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义工”事业要发展,也要摆脱动员式

(2011-12-14 12:04:17)
标签:

王荣

深圳

大运会

蓝天白云

动员

杂谈

分类: 学习·思想··感受·观点

有感市委书记王荣在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研讨会上发言《城市发展,要摆脱动员式》

 

    笔者作为一名关注公益事业的人,平时在策划活动上,遇到这样、哪样的一些困难,困难最大的一个阻力——行政化,在我开展一些活动,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没有政府相关领导的签名?”——言外之意,要看是哪个领导签了字,哪个领导有权,就可以来动员式的组织活动,这样就可以让领导来看到成绩。还有,领导不签字的活动,哪怕意义、价值再好,去开展相关活动的时候,还是很被动的。

 

    所以在策划、组织这一些公益活动的时候,也时时的令我心中有一些委屈的,但想想自己的付出,能给到更多的人带来帮助,也能为这个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一些委屈,也不算什么了,重要的是,一路的付出,也收获了很多很多的财富。比如友谊、资源、被帮助。

 

    十一月份,第12届深圳读书月如期而至,在这个月时间内,由我负责策划、组织的“青工大课堂”活动在这个月举行了15场活动,一个星期平均三场,而第一场活动除了联系场地、联系主讲老师,还有流程、组织,还有新闻稿等宣传方面的工作,可想而知,困难量是很大的,但因为我一路的付出,这身边上有了很多同路的朋友,在关健的时候,都纷纷的给予到了帮助。给予了爱的力量的支持。

 

    所以,第12届深圳读书月,我如期、顺利、出色的完全成了“青工大课堂”的活动,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当今天下午,深圳读书月将在市民中心举行颁奖,我将代表“青工大课堂”去领奖——深圳读书月青工大课堂荣获了最佳活动项目。

 

    当今天,市委书记王荣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城市发展,要摆脱动员式》一文,更加的坚定了我的公益事业之心,这一篇文章,也将我带回到了8月那个激情燃烧的深圳大运会之时,也引发了未来我在深圳的公益之路的思索。

 

    和每个关心深圳的每一个市民一样,王荣书记的思考同样是从市民感同身受的“蓝天白云”开始。“但大运会一过,蓝天白云似乎也随之而去。大运会期间,深圳市民文明礼让,一点都不比国际大都市逊色。但大运会一过,一些乱开车、不排队的现象又回来了。”由此,王荣认为,“动员式”所达到的新状态以及之后习惯性地迅速退潮,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也不是真正的现代化国际化,凸显的正是“软环境”的不足。这种反思显示了坦诚和勇气,更将人们的思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在我们中国,“动员式”的行为一直存在。一场国际赛事,一个大的活动,一经动用全部资源投入,马上就显立竿见影之效。今天《深圳晚报》评论也认为,这是速效,不是长效,治标不治本,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唱戏的人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前的光辉是人后的苦练造就的,“动员式”的行动是临阵磨刀,光亮有余,犀利不足。一座城市唯有经过平时的日积月累,才能夯实基础,达至淡定从容、游刃有余的境界。

 

    同样,今天的《深圳商报》A2版评论也认为:莫让“政绩”遮望眼,是的,对于追求政绩本身并无不妥,是每一个官员都应该有的进取精神。问题出在不能超越现实可能性去追求好高骛远的政绩;也不能出现为了政绩只做给领导看。地位比较低的一些人提的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就提出否决。否则所开展的活动也只是作秀了。

 

    对于追求功绩,我一直也很高调的,因为我也只是一介草民,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所开展的活动,所以很多时候,我也通过我的文字来宣传我的活动,媒体对我的报道,我也会高调的发布在我的博客上,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我的活动——所以在某一些人眼中,袁子弹可能是一个对名誉沾沾自喜的人,所以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

 

    但笔者也只是通过自己对文字的一种喜爱、对互联网知识的一些了解,就让她来发挥更多的一些作用了,如果没有这一些作用的推进,我一介草根,能被一些学者、专家关注,我能在我的公益事情路上走得这么稳吗?浮躁的社会,我也是凡夫俗人,所以,有争议也好,不了解的人也好,我有我的处事方式。

