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丛中笑(全文)
——何莹与邓伟标联手推出原创古筝演奏发烧唱片《莹莹花语》
文:李广平

1、谁是何莹
2008年3月份前后,我就听老朋友邓伟标兄在我耳边喋喋不休一个女孩的名字—何莹;说她如何美丽温婉,说她如何品学兼优,说她如何把古筝演奏当成为毕生的事业,说她如何前程远大,我知道,这家伙肯定又要开始创作音乐了,果然,她和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创作、演奏、录制这张中国古筝音乐专辑《莹莹花语》。我从年初等到年尾,终于在十一月的寒冷的北京,完整听到了这张专辑。我很高兴能说出我的感受:我用一套专业监听器材,听完将近二十遍以后,我想这是负责任的态度吧。
那么,谁是何莹?
在南方五月的阳光下,我第一次见到何莹,果然是一个从古典画面里走出来的女孩。
她给我一张“找工作”用的简历,看得我直发笑,因为她把“三好学生”之类的词汇都保留在简历上了,哈哈,我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
这是我整理后的何莹简介:
何莹,女,青年古筝演奏家,当然是美女,因为她来自出美女的湖南;从八岁起随启蒙老师沈雁开始学习古筝,在中小学阶段曾屡次在省,市各级各项比赛中获奖,比如湖南省首届“秀峰杯”艺术童星大奖赛童星金奖;湖南省首届古筝选拔赛一等奖;曾受教于焦金海、周望、林玲、宋泽荣等名师的指点,使她获益匪浅;
高中阶段以第一名的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在此期间,师从优秀的青年教师谢迎英老师,何莹不仅专业成绩突出,而且在文化课成绩优异;在郑雪梅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钢琴技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毕业考时,还参加了钢琴副科优秀学生音乐会,获得一致好评;
1999年升入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被誉为“南国筝界第一人”的陈安华教授;2005年考取星海音乐学古筝专业研究生,继续跟随导师陈安华攻读硕士学位;不但弹奏技巧有了很大提高,个人风格渐渐形成,博采众长造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形成了“清雅含蓄宁静委婉”的个人演奏风格;而陈安华教授“宽厚温和、从容宁静、开启智力,提升智慧”的古筝教学思想也给她极大地启发;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专业技术突飞猛进;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研究生学历和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在广州读书的几年间,何莹多次随广东民族乐团出外演出,常年担任民族乐团古筝演奏员,并随团参加多次省市大中型演出。
何莹录制的个人专辑有:《绿音符:绿野筝踪》、《声音的真谛1》《中国筝王—情》、《草原醉筝》等,广受好评。
2、古筝与花
正如“没有演唱代表作的歌手不是好歌手”一样,我一直强调“没有演奏代表作的演奏家不是成功的演奏家。”每年音乐学院里面培养毕业的演奏专业学生成千上万,真正成为演奏家的人却凤毛麟角,这是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双重失误:没有创作,何来演奏新的作品,没有演奏大师,如何刺激作曲家的创作灵感?
我们知道,古典音乐大作曲家们的作品,有许多都是题送给演奏大师的,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到肖斯塔科维奇,都是如此!而在民乐界、新世纪音乐、流行音乐界创作多年后的邓伟标,继琵琶之与缪晓筝的《红楼十二钗》、二胡之与黄江琴的《情殇》、小提琴之与张毅的《古城今昔》之后,他把目光瞄准了古筝演奏的新秀—何莹,就不是唐突奇怪的事情了,于是有了这张概念性极强的古筝原创专辑—《莹莹花语》。
邓伟标是一个对文字极其敏感的作曲家,也是我认识的一直在坚持读书买书的作曲家,在我们这个实用至上的浮躁的流行音乐界,还和我讨论文学的人真是寥若晨星啊!关于《莹莹花语》,据他说是受到到了他喜爱的广州优秀的女作家钟哲平关于“花”的诗文启发。
关于创作意念,邓伟标说:“请原谅我对文字有固执的偏爱。事实上,我这些年来的音乐创作几乎全部离不开文字给我的启发――《古城今昔》、《红楼十二钗》、《情殇》、《古情记》、《莹莹花语》无不如是。”
“在那个醒来的午后,窗外新绿的庭院寂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而此时我却分明听到薄云划过蓝天的脚步,还有那花开满枝的欢愉。然后便读到这样的文字:‘……传说中,海棠是痴心女子的眼泪变的。女子等待情郎不至,伤心落泪,泪撒泥土,便生此花。故海棠是世间所有痴儿怨女的眼泪,最烂漫,也最无惧风雨。’多美的意境呀。”
“我立即打电话给这个写‘海棠’的女人,我说:‘你还写了什么花?全给我吧,或许花香不但能看得见,也能听得见。’”
“再然后我们就有了这一张专辑《莹莹花语》。”
3、筝曲花醉

《莹莹花语》写了些什么花呢?
