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潘振声先生致敬
文:李广平

儿歌难写好。一个歌曲创作人,一辈子有两首经典的儿歌传世,是值得骄傲与欣慰的事情,潘振声先生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和《春天在哪里》这两首歌曲,是我一辈子最喜欢的儿歌之二,潘先生去世了,我想起这两首美丽而清新隽永的儿歌,感到难过,所以,在此表达我的致敬之情。
今天和摇滚歌手左小祖咒通电话,他说购买了一张李思琳演唱的《奇异恩典》给他的女儿听,因为,儿歌太少,好的儿歌如今更是凤毛麟角,把《奇异恩典》当儿歌听?也好!为此我很感动,谢谢左小祖咒兄!
回头说说潘振声先生。
潘振声:(1933年1月18日—2009年5月14日 )
蒙古族作曲家。生于上海。长期工作在宁夏;主要从事儿童年音乐创作。五十多年来,潘振声创作了大量儿童歌曲,已在全国各地报刊电台发表了一千余首,主要作品有:《小鸭子》、《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好妈妈》、《春天在哪里》、《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本世纪又以《古诗新唱》《56个民族新儿歌》赢得盛誉。音乐理论著作《少年儿童歌曲创作漫谈》在国家级期刊连载,有个人歌集《小喇叭歌曲100首》,录音带、唱片、VCD《儿歌大王》等累积问世已达二百多首。他被人们誉为当代“儿歌大王”,并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手稿赠予上海公安博物院,被评为“现代革命一级文物”;在潘振声生命的最后几个年头,他仍在为我国的儿童音乐事业操劳。
2009年5月14日22时10分,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音乐家潘振声因脑血栓在南京逝世,享年76岁。
在上面的介绍中,我感兴趣的是,潘先生是上海人,他是怎么到宁夏工作33年的呢?他在一个采访时这样说:
潘振声: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准备一起为宁夏组建广播电台,我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那时候的年轻人一说到祖国建设都是满腔热血的,我就带着老婆一起来宁夏了。
记者:第一次踏上宁夏这片土地时感觉如何?
潘振声:我是1958年9月中旬来宁夏的,也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即将成立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忙着迎接这个马上到来的喜庆日子,感觉大家都是兴高采烈的,我也很受感染。在之后的10天里,我先后去过厂矿、农村采访群众,寻找灵感,很快就创作出《歌唱宁夏》这首歌。
记者:来之前对宁夏的音乐有了解吗?
潘振声:其实说实在的,我来宁夏第一是为了响应祖国号召,第二是因为有私心。我在上海生活的时间很长,对那里的音乐也比较了解。但是对北方的音乐,尤其是西北的音乐,却只闻其名,未见其实,宁夏的花儿名声在外,我想着来宁夏后就可以汲取当地音乐的营养了。
原来如此。我以为会有悲情,会有苦难,会有迫害,可是,拥有一颗童心的潘先生竟然是这样到的宁夏!这让我大为惊讶!为了音乐创作,就是这么单纯的原因!和王洛宾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是,33年的宁夏岁月,魅力丰富的西北花儿音乐素材,真的是养育了一个丰富单纯的心灵!所以他创作出《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和《春天在哪里》这两首歌曲,一点都不奇怪了!宁夏,一个过去物质非常贫乏、交通异常不发达的边远省份,33年的艰苦岁月孕育了一位优秀的作曲家,今天的我们,真的感到惭愧啊!
我的音乐记忆,永远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春天在哪里》联系在一起,这是生命的记忆,最美的最初的记忆!谢谢潘先生,你的歌声留在亿万人的内心,留在中国人的内心,这是一个音乐人最至高无上的荣光!
愿上帝的恩惠与平安与您同在。
让我再次唱唱这两首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多么简洁,多么丰富!多么淳朴,多么清新!多么有趣,多么有力!多么天真,多么美好!
把《春天在哪里》刻写在墓碑上,潘先生的灵魂就永远和春天在一起,真好!
2009年5月18日在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