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学习·思想··感受·观点 |
虽然我不是一个文人,但是在我的骨子里,一直有一种文人的思想,因为从小就在文人——我的爷爷的陶治下,对文学,对文人,都有一种情怀。所以今天写的这一个有关文人与官道的话题,也是自己的一种对生活的见解。
朋友余林曾说过我,我是因为每天心思用来思考这一些问题上来了,所以才活得很累,对此,我也同意她的评价,只是作为一个自封为“文人”的我,也许思想局限性也在此吧!紫蜻蜓也说过我,你这人很固执。也许她的评价也是对的。只是,也许,因为现在在生存上发展上一直不得志吧,所以就喜欢思考这一些问题了。
下面就是我所要说的《人生的价值取向——文人、当官之谈浅谈》
-————题记
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价值判断就会不同。作诗本来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诗可以是文人之间的酬唱之作,可以是勾栏瓦肆里低斟浅唱的佐料,也可以是田边地头的呐喊。但古代的时候,尤其是科举制度盛行的时候,人们并不把这件事当成正经事。就连作诗者本人也把这件事看作是“闲情偶寄”。他们当时也会猜想到上千年以后他们那些豪迈的诗句将被镌刻在中华文明史上,但是,他们依然知道,眼下诗这玩意儿除了能换点酒钱,博个虚名,已不算是什么东西了,甚至离开人世的时候也不会因为你是诗人而有很花哨的排场。用诗人们自己的话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语)。
于是,诗人们在才情和世俗的价值观之间徘徊着。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的伟大诗人———李白,气度非凡,豪情惊天,恣肆纵横的想像力遥居中国文学史的巅峰。正是这样一位天才诗人,却从来都没有标榜过自己是专业诗人。他做梦都在想的事却是当个大唐帝国的宰相。他给自己的一生设计得很浪漫———不做什么科长、处长这些小官,直接当上宰相,干上那么一段时间,然后退休,找个名山做神仙去。
其实,作诗的才华并不等于做官的才华。拥有作诗的才华让李白充满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每一个当官的人都知道,以李白的天真根本无法应对官场的技巧和奥妙。于是,现实一次又一次让他的希望破灭。一个人在理想破灭的时候,心情是灰暗和悲凉的(尽管他表达自己心境的方式极为豪迈和壮观)。所以,了解李白的杜甫也深深感叹:“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以今天的观点来看,真是难以理解,这样一个风华绝代的诗人却偏偏追求一个案牍缠身的宰相之职!郭沫若是和李白一样浪漫的人,他一语中的:“李白醉酒的时候最清醒,清醒的时候最迷糊!”是呀,醉酒的时候他蔑视一切权贵,清醒的时候却老是惦记着什么时候能当上权贵。
一切悲剧源于初始的价值观教育。当我们翻开古代启蒙教育读本时,就会发现这些经典教材不由分说地告诉你———干农活、做生意,都不算正经事儿,只有“齐身治国平天下”才是正经事儿,而想干这事儿,只有一条路———读书,然后做官。浅显的道理极为自然地扎根到童年的心灵里,待到成年时,一次又一次的科举使你逐渐成长为一个彻底的封建文人,而这种价值观也根深蒂固了。在这个无法摆脱的大前提下,文人们饱经磨难,并从中获得了种种痛苦和欢乐。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沉迷于其中,根本无法跳出来进行一次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冷静分析和判断。余秋雨说,盛唐时代的诗人们“写出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其实,我们多么希望这种浪漫和理想从古到今都镌刻在真理的圣殿上!
文人,当然思想方面与一般人都不同,你看,在我们中国发生的几件大事中,有哪一件不是文人做的?“五四”运动,八九年的“六一三”学潮运动!
现在就说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吧!
金庸,一代武侠大师,如果,他只是写写他的小说,不“市场”的话,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吗?古龙,应该也不错吧?但是,他和金庸比起来又怎样?
时代不同,当然文人的英雄气概也就不同,王塑这一个人,他的文字,我是不怎么喜欢他的,至于他是怎样出名的,我想,他是以一副“小人”的嘴脸也名的吧!他是骂出名的,鲁迅先生也是骂出名的,但是,他又能和鲁迅相比吗?还有,人格的魅力,他和鲁迅比起来,又是一怎么回事?当然,文人在这一个时代,也要市场经济,也要名也要利,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文人下海了,现在只要你守法,只要你有能力,不管你挣多少钱,都没有人会说你的,以前的文人,如果有钱了,人家才会说你臭啦!