十首古筝乐曲写了南方的十朵美妙的花朵!这个创意,可谓来自自然而归于自然,我认为是新世纪音乐创作的最本质的选择与最人文的表达:中国音乐讲究“天人合一”,西方音乐讲究要把最美的音乐敬献给天地万物的造物主:神,其实都是表达我们人对生命、对自然、对世界、对宇宙的敬畏与热爱,怜悯与崇拜,向往与尊重!
所以,此次何莹、邓伟标和钟哲平三者对题材的选择,是非常有文化意味的选择;只有这样,纯音乐的古筝乐曲才会被赋予生命的灵气与想象的空间。
作曲家邓伟标在寄给我的这张唱片时特别吩咐,一定要用最好的音响来听,于是我拿到一套专业录音室的音箱和功放来听,果然十分“发烧”!这是一张值得收藏的全新的New
Age音乐专辑,也是一张全面拓展古筝音乐表现力的专辑,由古筝美女何莹和邓伟标以及录音师孙绍坚耗时9个月的精心制作而成,音乐风格揉合古典交响、电子、摇滚、民族、室内乐、即兴甚至戏曲,是中国古筝音乐中从未有过的全新音乐理念;这也许是中国录音史上最好的古筝音色之一,该专辑录音最大限度地完美体现了古筝低音的丰润圆滑,而高频却润泽不刺耳,实在值得反复聆听,也许可以改变你以前对古筝音乐的固有印象!
我们试听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梦:禾雀花》:

禾雀花,蝶形花科藤本植物,又名白花油麻藤、雀儿花;这真是有灵性的花儿!我在广州的天麓湖公园登山时,仔细观察过这种美丽的像禾雀一样的花朵。禾雀花直接长在藤蔓上,其花形酷似雀鸟,吊挂成串有如禾雀飞舞;花五瓣,多白色,也有粉色、紫色,紫黑色;你想想,清明前后,山风徐来,天蓝如洗,万物生长的山野上,看串串如禾雀飞舞的小花盘旋下垂,有如万鸟栖枝,真令人叹为观止!更神奇的是,禾雀花花房内有一撮细长略弯的花蕊,人们称之为“内脏”,若不经意碰损某一部分,伤痕即出现微量似血的液体,令人顿生怜悯之情,需要我们细心呵护,仿佛禾雀花也是飞翔的生物,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暂时栖息在树上,等待下一次飞翔的到来。
据老农说,禾雀花每30年结子一次;鲜花是鲜甜可口的时菜,晒干可作清凉药品。
乐曲赏析:乐曲开始的长音给人开阔的视野,呈波浪形由远而近由弱而强向我们袭来,古筝出来带来浓郁的岭南味道!接着,作曲家用传统的弦乐团分解和弦与最老土的中国古筝结合出一个最新鲜的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奇妙感受?在弦乐群的衬托下古筝的弹奏显得凌空飞舞而优雅万端;给人以漫山遍野禾雀飞翔自由自在的画面感,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轻盈而灵动的竹笛是初夏的声息吗?还有那如幻似真的大提琴,是夜精灵的浅唱还是仙子们熟睡时的吐纳?这是神来之笔,大提琴与古筝相对而歌,浪漫而温馨;这是点睛之笔,中西结合的乐器组合,使这首乐曲空灵而有人间的温暖,让你思绪万千的同时回到世俗人间,看禾雀飞舞看山花烂漫!