 

   正因为我的这一些处事方式,所以,我的公益事业,表面上看,我一人在行动,但不是“动员式”的,我用情、用诚、用真、用心去做事,得到了很多很多人的共同支持。

 

    所以,市委书记王荣在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研讨会上发言《城市发展,要摆脱动员式》也倍让我感动。我们的市委书记都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我们的基层干部呢?我们的市民朋友们,是不是也需要反省一下?在过去,我也和朋友聊得最多的一句话“穿上红马甲并不一定是义工,不穿红马甲的也未必不是义工”——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加入“义工”不需要“动员式”、我们开展活动,不需要“动员式”——目前,我们在打造“城市志愿者之城”,各区都在你追我赶,这样,形成“动员式”的义工是很多,但这样的数字上来了,我们的数量、活动的策划质量又能上得来吗?

 

    像我们现在深圳现在的义工数字已经超越了20万这个数字,我们宝安区的数字已经超越了6万这个数字,但这个数字,又有多少是“动员式”的义工?

 

    对于义工的发展,在深圳已经发展了这么年多,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据我调查,目前大部分市民对义工的认识有两种误区,第一种,认为义工是最蠢的人是去做的,不务正业类型的,在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朋友,而且还是事业做得还都很成功的。他们指出,你袁子弹,如果去好好的发展事业,你现在是不是口袋里银子装得更多一些?生活是不是过得更好一些?第二种认为,义工的神密感,他们觉得做义工需要很高的条件,在我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市民朋友。

 

    对于打造“城市志愿者之城”,我想的是,少一些“动员式”,多让市民来体验义工生活,揭开一些神密的色彩,让我们的义工也变成一种常态化,“让做义工变成一种时尚”,那么我们的深圳还会不和谐吗?我们的深圳还会不文明吗?

 

    “当我穿上义工服的时候,我就是一名义工,当我脱下义工服的时候,我就我”——如果这样下去,义工的广义解释又怎能升华?

 

    就说我这次第12届深圳读书月青工大课堂的总结大会,本身我就想运用我身边的资源,让我们宝安义工联一起来承办这一次活动,本身青工大课堂也是一个公益的活动,也是为“义”——但当我把方案呈报的时候,也有一些争议了,说这个颁奖和义工无关,袁子弹个人活动的一些色彩等。

 

    是的,颁奖和义工无关,但我们颁奖,也是为青工大课堂一直在付出的“义工”进行表彰,比如,吴月家大叔,多年来,一直在为青工大课堂的活动忙着拍摄,像民治义工服务中心,也不是“动员式”的自愿的在两年多来,也一直在为“青工大课堂奉献力量”,所以对于这样的表彰,不是一种“义工”表彰吗?

 

    只是没有团市委领导的签字、没有团区委领导的签字,我们的活动就不是“义工”活动了。

 

    对于一些事情,心中有一些想法,我会了解,思考问题不同,立场也不同,也没有对与错之分——也许因为有了一些想法,我的一些言论也带了一些个人情绪,所以今天我发表这篇文字,主要是有感于我们的市委书记王荣都有这样的一个心态,我们下面的基层工作,是不是也更要这样的心态?

 

    这样,类似于袁子弹这样的活动就会开展得更加顺利?当然,前进的步伐也会越来越好的,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一位好书记,我们的基础也会“在常态中出干劲、在平淡中显精神、在质朴中求精彩”,大家也会逐步摆脱“动员式”,力争超越“动员式”,以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和人的精神培育为着眼点,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相信这样,我们可以获得真实的进步,才能让大运的悠悠白云永悬高天。

  

