调研园区员工需求,开展“我爱同富裕”系列活动。石岩街道上屋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心理辅导、压力管理、环境适应、生涯发展、职业困扰辅导等方式,增加员工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睦,平衡家庭与工作学习的关系,以营造积极向上的青工文化,树立“以阳光心态面对人生、以辛勤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情怀融入社会”的理念。

 

  相关链接:关于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

 

  2007年11月,为广大外来工“量身定做”的“深圳读书月青工大课堂”在深圳打工作家安子的发起之下,通过组织、成立讲师团,深入基层、工业区与来深青工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通过文化的关爱,为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找到切入点,“深圳读书月青工大课堂”不仅扩大了读书月的覆盖面,同时也激发培养青工的家园意识和读书向学的习惯,在过去几年里连续成为深圳读书月的亮点主题活动之一,受到了百万青工的热烈欢迎以及媒体与市民的广泛好评。


  2012年2月,由安子、袁子弹、刘永、张春丽四人发起,在深圳民政府局注册成立了“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2012年5月,新成立的“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在“青工大课堂”的基础上,开办“深圳青工文化大讲堂”,今年六月份,为了搭建的"义工服务青工,青工加入义工"的良好队伍体系,正式命名“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同时,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袁子弹和善享网创始人范丽君签订“《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战略合作”协议书,善享网将为该项目提供网站的宣传推广以及一定资金的支持,同时,该项目也得到了腾讯微博(深圳同城)、华夏之声的大力支持。

 

  刁洪涛:做义工不求轰轰烈烈 只愿简简单单

“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爱心传递正能量
深圳资深义工刁洪涛

  刁洪涛是安徽人,是当地有名的爱心家庭,上个世纪90年代曾被评为“城市文明十佳”。当很多人对无偿献血的概念还不了解的时候,他妈妈就成了无偿献血志愿者,一家人更是当地第一个全家参与无偿献血的家庭。

  刁洪涛自幼接受爸爸的谆谆教诲:“不要总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别人做了什么”、“予人方便予己方便”。这些话也成了刁洪涛为人处事的标准。

  1999年,来到深圳与爱人相聚。刚到深圳,看到那些穿着红马甲的义工,刁洪涛就心生羡慕。2002年,他正式加入深圳义工联。只要有机会,他还带着妻子做服务,没想到,妻子也喜欢上做义工了,2003年也成为义工联的一员。在他的影响下,一家三代五人都成为了义工。同时,他还获选了“首届百优义工”,今年,他家还获选“十佳爱心家庭”。

  “作为一名义工,不仅穿上红马甲是义工,而且脱下红马甲还是义工。做义工,不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是简简单单地做事。”这是刁洪涛常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爱心路上真实的写照。他现在不但是深圳橄榄树残友互助中心的理事,同时,还是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资源拓展部部长。

 

  于黎:女儿腮边泪激励她创业

“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爱心传递正能量
"橄榄树公益"的主要创办人于黎

  于黎家幼年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双下肢残疾。 1996年,是于黎人生最灰暗的日子,经历离异,企业破产失业等变故。带着不满七岁的女儿,只好拄着双拐,挤着公交车四处找工作,每一次都是希望而出失望而归,工作没找到还受了不少冷嘲热讽。

  2007年,于黎老家安徽从来到深圳打工,两年后设立“橄榄树”助残公益项目,并正式创立“深圳橄榄树残友互助中心”,担任中心总干事。

  这年,于黎遇到一个河北来找工作的残疾男孩子小江。小江找了一个多月没找到工作,钱花没了,回不了家。“小江的泪水和无助的表情让我一下子想到10年前的自己,想到那个晚上女儿腮边的泪水。”于黎把小江带回所在的方园公司,帮他安排工作。

  “那一晚我失眠了,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无法放弃的使命。”于黎说,同是残疾人,她深深地感受到残疾人找工作的不容易,切身体会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焦虑。其实,大部分残友要求并不高,他们渴望能同健全人一样,有一份工作有一碗饭吃,不再成为家庭的包袱、社会的负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于黎心头萌生:如何帮助就业无着落的残友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打开就业或创业的途径?如何帮助他们战胜自卑、实现自强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呢?当一连串的思考在于黎脑海不停地盘旋的时候,她有了想法和行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于黎认识到,帮助残疾人培训学习、就业创业,让他们在自食其力中找到自信。因此,建立一个连接企业家与残疾人沟通交流的管理平台,支持企业家们以更加合理化的方式接纳残疾人就业,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