何莹在这里的演奏灵动而干净,声音很纯而富于跳跃感,纯如我们年少时的梦,梦滑行而且飞翔在那如机械般平稳而单调的弦乐团所构织出的世界,一如禾雀花花瓣那展开的翅膀;何莹那“小二度的快速滑音”技巧精准顺滑、酣畅淋漓。
也许你要说所有的声音都是我们早已熟视无睹的,可当她们全纠结在一起的时候,却显得如此新鲜而美妙,这就是简单中的丰富,没有话语的诗歌。
乐曲结束在渐行渐远的弦乐声中,这是一首简单的乐曲,如何在简单中体现深刻的情绪,这是所有音乐家们要用一生去追逐的音乐语言与意境!
4、那些花儿
我们来听第二首《女人•茉莉》:
这是一朵摇曳多姿的女人花!也是专辑中最感性的一首乐曲;据说茉莉是“玫瑰之甜郁、梅花之馨香、兰花之幽远、玉兰之清雅, 莫不兼而有之;”
茉莉叶色翠绿,花色洁白,香气浓郁,与女人联系在一起,确实给我们浮想联翩的感受;在演奏形式上,作曲家邓伟标大胆借鉴欧洲五重奏的室内乐演奏形式;我们知道,五重奏是古典音乐家们热衷的合奏形式,它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一部钢琴五件乐器组成的重奏音乐;在这首乐曲中,邓伟标用古筝代替钢琴。这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从没有出现过的重奏形式,这是一种比较冒险的实验。
然而这个实验是非常成功的;乐曲优雅而婉转,完全没有唐突的感觉,在听觉上,无论旋律与和声都非常优美和谐,而古筝技术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何莹快速持续的三连音演奏是民族乐器中极少出现的演奏形态,双手交叉演奏在古筝技术上也是高难度的技巧体现,与钢琴相比,实在各有胜场!何莹开头演奏的古筝音色的颗粒感极强,清脆跳跃,所以有人误把古筝听成钢琴,作曲家和录音师只能苦笑!
在录音方面,作曲家邓伟标要求五个乐手必须同步演奏录音,不作分轨分段的录音,这就要求乐手之间必须有现场演奏的合作经验以及和谐默契的情绪表达能力,在演奏中一旦有某个乐手的某个音符出错或表现不到位,大家全得从头来过,不管这个错误是出现在中间还是结束时的最后一个音符。也就是说,五重奏的五位成员都必须经验丰富并全神贯注地完整演奏整首乐曲。
感谢广州最杰出的几个乐手:张毅、李叶波、叶凯英、于萍,与何莹和邓伟标一起,在录音室反复演奏,使用一对立体声麦克风做现场收音,这样出来的结果比分轨录音更具临场感和空间感,所以我们现在听到了这首中国古典与西方古典混合而成的,带着温柔、愉悦、怜爱、欲望的百感交集的乐曲。
第三首《秋雨•海棠》:
邓伟标和我说过,他之所以创作这张古筝演奏专辑,是受到作家钟哲平散文的启发,因为她写到“传说中,海棠是痴心女子的眼泪变的。女子等待情郎不至,伤心落泪,泪撒泥土,便生此花。故海棠是世间所有痴儿怨女的眼泪,最烂漫,也最无惧风雨。”
我们来听这首《秋雨•海棠》。南国的风雨,说来就来;而风雨中那一声揪心的尺八,苍凉而古远,让人难辨那淅淅水声是雨是泪;鼓声如雷,声声入耳;而何莹古筝的第一声低音,是仿古琴演奏,何莹弹得苍茫而有力,忽然的出现异常震撼!这首乐曲的节奏非常复杂、非常多的即兴形式的快速指法演奏以及高难度的右手边摇指左手同时弹分解和弦,但同时却照顾到旋律的美感和流畅,实在难得!
我觉得这首乐曲柔中有刚,潇洒深情,明亮激越,不拖泥带水,不扭捏做作,给人一种风雨过后,就是一个明媚的晴天的人生新感受!这种感受,带有一种南方湿漉漉的清洁感,实在是雨过天晴,万象更新!
第四首《古今•菊花》:乐曲劈头给我们一个惊喜:苏春梅的声音是戏曲子喉中的天籁!她的出现是一个很大的亮点,“素影寒枝淡淡香,冰心傲骨殿群芳。”唱词很好地体现了菊花的人性特征,凝练而神采飞扬,意境开阔而大气!