    感谢我们一路上的支持,第12届深圳读书月青工大课堂总结大会,也没有“动员式”,很多“义工”纷纷的伸出了援手,比如主持人魏金宝——宝安义工联的金牌主持人,也一样的来担任起了本次活动主持人,还有杨超军、王建军、丁芳等义工同仁,还有令我很感动的是,徐丽华前几天答应过来帮我统筹工作的,因为老家突然有事情不能来帮忙了,她电话给我,由于我没有接听,但后来她还是多次的找到王建军,让她找人来协助帮助我完成这次活动,还有西乡团工委、西乡义工服务中心、石岩义工服务中心、深圳市常捷义工服务中心、深圳市牡丹花艺术团、小草义工队等团队的支持。所以相信我们的活动也一定能圆满举办——因为一路上,我不是一个人,我有爱心在身边。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志愿工作委员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粤商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谭建光教授也多次勉强我“激情与理性结合、冲动与持久结合、坚韧与宽容结合,就一定能够推动事业成功。”中国打工皇后安子老师也多次告诉我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法宝“困难和挫折太棒了,它又让我找到了成功的垫脚石”。 而她的先生客人老师也多次鼓励我“袁子弹,是最棒的,是可以面对一切困难的,因为原子弹的能量是无限大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能一个月时间举办十五场活动的真正原因——摆脱动员式,用心、用情去付出,收获更多爱心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日报》昨刊登市委书记王荣在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研讨会上发言 

城市发展,要摆脱动员式
 
 
 
  深圳大运会虽然结束,但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显著的物质财富,使城市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深刻的制度财富,为深圳新一轮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着“特区精神”的内涵。这些都为深圳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

  现代化、国际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国际化。相较于经济基础建设,制度、精神、文化等上层建筑建设,对城市的发展与提升更为关键,继承与发扬起来,也更为艰难。

  大运会期间,深圳的蓝天白云,完全可与世界发达城市媲美。但大运会一过,蓝天白云似乎也随之而去。大运会期间,深圳市民文明礼让,自觉排队,自觉维护市容市貌,一点都不比国际大都市逊色。但大运会一过,一些乱开车、不排队的现象又回来了。

  所以,我们在想,这个城市不是没有基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发展,都被公认为是正在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城市。只是,我们时常感到有一种缺憾:与世界大城市比,与隔壁的香港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差在哪里?不在高楼大厦等“硬条件”,而在法治化程度、管理水平、市民素质、文明程度等“软环境”,甚至也可以延伸到一些硬件设施的科学化建设。

  一个城市,动员一下,十天八天,马上达到新状态;十天八天一过,马上又变成老样子。这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也不是真正的现代化国际化,凸显的正是“软环境”的不足。

  为此,深圳提出要继承和发扬大运会留下的财富,建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首先就要逐步摆脱“动员式”,在常态中出干劲、在平淡中显精神、在质朴中求精彩。

  摆脱“动员式”,即要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未来要树立突出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引领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以高水平的城市发展,适应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摆脱“动员式”,要完善巩固制度建设。依赖应急来成事,是常态、长效机制的缺乏。各个部门都应结合自身实际,继承发扬大运会的财富和精神,以制度去开掘和保障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力,不断梳理、完善城市发展的理念与模式。

  摆脱“动员式”,要加强深化精神培育。新的理念、好的制度,必须与城市精神、气质、价值、文化相结合,才能深入每个市民的血液,才能不至于成为空洞口号、一纸空文。

  总而言之,果真能解燃眉之急,固然可喜,但终非长久之计。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治理,更注重的是“善治”,是社会的法治化、管理的精细化、服务的人性化与发展的科学化,是“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的辩证统一,最终建立起常态的、长效的城市管理模式与运营机制。


  一个城市,动员一下,十天八天,马上达到新状态;十天八天一过,马上又变成老样子。这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也不是真正的现代化国际化,凸显的正是“软环境”的不足.

 

“义工”事业要发展,也要摆脱动员式

 


 

深圳读书月青工大课堂获得了“最佳活动项目”奖。这也是对我成绩的一种肯定。作为民间草根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易呀。感谢一路朋友的支持,感恩身边义工朋友背后默默的付出。这一份成绩是离不开大家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