  2009年初,于黎和残友李敏、冯东辉等人发起创立——— 橄榄树残友互助中心,以民间草根的形式开始助残公益行动。同年3月,于黎接受英国使馆和友诚基金会在北京共同举办的首期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11月,参加在深圳举办的深度培训。12月,于黎向N PI机构递交孵化申请。2010年3月,于黎的“橄榄树”组织入选首届深圳N PI公益组织孵化器,辞去优厚待遇的工作,开始公益创业之路。9月,正式注册成立“深圳橄榄树残友互助中心”,为广大残友提供就业或创业支持、能力建设培训、安置管理、心理辅导、热线咨询等公益性服务。

  如今,中心共接受873名残友求职申请,提供就业支持593人,开发用工企业20多家,与17个深圳爱心企业达成残疾人就业安置合作……这些数据,说明了于黎公益创业之路的成功。

 

  袁子弹:“公益创业”推动中国公益模式

“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爱心传递正能量
中国第一义工作家袁子弹

  袁子弹,出生在湖北一个农村里,97年来深圳的时候,从事过建筑工、搬运工、杂工、仓库管理员、报社发行员。今天,他成为了深圳知名的公益达人,还获选为深圳“十佳爱心人物”。

  活动现场,袁子弹说人生的改变,从99年进入深圳商报从事发行员开始。作为一名基层的送报员,袁子弹与别的发行员不同,他是通过业余时间学习,开始接触网络,热爱读书和写作。将自己的一些体会写成文章,发到网上,渐渐获得了不少网友的认同。

  “深圳乡情网”是袁子弹创业的起点,这是为在深打工者提供老乡聚会、交流平台的网站。2005年,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注册创办了一家网络公司,从网站建设到品牌策划、活动承办等,通过互联网打造了自己的事业,实现了买房安家的人生第一个梦想。

  事业稳定后,他开始热心于公益事业,被市文联、市义工评为“义工作家”。几年来,在没有一分钱的基础上,将青工大课堂打造成为深圳读书月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终于在民政局注册了专业的运营机构。

  去年5月份,“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审核通过,在“青工大课堂”的基础上,开办“青工文化大讲堂”。今年六月份,为了搭建的"义工服务青工,青工加入义工"的良好队伍体系,正式命名“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目前,该项目得到了善享网、腾讯微博(深圳同城)、华夏之声的大力支持。

  袁子弹这种“公益创业”模式,主要由政府搭建“资源融合”,公益组织机构、企业对接,共同来为社会提供服务。谈到他的梦想,袁子弹告诉记者,目前,想拍一部公益电影《梦想的天空》(又名《安子的天空》),通过这部公益电影,宣传公益理念。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正能量,很好的宣传“公益创业”的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运作,取得一些票房收入,有了市场经济,就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去帮助的人了。希望五六年后,“公益创业”推动中国的公益模式。

 

  江文山:青年环游中国计划
 

“深圳青工(义工)文化大讲堂”爱心传递正能量
“梦想实践之旅”发起人的深圳残肢青年江文山

  “真心希望一天有48个小时,今年做好几个项目计划。”这是独臂侠江文山昨天在活动现场分享的第一句话。2012年,先天性左肢小臂缺失的他历时8个月环游全国66个城市,如今回来半年时间了,但他并没有闲下来。

  “回来以后,这段时间发现自己真的变了很多,”回想起那段环游的岁月,江文山很是感慨,更是感恩,“首先是身体上的改变,以前爬梧桐山要个七八天才能恢复,去年那一次出去爬泰山、黄山之类的,一天就恢复过来了。其次是眼界,真的觉得比以前更开阔了,现在做事情会想得很远,遇事也更淡定了。还有就是认识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和以前在深圳认识的朋友不同,没有很大的利益关系,让我觉得很不一样。”

  这段旅行只花了他3.9万元,而都是网友在网上来购买他的梦想的,所以每一笔花销他都记在电脑里,“3 .9万元,在深圳也就只能买到一、两平方米房子吧,但我用它去了66个城市。”

  他的梦想,就是“青年环游中国计划”。说起他的梦想的的缘起,还得从他那段环游旅行说起。“在天津,我接受完当地电台主持人的采访后,她苦口婆心地和我说,她弟弟高考完,整天呆在家里,想让我带他一起去旅行。没想打电话给他,真就跟着我走了。去了东三省和内蒙古大草原。后来她告诉我,她弟弟大学开学后,非常积极,当选班长,觉得一趟旅行让他脱胎换骨了。”

  这个男生的转变,江文山突然明白,原来旅行可以改变很多,也让他决定把这个计划做出来,“我的想法是让白领和大学生一起走,大学生能从白领身上了解真实的社会,白领也能从大学生身上感受到青春活力。沿途给他们下达任务或参加公益活动”。

  江文山希望今年能把计划好的三条线路走起,“希望能拉到企业赞助支持,把项目做大,对他们来说,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转变,也是一种公益。我计划三年打下基础,争取十年做好这个计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