现在的文人当官如何?他们的为官之道又怎样?
在我们中国,现在的法治社会,好象是很讲法治的,是很民主的,也是很公正的,但是,在现实面前,又有多少公平可讲?法律面前又有多少平等的?
作为底层的我,一直以来,听得最多的是一些当官的腐败,有权不用过期任废啦!所以在其位谋其职~~~这与文人有关系吗?
当然这官道与文人没有多大关系了,只是,现在的文人,没有了以前鲁迅先生那样的有一支锋利的武器,是不是现在的文人骨头都硬不起来了?非也,只是现在的人,都有一种,我不为已,已不为人之思想。市场市场嘛,所以都在搞市场经济建设嘛!邓公也说了“不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捉得到老鼠的猫便是好猫”,钱这东西都是好东西,所以,文人纷纷从政,纷纷下海经商,都只扫门前的雪了,还管他家门前的雪呢!?为了便已,文人的笔也就变味了,想的东西,有时自己看了都自己脸红,都是一些歌颂某某贪官的,只知道往这一些人脸上贴金子~~~~
当然政府,一直以来,对当官者一直以来在高喊着“反腐败”,但是,山高皇帝远,你又能怎样?我们的朱总理不错吧?但是,现在社会的风气有没有以前好?当官的孤假虎威的又有多少呢?
不过,社会在进步,想想古代社会,那一些文人,除了当官外,其余的写诗之类的都是一种业余爱好,你说古代那一个文人骚客没有不是当官的?可能因为他从政,才有这一个心思去写诗来寄以对政治的抱负或者心中的一种不平吧!而现在就有以文为生的文人,以自己的一支笔,笑傲文坛!这也是文人的一大进步吧!
真的,好在历史在进步,而且还将继续进步。所以为官者,文人者,必竟有内在的关系!
写到这里了,我也不知道,文人与为官之道有何联系?只是随随便便的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因为我是一个底层的“文人”,社会地位低下,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对这一个社会的见解也许也有真实的一面。还记得小时候,在学生时代的经常吼的一句话吗?“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十九”
条条道通北京!
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能大发大紫,这一个社会就承认你的人生价值!否则什么都免谈!
朋友余林曾说过我,我是因为每天心思用来思考这一些问题上来了,所以才活得很累,对此,我也同意她的评价,只是作为一个自封为“文人”的我,也许思想局限性也在此吧!紫蜻蜓也说过我,你这人很固执。也许她的评价也是对的。只是,也许,因为现在在生存上发展上一直不得志吧,所以就喜欢思考这一些问题了。
下面就是我所要说的《人生的价值取向——文人、当官之谈浅谈》
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价值判断就会不同。作诗本来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诗可以是文人之间的酬唱之作,可以是勾栏瓦肆里低斟浅唱的佐料,也可以是田边地头的呐喊。但古代的时候,尤其是科举制度盛行的时候,人们并不把这件事当成正经事。就连作诗者本人也把这件事看作是“闲情偶寄”。他们当时也会猜想到上千年以后他们那些豪迈的诗句将被镌刻在中华文明史上,但是,他们依然知道,眼下诗这玩意儿除了能换点酒钱,博个虚名,已不算是什么东西了,甚至离开人世的时候也不会因为你是诗人而有很花哨的排场。用诗人们自己的话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语)。
于是,诗人们在才情和世俗的价值观之间徘徊着。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的伟大诗人———李白,气度非凡,豪情惊天,恣肆纵横的想像力遥居中国文学史的巅峰。正是这样一位天才诗人,却从来都没有标榜过自己是专业诗人。他做梦都在想的事却是当个大唐帝国的宰相。他给自己的一生设计得很浪漫———不做什么科长、处长这些小官,直接当上宰相,干上那么一段时间,然后退休,找个名山做神仙去。
其实,作诗的才华并不等于做官的才华。拥有作诗的才华让李白充满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每一个当官的人都知道,以李白的天真根本无法应对官场的技巧和奥妙。于是,现实一次又一次让他的希望破灭。一个人在理想破灭的时候,心情是灰暗和悲凉的(尽管他表达自己心境的方式极为豪迈和壮观)。所以,了解李白的杜甫也深深感叹:“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以今天的观点来看,真是难以理解,这样一个风华绝代的诗人却偏偏追求一个案牍缠身的宰相之职!郭沫若是和李白一样浪漫的人,他一语中的:“李白醉酒的时候最清醒,清醒的时候最迷糊!”是呀,醉酒的时候他蔑视一切权贵,清醒的时候却老是惦记着什么时候能当上权贵。
一切悲剧源于初始的价值观教育。当我们翻开古代启蒙教育读本时,就会发现这些经典教材不由分说地告诉你———干农活、做生意,都不算正经事儿,只有“齐身治国平天下”才是正经事儿,而想干这事儿,只有一条路———读书,然后做官。浅显的道理极为自然地扎根到童年的心灵里,待到成年时,一次又一次的科举使你逐渐成长为一个彻底的封建文人,而这种价值观也根深蒂固了。在这个无法摆脱的大前提下,文人们饱经磨难,并从中获得了种种痛苦和欢乐。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沉迷于其中,根本无法跳出来进行一次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冷静分析和判断。余秋雨说,盛唐时代的诗人们“写出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其实,我们多么希望这种浪漫和理想从古到今都镌刻在真理的圣殿上!
