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孩子流浪8个月急寻父母》后续报道
深圳特区报记者:马培贵

林俊伟(左二)与义工在一起(右二为陈秀梅)
大家希望林俊伟回归正常生活(中间白色衣服者为袁子弹)
收留林俊伟,帮其寻找父母,五星级义工杨超军的个人善举,得到宝安义工联的支持,并演变为宝安义工群体的爱的合奏。他们和俊伟没有任何关系,却不遗余力地为俊伟的生活、学习、未来忙碌和付出。义工群体爱的合奏,让俊伟走出了南头派出所,跟随叔叔走入了林家。当合奏谢幕,他们希望小俊伟要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林家过上普通孩子的生活。
爱心家庭再献爱心
收留流浪儿,丢下工作为其寻找父母,义工杨超军的善举绝非偶然。2002年,正在宝安某银行当保安的杨超军加入了义工。杨超军在银行工作4年,见了许多粗心的客户,捡获了他们遗忘的大批钱物,包括30部手机、数十张存折、信用卡,累计金额达90余万元,杨超军全部归还失主。
当时,杨超军工资只有1000多元,却资助着两名贵州山区的贫困学生。他不仅自己当义工,还动员妻子、儿子当了义工。受杨超军的感染,他的朋友、同事、客户甚至没有关系的人也加入义工组织,累计人数500多名。2003年,杨超军凭着优质真诚的服务,被评为五星级义工。2005年,他又被评为深圳市百优义工。2006年,在第三届深圳关爱行动中,他们家被评为最具爱心家庭。对于这一称号,杨超军全家是当之无愧的。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将一个身份不明、长期流浪、几个月不洗澡、浑身脏臭的孩子领回家,与家人共同生活,是难以想像的。
3月13日,杨超军将俊伟接到家中。3月25日,将俊伟平安地交到他叔叔手中。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杨超军不仅给俊伟一个临时的家,还认真地尽起临时爸爸的责任。
父母遗弃,长期流浪。俊伟坚强生活,保持了纯洁的根底,没有学坏。但毕竟流浪了两年,无人管教,俊伟过着不受约束的生活。他的生活习惯变得懒散,随手乱扔垃圾,饭前便后不洗手,对别人的帮助漠然,不会表达感谢,甚至连筷子也用不好。对这些,杨超军耐心地引导和纠正。“我对自己的亲儿子也没有花这么多心思。”收留俊伟前,杨超军接到证券公司的通知,安排他去上班。但为俊伟寻找父母、联系上学之事繁杂,让他分身乏术。他不得不向公司解释并请假,推迟上班。“我必须将俊伟的事安排好。他没有圆满的结果,我工作也不安心。”
本报报道后,众多爱心人士对俊伟的遭遇表示同情,提出收养,前来看望,送钱送物,关爱不断。杨超军替俊伟回应着社会的关爱,并为他建立一本收支流水账,详细记录收到的善款及开支情况,并表示将通过媒体公布。俊伟的叔叔领走俊伟时,杨超军将众人捐赠的钱物,连同账本一起移交。为了让俊伟慢慢地恢复学习能力,杨超军教他写日记,希望借此提高他的写作能力,并让他记住关心过他的人。
为表达对杨超军的感谢,俊伟的叔叔提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杨超军婉言谢绝了。但是,他很高兴地接受了林家赠送的一面锦旗。
从个人善举到集体奉献
杨超军为流浪儿寻找父母的故事引起了宝安区团委领导詹惠军、贺泉龙的重视。他们要求区团委和区义工联发动全部力量,帮助俊伟寻找父母,同时考虑解决俊伟的学习问题。宝安区义工联负责人石美玉、范春燕等认真制订帮助方案,对工作进行分工。其中,杨超军负责为俊伟寻找父母、安排日常生活。“袁子弹”负责网络发动及联系媒体。周斌负责俊伟的学习与心理辅导。“心怡”负责与吴川方面联系。
义工“袁子弹”是位在网上知名度较高的爱心叔叔。他在深圳新闻网、深圳房地产网、罗湖家园网等网站发帖,公布最新进展情况,及时将本报的报道转发。他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吸引众多网友参与讨论,提供有价值信息。他还与湛江新闻网及当地媒体联系,以便在当地寻找俊伟的爸爸林明。
义工周斌是刚大学毕业不久的社工。周斌自己有个弟弟,和俊伟年龄差不多。得知俊伟的遭遇,周斌非常同情,立即买了一套衣服送给俊伟。他帮助俊伟制订学习方案,为其进行回归正常家庭生活的心理辅导。俊伟喜欢这位帅气可爱的周哥哥。
义工“心怡”与俊伟的爸爸是吴川同乡。获悉此事后,她及时告诉深圳吴川同乡联谊会、深圳吴川商会。吴川“两会”非常重视,不仅多次派人看望俊伟,还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林明。最终,商会与林明的弟弟林上海取得联系,并促成俊伟回归林家。“心怡”在网上发帖,呼吁林明尽快露面,尽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一个人做错事要勇于承担,否则会一辈子良心不安。也许你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只要你敢承担错误,会得到大家的帮助与谅解。”“心怡”多次看望俊伟,送上300元捐款,请俊伟吃饭,让他感到社会的温暖。
胡东辉、黎月云、陈秀梅、陈静蔼、王姐、罗护士……他们或是宝安义工联的领导,或是最普通的义工。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为流浪儿俊伟献出爱心。
杨超军的感谢与期待
“爸爸终未露面,俊伟被叔叔领走。这个处理结果,算是不太圆满的圆满吧!相信经过媒体的关注、政府的关心、爱心人士的关怀,林家会善待俊伟。”杨超军说,俊伟离开最初的两天,他有点不太适应,总是不自主地为俊伟操心,想问问俊伟的情况。其实,他有俊伟叔叔的电话,只需一拨下号码,就可以听到俊伟的声音。但他忍住了。他知道,包括他本人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爱,对俊伟来说都是暂时的。最终,俊伟要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林家过普通孩子的生活。如果社会过多地关注,对孩子回归家庭未必是好事。“我会默默地祝福俊伟幸福快乐。”
有同样感觉的何止杨超军一人。昨天,杨超军接到提出收留俊伟的爱心大姐吴女士的短信:“俊伟有了归宿,但我竟然心里很难受,很难舍。我的泪水总是掉下来。这段时间我一直问自己,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这个孩子。我天天还是睡不好,想见他。”“袁子弹”仍沉浸在对俊伟的关注中。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情真意切诗《爱的感动》,放在自己的博客上,读来令人感动。
“感谢宝安义工的朋友们全力协助,感谢宝安区团委、义工联领导的鼎力支持,感谢网友的关注,感谢深圳特区报等媒体的报道,感谢爱心大姐吴女士……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仅靠我个人的力量,真的没有把握为俊伟找到家。”义工杨超军,这次爱心大行动的主角,最应该被感谢和尊敬的人,讲了许多感谢的话。
杨超军说,宝安区妇联、宝安区教育局对俊伟也给予了许多工作关爱。宝安区妇联权益部的王部长、叶主任专门看望了俊伟,给俊伟买了衣服和书籍。宝安区妇联还为俊伟联系好一家民办学校。如果最终找不到俊伟的家人,妇联会安排他到该校读书。宝安教育局对俊伟的事也很关心,局领导委托邱慧婷女士看望了林伟俊,并在联系公立学校方面多方协调。“作为临时爸爸,我代俊伟向宝安区妇联、宝安区教育局表示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