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第一篇--永远的小孩
(2010-06-15 13:01:58)
标签:
李思琳小孩音乐文化 |
北京之行第一篇--永远的小孩
在王府井书店陪她找关于SAT的书,她随便翻了几页读起题目来。其实英语强人我见得不少,学校广播站的老大们、同伴们的英语口语水平绝对是一流,可这个不到十六岁的姑娘一口漂亮的美音真把我吓住了,一会儿讨论起口音的区别,她还背起了电影《哈利波特》的台词!阿姨说,你要去瑞典,买本书学学瑞典语吧。去小语种的书架那儿,妞妞随手拿一本德语书就开始念了。有一次,俄罗斯的老师到附中去授课,思琳直接用俄语问好,对了,她看我一直翻日语书,问我,日语打招呼是不是こんにちは,我连连点头。必须努力啊,否则真的输给了思琳。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e2f560100japk.html?retcode=0) - 永远的小孩_小燕南飞_新浪博客走在大街上,我对林阿姨说,小崔姐姐让我出来我还有点担心,可是你们都没有架子。阿姨很可爱的反问一句,大家都是普通人嘛,为什么要摆架子?拍照的时候小妞儿很自然地搭着我俩肩膀,一会儿又把手机翻出来给我看她在地铁出口和一只警犬的合影,路上和姐姐学蒙语版的《吉祥三宝》。这哪是我想象中的明星嘛,就是一孩子,有她这个年纪该有的浪漫幻想和调皮天真,不做作不伪饰。她关注的不是所谓的时尚、名牌,是很多十几岁的孩子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国外音乐家和电影明星。我们买了三串儿糖葫芦,思琳想都没想直接递过去十五块钱,卖家直喊你给多了,看,就是一傻孩子!刚进附中那会儿大家觉得思琳身上光环太多,像个小公主,后来接触一个学期说这姑娘人来疯,阿姨笑说,这是我们家的宠物狗!喝东西的时候,我们说到一读大学就很少回家了,有个假期还想多走点地方,刚刚还顽皮的思琳说,很多东西都是自己的选择。嗯嗯,还是很有想法的孩子!
我说这次到北京是因为学校老师评阅高考试卷,停课十天,思琳吓了一跳,十天?!是啊,大概除了寒暑假,她一年的假期也没这么长!作曲是学院最难学习的专业之一吧,她是初三作曲专业唯一的一个女生,压力可想而知。赵珣姐姐说的好,思琳没有同龄人的升学压力,却有更沉重的理想和更艰难的跋涉。我也不住感叹,真的好难得,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她从没有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社会里还拥有单纯和善良,遇上了某些疯狂的某些同学她也没有抱怨,反倒是一再忍让怕伤害了别人!思琳是个美好的孩子,希望她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定会的!
思琳,叔叔阿姨,为你们祝福,希望你们的生活中永远拥有平安喜乐!这个孩子绝对是我的榜样,一起加油!
忘说了,谢谢阿姨和思琳的盛情款待,有机会你们一定要到河南去呀,呵呵!
我的校内分享里有她的孩提时代的歌《马兰谣》,有她最近的作品《银杏树下》,并附上一个链接,《写在思琳的初三》,作者是我在文章提到的赵珣姐姐,她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