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文:李广平

春天真的到了吗?今天上午下楼散步,只穿了一件单衣,居然不太冷,我想,是风比较小的缘故吧。开邮箱,有杂志一本书一本:书是盼望已久的李静女士寄出的《2008中国随笔年选》,杂志是香港出版的《新音响》,都让我欣喜而眼前一亮,仿佛一天都会有温暖的心情。
回家开始翻书,第一篇文章好像有神使在给我启示,居然是周晓枫的《夏至》,呵呵,在立春读《夏至》,早是早点,但季节在人心中的感受,总是作家们不倦的题材。《夏至》一文分为数节,第一节叫《清晨,善者》,是回忆作者的好友苇岸先生的至情至性的温馨文字,娓娓道来,细腻、丰富、隐忍、深情。我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过一本“新生代散文”的合集《上升》,苇岸的文字就收录其中。我读过后就惊为天人!关于“立春”,周晓枫引苇岸的文章《二十四节气》里面写到:“能够展开旗帜的风,从早晨就刮起来了。在此之前,天气一直呈现着衰歇冬季特有的凝滞、沉郁、死寂氛围。这是一个象征:一个变动的、新生的、富有可能的季节降临了。外面很亮,甚至有些晃眼。阳光是银色的,但我能够察觉得出,光线正在隐隐向带有温度的谷色过渡。物体的影子清晰起来(它们开始渐渐收拢了),它们投在空阔的地面上,让我一时想到附庸或追随者并未完全泯灭的意欲独立心理。天空已经微微泛蓝,它为将要到来的积云准备好了圆形舞台。但旷野的色调依旧是单一的,在这里显然你可以认定,那过早蕴含着美好诺言的召唤,此时并未得到像回声一样信任地响应。”
这些细密、温情地从时间和空间一起亲吻大地的文字,今天读来,依然如春风拂面,引人神往!想到苇岸先生英年早逝,读完这些文字,我的眼光也温润起来;今天,还有谁有如许耐心沉静,用心体验岁月的变迁?
我慢慢读着周晓枫从“清晨”到“上午”,从“上午”到“正午”、“午后”、“黄昏”“夜晚”的这篇《夏至》,深为她文字的“奇峻句式和浮靡色调”所折服!她对时间流逝的体验,和她听音乐、看风景、阅读书籍的感受勾连起来,使她的文字产生一种介于想象与逼真描摹之间的华丽感,难得的是:不扭捏不做作,文气丰沛而智性洋溢,而且,有信仰的力量。文章最后谈到星空时这样说:“上帝的伟大之处也许同样在于他的隐身。天地壮阔无垠,万物繁复多姿,他创造奇迹但放弃彰显荣耀——上帝淡漠,对此不感兴趣,因为他并不需要向谁炫耀能量。”此话深得我心!
一口气把《2008中国随笔年选》读了五十多页,真的感觉这是一本有开阔的审美眼光有丰厚的精神胸襟的好选本!遗憾的是,关于大地震的文字还是太少,比如我喜欢的王书亚的《向死而生》等文章、北川中学的学生日记等等震撼人心的文字,我觉得都可以入选吧。
下午,新疆小歌手叶尔波利来找我女儿李思琳合伴奏,他演唱歌曲《燕子》让我精神一振!比他当时参加全国少儿歌曲大赛得奖的时候进步不少!他自由而舒展的演唱,包括歌曲里面发音的一些新疆式的小特点,很有他天性的美!他来北京考音乐学院,但愿音乐学院的学习不要埋没舍弃了这些天然的歌唱特点!还是回到周晓枫的《夏至》,她在里面写到一个蒙古族女歌手乌仁娜说过:“在音乐学院我遇到许多纯真的声音,来自文化古老丰富的少数民族如西藏等地,但他们毕业以后唱起来都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演唱的语言,真是耻辱啊。”天啊,这话又说到了我的心上!
顾长卫在他的电影《立春》中设计了一段独白:“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什么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它好像在一夜间变得温润潮湿起来。”是的,今天的风就是不一样了,在这样的春风里读一本美妙如此的书,再听听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实在是一段值得我们感谢上帝的好时光!
2009年2月4日在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