文人,当然思想方面与一般人都不同,你看,在我们中国发生的几件大事中,有哪一件不是文人做的?“五四”运动,八九年的“六一三”学潮运动!
现在就说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吧!
金庸,一代武侠大师,如果,他只是写写他的小说,不“市场”的话,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吗?古龙,应该也不错吧?但是,他和金庸比起来又怎样?
时代不同,当然文人的英雄气概也就不同,王塑这一个人,他的文字,我是不怎么喜欢他的,至于他是怎样出名的,我想,他是以一副“小人”的嘴脸也名的吧!他是骂出名的,鲁迅先生也是骂出名的,但是,他又能和鲁迅相比吗?还有,人格的魅力,他和鲁迅比起来,又是一怎么回事?当然,文人在这一个时代,也要市场经济,也要名也要利,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文人下海了,现在只要你守法,只要你有能力,不管你挣多少钱,都没有人会说你的,以前的文人,如果有钱了,人家才会说你臭啦!
现在的文人当官如何?他们的为官之道又怎样?
在我们中国,现在的法治社会,好象是很讲法治的,是很民主的,也是很公正的,但是,在现实面前,又有多少公平可讲?法律面前又有多少平等的?
作为底层的我,一直以来,听得最多的是一些当官的腐败,有权不用过期任废啦!所以在其位谋其职~~~这与文人有关系吗?
当然这官道与文人没有多大关系了,只是,现在的文人,没有了以前鲁迅先生那样的有一支锋利的武器,是不是现在的文人骨头都硬不起来了?非也,只是现在的人,都有一种,我不为已,已不为人之思想。市场市场嘛,所以都在搞市场经济建设嘛!邓公也说了“不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捉得到老鼠的猫便是好猫”,钱这东西都是好东西,所以,文人纷纷从政,纷纷下海经商,都只扫门前的雪了,还管他家门前的雪呢!?为了便已,文人的笔也就变味了,想的东西,有时自己看了都自己脸红,都是一些歌颂某某贪官的,只知道往这一些人脸上贴金子~~~~
当然政府,一直以来,对当官者一直以来在高喊着“反腐败”,但是,山高皇帝远,你又能怎样?我们的朱总理不错吧?但是,现在社会的风气有没有以前好?当官的孤假虎威的又有多少呢?
不过,社会在进步,想想古代社会,那一些文人,除了当官外,其余的写诗之类的都是一种业余爱好,你说古代那一个文人骚客没有不是当官的?可能因为他从政,才有这一个心思去写诗来寄以对政治的抱负或者心中的一种不平吧!而现在就有以文为生的文人,以自己的一支笔,笑傲文坛!这也是文人的一大进步吧!
真的,好在历史在进步,而且还将继续进步。所以为官者,文人者,必竟有内在的关系!
写到这里了,我也不知道,文人与为官之道有何联系?只是随随便便的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因为我是一个底层的“文人”,社会地位低下,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对这一个社会的见解也许也有真实的一面。还记得小时候,在学生时代的经常吼的一句话吗?“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十九”
条条道通北京!
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能大发大紫,这一个社会就承认你的人生价值!否则什么都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