紧接着,在浓彩般的合成器背景长音衬托下有着深深的冰寒孤傲感后,金属摇滚吉他的加入强烈地表达出寒菊傲冷的清冽;这是一首非常成功的融合音乐,它包含着太多的音乐形态的运用,中国戏曲、摇滚、古筝以及技巧繁复的竹笛演奏;鼓、古筝、笛子与粤曲子喉“霜风纵锁千山绿,难掩清秋一瓣黄”的动感结合实在是天衣无缝完美融合,一扫戏曲唱腔给人的“美人迟暮,昨日黄花”的感觉,而是给人壮怀激烈的激情画面!这也是“发烧音乐”的突破与创新!
第五首:《攀枝•木棉》:
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在这个专辑中不写“木棉”实在说不过去。但邓伟标和我说,其实他在四川攀枝花市才真正感受到了木棉花也就是攀枝花给他的强烈视觉和心理的双重震撼!“你想想,漫山遍野几百年的攀枝花树上开满了花,是一种什么感觉?!”
可以说,这首乐曲的古筝演奏完全可以使用“可怕”两字来形容,从头到尾的快速分解音型中还需要演奏主旋律,这就不是那种简单的快指可比拟的了,因为在快中保持分解和弦音颗粒的平稳的同时还要体现旋律的美感,双手不停的交叉演奏,这即使在钢琴键盘上也是有着相当难度的演奏;而何莹在这方面把握得非常到位,即使前面简单的八小节快速分解,她依然能体现出动态的情感起伏,可谓功力深厚!
在音乐形式上,这首乐曲也毫无疑问是古筝音乐中从未出现过的气势磅礴的与新音乐融洽的结合,即使是各类别的民乐协奏也很少出现这么复杂的风格融洽:庞大的交响乐团、古筝、现代舞曲节奏,这一切分开的时候我们都耳熟能详,可它们纠缠在一起的时候竟然可以如此和谐而气派,而且弦乐团那充满古典色彩的复调演奏在中国古筝与热烈的舞曲节奏中来去自然,优美而融洽,还能营造出如此气势宏阔、丰富情感的大意境,这确实是作曲家内心丰富的感受和细腻的观察产生的激情表达!
我感觉,用这首曲子表达一种花的英雄气质,是恰到好处的,因为,木棉花“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我们听完这首乐曲,心中浮现的木棉花,不就是这样的傲岸,英俊,雄壮,开阔的吗?
第六首:《珠水•白兰》:
“白兰花是所有广州人心中的温柔。白兰花香、潮水声、船桨声、木屐声……构成了珠水人家记忆深处镀金的影像。”所以,这是有宿命般优美的、水汽弥漫而潮湿的、花香四溢而甜蜜的梦幻般的典型南方新音乐曲子!
这是一首风格明显的,典型的广东音乐,主题采用了广东童谣《月光光照地堂》作为乐曲的动机素材,让我感觉的是一种致命的温馨与甜美!而广东特有的高胡的加入更加强化了乐曲的粤味,这首乐曲最适合给我们这种离乡的游子在月圆之夜倾听,缅怀,并且流泪!
这是一首非常抒情的夜曲,古筝的压弦揉音充满张力,使古筝的音色醇厚饱满,我想,所谓发烧,就是听这种音色而三月不知肉味了;而舒缓的弦乐与高挑的高胡形成鲜明的对比,风味十足;古筝处理长段的摇指难度颇大,何莹却摇出了好听得要命的的抒情曲!
第七首:《期人•水仙》
水仙花叶姿秀美,花香浓郁,在水中亭亭玉立,宛如花中少女;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水仙花朵秀丽,叶片青翠,花香扑鼻,清秀典雅;就是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关于水仙的美丽故事,赢取了我们多少伤心泪水。
这是一首非常“洋气”的古筝曲子,旋律非常西方,虽然节奏难度听起来没什么,但古筝弹起来却吓死人。无尽的后半拍三连音弹起来让民乐手极其难以准确把握,变奏段落的复调演奏也是古筝音乐中最难把握好的音乐形态。
管弦乐的出现大气而温情脉脉,长笛的抒情成为亮点;在这首曲子中,何莹的演奏很有竖琴的感觉,清纯如珠玉般晶莹,在管弦乐的衬托下如朝露般纯净闪烁;给人余韵悠长、水波粼粼的画面感;让人心旷神怡;水仙花、古筝、美妙的弦乐、共同弥漫了一种诗样深情无比的气氛。
第八首:《 倾心•河莲》
莲是最常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过神圣的高雅女性的美丽纯洁以及复活;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关于莲花的理想追寻和人格化身,在中国古诗词中不胜枚举。
曲子开头的风铃清冽而纯净,前奏大段仿古琴的演奏听来特别的中国;但总的听下来,浓烈的西方音乐和古筝的结合显得其民族特性非常的“中性”:旋律是中国的,但节奏与和声编曲却是西方化的,但不显得唐突;强烈民族特色的出现在古筝与二胡的对话中,仿佛谦谦君子在高谈阔论,在畅谈人生,和而不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气氛融洽;音乐的叙述毕竟与文学的叙事不同,我们在这首曲子中尽可以展开我们的想象空间,与古人与洋人畅谈人生哲学,品味丰富的生命历程!
