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中生长的公益之梦
(2013-01-25 01:12:05)
标签:
光明网中生图书门户互联网文化 |
分类: 深圳读书月青工大课堂 |
创办NGO服务青工文化生活的袁知安来自最基层——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在深圳,存在着数以万计的草根NGO,这些草根NGO的许多组织者都是来自最基层的普通百姓,袁知安就是其中之一。
当过建筑工、搬运工、仓库管理员、报社发行员,而如今,袁知安又成为了一家公益组织的发起和执行人。从青工成长起来的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深圳青工找到方向。
一个月独立举办20多场活动
在新安街道的资安商务大厦里,聚集了大量周边的创业型小企业。袁知安租下的小单间蜗在角落,与各种代理、网络等公司为邻,他挂出的“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的牌子在其中颇显“另类”。有人过来好奇询问,他便会开始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介绍这个社会公益组织的来龙去脉,以及他对组织未来的畅想。他在工作中用的是笔名“袁子弹”,他希望这个具有爆炸性的名字给人带来深刻印象,也能让别人关注到他的事业。
几经努力,“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在去年正式挂牌,它是深圳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首个孵化成型的社会组织,而在机构诞生后,深圳文化品牌“青工大课堂”也正式有了运营机构。在深圳的青工群体中,“青工大课堂”早有口碑。这个活动以励志讲座、读书交流等形式为内容,不定时地深入到工厂、社区当中,给青工们讲课、发放《青工文化简报》,也进行“图书漂流”等活动。
袁知安与青工大课堂结缘于2008年。在一次大课堂的活动中,袁知安认识了打工作家安子,便从她手里接下了这根接力棒,开始了他专职的公益生涯。从2009年的关爱行动开始,由他负责的青工大课堂规模逐渐扩大,更成为了读书月的重点品牌项目。每场活动后,常常有青工找到他,向他表达这些故事对他们的震动和启发。
从读书月里仅举办寥寥数场活动,到如今的每届超过20场,影响到数以万计的深圳青工,袁知安在其中倾注了全部心血,也动员了自己的所有资源。每次活动,他都要联系一家新的工厂或社区、邀请演讲嘉宾、安排现场,而结束后,他还要细细将每次活动写成几千字的小结,以便收集资料。一个月里20多场活动忙下来,没日没夜,常常忘了吃饭休息。
守护青工的精神家园
在当今时代,怎样是最有效的公益慈善方式?这也是袁知安常常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创业者,他将自己的思路称之为“公益创业”。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感召下,袁知安从一名青工逐渐成长为几家网站的运营者,而“公益创业”的理念,则推动他继续走向公益之路。在创业初期,袁知安就曾以网站的平台发动为患有白血病、尿毒症的老乡捐款,此后,他加入了宝安义工联,利用自己的互联网资源,为宝安义工联搭建门户平台。而在“青工大课堂”的组织中,他更是各方动员,无论是同乡会、义工联以及各种客户,都成为他开展活动的资源。他也不排斥引入商业元素来推动公益发展。
“我当过建筑工、搬运工、送报员,一路上得到了许多人的无私关爱,让我能够自主创业,成立自己的互联网公司,也达成了自己的‘文学梦’。”袁知安希望将这份关爱传达出去,他也深信,好的榜样能够激励那些奋斗中的年轻人。前不久,他还请来了“深圳十大观念”的几位亲历者,用他们的亲身经历,为青工们传授经验。今年,他则准备做一系列深圳“阳光达人”的访谈,并将视频刻录下来,发放到各个厂区。
“青工群体的精神家园是非常需要呵护的一个领域,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活跃在深圳的央广华夏之声青草义工队、小草义工队等都已加入“时代青工”组织联盟,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
中国网: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30124/1256285.shtml
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1/24/21553830_0.shtml
特网:http://www.tetimes.com/content/2013-01/24/content_7644076.htm
光明网: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3-01/24/content_1128406.htm
深圳特区报: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3-01/24/content_2360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