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作家听李思琳的《奇异恩典》专辑之一(沙东篇)

(2008-05-04 12:04:53)
标签:

信仰

奇异恩典

基督教

李思琳

李广平

宗教艺术

文化

奇异恩典 (2008-05-03 03:10:27)

中国作家听李思琳的《奇异恩典》专辑之一(沙东篇)

 

                     我听李思琳的《奇异恩典》

                       文:沙东

 

      很早以前便从我的主内兄长李广平老师那里得知,他的宝贝女儿李思琳将录制一张赞美诗专辑,这无疑让我心生期待。然而广平老师与女儿一同选择了《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作为专辑主打,这是一首全世界基督徒都耳熟能详的歌曲,无数巨星都曾录制此曲的经典版本,这又让我在内心的期待中,多了一份对他们父女的担心。

 

      记得我曾与广平老师讨论过基督教在中国的三大矛盾:一是天主教与基督新教,也就是基督宗教两大派别因历史所形成的矛盾;二是西方化的基督教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文化本地化的矛盾;第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相同的价值判断前提下,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差异表述的矛盾。我的担心便来自于这存在着的三大矛盾,尤其是后面两点。

 

      如今,在中国教会内能听到的基督宗教音乐还算丰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出自国外音乐家的创作,更不乏像《Amazing Grace》这样的世界名曲。然而当这些音乐在今日的中国教堂内演奏时,其功能便不仅仅是通过欣赏旋律而得来心理愉悦,同等重要的是通过可被一般中国人所理解的如诗一般的唱词,将我们的感恩与忏悔、赎罪与重生、平安与希望传达给纷乱的普世。于是,许多来自西方的基督宗教歌曲被填上了中文歌词。客观的说,这是一次时间跨越了四个世纪,在质量上却良莠不齐的集体再创作,宗教艺术的魅力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被打了折扣,可是这似乎又是不可避免的损失,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然而,至少在这首李思琳版的《奇异恩典》中,我体会到了广平老师父女力图突破这些局限的努力。比如原词中“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一句,传统中文版本常译作“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其实在这一句质朴的歌词中,包含了至少三个《圣经》典故,一是耶稣所言“浪子回头”的比喻,二是耶稣治愈瞎子的神迹,三是圣保禄宗徒在大马士革瞎眼复明,从而归化基督的故事。可这又并不是每个中国听众都能体会的深意。于是,在思琳版本中,广平老师将此句歌词填为“告别昨天,迷茫云烟……有心人看得见”,既不失原词深意,同时又在教会内外的表达差异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这对于我们今后类似的创作是一个启发。

 

      世上万物,莫非恩典,上至苍穹,下至尘土。如果说,李思琳版本的《奇异恩典》以及这张即将面世的专辑,能让更多有心的同胞认识到上苍恩泽的伟大,从而忏悔前罪,与天父和好,那么,这份功劳就是天主给予广平老师父女的一份奇异恩典。事实上,这张专辑也是给予我们每一个已经聆听着天主圣言之人的奇异恩典,在洗涤我们灵魂的同时,也启发着我们,如何善用我们的智慧去与人分享对于天国的那份神圣期望。

 

李思琳版《奇异恩典》http://a8.ent.tom.com/player/splay.php?songid=511149

(沙东: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编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