第九首:《蓝•郁金香》
郁金香是一种伤感的花,“西方称郁金香为“无望之恋”和“逝去的爱”。被绚丽包裹的情伤,比黯淡之伤,更令人感伤。”邓伟标说:“聆听这首曲子的时候你必须在安静的环境,平和的心境里用好一点的器材来听,音乐中包含很多很多元素:音乐的色彩很蓝!”而蓝色,在英语里面就是忧郁的、伤怀的意思。
应该说,这首曲子非常美:凄美、爱的告白的美、无望之恋的美、逝去的爱情的美、悲伤而绝望的美,低徊而哀怨的美,凄清而无助的美!我感觉这是一首电影的插曲,有故事有画面有对白,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淡入淡出;而且,录音是整张专辑中最好的一首,何莹古筝演奏的最细腻的情怀,最美妙的古筝的音色,都在这首乐曲中体现出来了,从演奏技术上来说,最大的技术难度是多处出现的小三度滑音,这样的压线演奏非常吃力;而何莹完全胜任愉快!
其实,在这么美的乐曲面前,我们还奢谈什么技术啊难度啊手法啊,实在大煞风景!最好就是闭上眼睛倾听,并且祈祷人人爱情圆满世界和平,好让我们把这样的美妙乐曲能多听几遍!
第十首:《山谷•紫背天葵》

“紫背天葵”,这个名字真是有声有色!据说,“这种似花非花的植物,只产于广东肇庆鼎湖山,附着在深潭四周的悬崖峭壁上,生得难,采得更难。是消暑和解毒之奇药。其貌不扬非凡品,一心要等识材人。”
这是一首纯粹的,没有乐队伴奏的专门的古筝独奏曲,相对比较传统,技巧繁复,演奏难度巨大,不是一般演奏者能轻易把握的专业曲子;但恰恰是这首曲子,充分显示了何莹的大家风范:压线揉音的表现非常新颖而完美,后部分主题快奏中伴奏音型中的切分分解和弦也清晰而细腻;这些,对古筝演奏者都是个难度相当大的挑战。
全曲的录音特别饱满而丰盈,可以让“发烧友”的器材经受严峻的考验!不要以为一件乐器就没有层次,这首乐曲的录音层次分明:中低频都照顾得很好,定位准确;而整首乐曲起伏跌宕,让人感受到采集这种奇花的惊险万状并描绘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丽画面!
5、莹筝诗画
我感觉,这张《莹莹花语》古筝专辑听下来,是一次无比美好的音乐享受!英国著名古典音乐作曲家亨利•普赛尔说过:“像诗是词汇的和声一样,音乐是音符的和声;像诗是散文和演说的升华一样,音乐是诗的升华。”
这就是一张充满诗性光彩的专辑!我们“发烧友”常常抱怨听纯音乐太累,耳边听着音乐脑子却不知道该想些什么;其实在我看来,语言才是经常含糊不清的,而音乐,正如门德尔松说的:“而真正的音乐却能将千百种美好的事物灌注心田,胜过语言。”他还说:“我发现,试图以文字表达这些思想,会有正确的地方,但同时在所有的文字中,它们又不可能加以正确的表达……”
所以,原谅我,这张专辑的诗意的美,人情的暖,感情的真,需要你自己去倾听;我只能以上面的文字,表达我对邓伟标和何莹这两位原创音乐家的喜爱、尊敬与祝福!
2008年11月27日-12月3日在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