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芭沙苗寨

(2010-10-04 14:28:52)
标签:

芭沙

苗寨

文化

分类: 生命笔记

                                       芭沙苗寨

                            文/图:李广平

      我们这次三江之行,本来是来听侗族民歌的,但一不小心,“穿越”到了贵州省从江县的芭沙苗寨;因为同行的摄影师颜篁说这是一个全国唯一至今保留着清朝以来民族服饰的苗族古村寨,因此激发了吴虹飞、王大骐等人的强烈的好奇心,在我的强烈反对下,他们依然要做这个跨省旅游,因为我五年前曾经来过这地方,不想再看到同样的景色啊!无奈,只好再访芭沙苗寨。

     芭沙苗寨
(芭沙苗寨是一个仅有三千多人的苗族聚集部落,他们有崇拜森林树木的传统文化,因此这里有参天古木,有莽莽林海;而且据说婴儿出生,家人就为他种一棵树,死后就用这树做成棺木;这里的苗胞们蓄着长长的发髻,住着古朴吊脚木楼。在岜沙,有无腰刀就是英雄或懦夫的标志,直到现在,这里几乎每个14岁以上的男子都扛着火枪,别着腰刀,平添些威猛之气。)
芭沙苗寨
(古朴的吊脚木楼,晒稻谷的架子,蕉叶与榕树,屋顶上晒太阳的狗,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画面。芭沙苗寨距离从江县城只有7公里,而且分布在公路的两边,交通十分方便,在这个与现代文明如此贴近的地方,为什么仍然保留着种种传统古老的遗风,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芭沙苗寨
(这是用一把镰刀给男人剃头的过程;芭沙苗族男人的发式十分独特,在剃头的时候,只剃掉头顶四周的头发,而把中间的长发保留下来,挽成发髻,这种发式叫做锥系发式,在芭沙苗语中称作后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也是目前在中国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我感觉,这就是最摇滚的发型啊!)

芭沙苗寨
(这是芭沙苗寨的晒谷架。据说没有晒稻谷的时候,从卫星上扫描后,美国佬以为俺们发明了新式武器呢!)

芭沙苗寨
(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一种东西,在我眼里,这是水果,在我妈眼里,这是一种菜,那么,请你猜猜,这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