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启:你们的歌声就是我自己的歌声
2007年10月31日 稿源:
<<新疆经济报>> 作者:成越越
编者按:洪启是从新疆走出去的音乐人,十几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新民歌的创作,致力于“新民歌运动”,他是“新民歌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他在新民歌的创作中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就,他创作的《红雪莲》、《城市黄昏》、《阿里木江,你在哪里》等一些歌曲都从不同角度关注人、关注人们的生活状态、关注我们的城市。洪启的这些歌曲和目前有些歌曲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歌曲只强调音乐的娱乐功能,而忽视了它的社会功能。洪启的歌曲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另外一种音乐声音,也是需要和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关注的。
洪启档案:民歌诗人,词曲作家。他在1992年创作的《红雪莲》风靡全国,被誉为新疆新时期原创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001年提出
“新民歌”、“现代民歌”的概念,“新民歌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和核心实践者。
2005年发表首张唱片《红雪莲·洪启作品集NO.1》,收录《红雪莲》、《城市黄昏》、《我是一只离群的鸟》、《回乡之路》等。近日推出第二张唱片《阿里木江,你在哪里·洪启作品集NO.2》。
洪启的音乐受到中国重量级乐评人、音乐人金兆钧、李广平、王小峰、李皖、袁越等的一致好评与推荐。金兆钧称其为“民歌的理想主义者”,而王小峰则认为他“是这个时代流行音乐最缺失的声音之一”,李皖则称他的歌为
“中国流行乐罕见的美丽纯粹民谣”。李广平说:“洪启的歌中有一种这个时代久违了的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他的出现给中国流行音乐增添了一股清流,使得不痛不痒、虚假情感泛滥的乐坛多了一份纯粹和真诚”。
一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
他的父亲这样呼唤,
他把广告贴在了墙上。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
他的母亲只剩下了悲伤,
泪水在梦中汇成了海洋。
阿里木江是个孩子他迷失在了街上,
他的父亲从此脸上再没了欢畅。
阿里木江在那一天他迷失了方向,
他的母亲的心永远和他一起流浪。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
就在10月,洪启的第二张唱片《阿里木江,你在哪里·洪启作品集NO.2》开始在全国发行。
前不久在乌鲁木齐见到洪启时,我对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那首随处可听到的《红雪莲》留下的印象,以及他在博客上展现出来的一个勤奋、努力的音乐人形象。听过他的第二张《阿里木江,你在哪里·洪启作品集NO.2》,那简单的配乐、明白易懂的歌词、朴实的歌喉,带给我的是深深的、颤栗的感动。没有电子乐器的合成、没有刺激性的声响,清爽、干净、朴实的一支支歌,这极简风格的背后,是最真实的歌唱。
在10月的乌鲁木齐,剪着干净短发的洪启,浑身透露着稳健、成熟、自信和幽默。他说话的时候总是一个表情,就像他博客的照片大多是一个表情一样。
他是一个从小获得充足爱护的孩子,尽管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里,他的父母总是尽量给予他充足的物质条件。他属于那种从小就很有自己的主意、人缘比较好、话不多的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外校的老师来学校参观由他带领,他没怎么说话,一天下来人家都以为他是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他还自己开了一个“叽里咕噜”市场,烧开水,然后拿着家里的杯子到路口去卖茶水,5分钱一杯,就是曾经在乌鲁木齐的街头,那种每个杯子上用一块玻璃盖住的茶水。在旧式厕所里,童年的洪启看着斑驳的墙壁,竟然看出了《三国演义》的各种人物和故事情节出来。从小他就对好看的衣服、画以及音乐的感知都十分敏感。
这个外表安静、内心丰富、一直都在作文考试中得高分的孩子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命运安排去了南疆当兵。部队艰苦的环境激发了他许多天赋,他渴望歌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1992年是他生命中内容丰富的一年。19岁的他来到孟驰北先生的家里,身板站得挺直地宣称:“我要唱歌!”就在不久前,孟驰北先生回忆起那一幕还说:“你都没看见他当时那个样子,小小的个子,但是满口豪言壮语。”
正是从孟驰北先生家里出来,洪启走到乌市西北路的一个公共汽车站坐车。公共汽车站台上的一则寻人启事透露出了一名维吾尔族父亲失去自己孩子的锥心之痛,也触动了洪启。回家后洪启马上写出了一首诗《阿里木江,你在哪里?》,接着他又想到,如果谱上曲会让这首诗更广泛地传唱,也许就可以找到阿里木江了。后来洪启才知道有很多维吾尔族孩子拐卖到内地被逼着当小偷,于是每次现场演唱这首歌时,洪启都要告诉听众这个故事,还说如果下次你们遇到这样的维吾尔族孩子,请不要打他们。
也是在这一年,他创作出了日后流行全国的歌曲《红雪莲》、《城市黄昏》等等。这些洪启在19岁时就写出的歌,直到2005年才得以结集发行。这一年里并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洪启还凭借自己的能力结识了齐秦,并且帮助齐秦与王洛宾牵线结了缘。也是这一年洪启带着自己唱歌的梦想去了北京。当他下车出了北京站的时候,口袋里只有1块钱。
二
在有阳光的屋子里歌唱,
可以得到一种非常健康的滋润;
在有阳光的屋子里歌唱,
可以得到一种谁也不愿放弃的温柔。
……
所以我们生前一直在寻找有阳光味的屋子,
很多人去了西藏去了东西南北的一些地方,
而我就坐在我家两室一厅的房子里边,
看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们全家人的身上。
于是我感到一股从来没有的欢畅,
同时又感到一股来自心底的忧伤。
——《在有阳光的屋子里歌唱》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有一群充满了兄弟爱情感的文艺青年聚集在北京,他们互相之间在物质上给予扶持、精神上给予鼓舞。洪启说,在那个时候,年轻人只要有点才情、会弹琴、会写诗,就总能遇到朋友帮你渡过生活上的一些难关。
一到北京,洪启就在素不相识的艺术青年的帮助下,在“圆明园艺术家村”落下了脚,整整3年没有什么收入,但是仍然在西安、北京、乌鲁木齐做一些演出。
从到北京起,就一直有同样爱好诗歌、艺术的青年人给予洪启帮助,相互从不认识到认识、再到成为并肩创作的朋友、伙伴。其中就有国内目前最活跃的戏剧创作者张广天。1994年张广天出了一张《现代歌曲集》,张广天简单而直指人心的音乐符合洪启的音乐理想,张广天的很多想法也影响了洪启。2000年,洪启与张广天、黄金刚等人共同为话剧《切·格瓦拉》录制唱片《工业化时代的诗与歌》。
1997年,洪启在新疆发表歌曲《红雪莲》,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立即成了他的代表作。但是这首歌并没有如人所意料地把洪启推到一个众所周知的明星歌手的地位。命运给了洪启一个大的转机,但是同时也让他保留了一些东西。从1992年开始创作音乐,洪启身边有太多的人红了起来,成为明星。洪启说,十几岁的时候梦想着能够在一个大的体育馆里开演唱会,但是今天,这已经不重要了。今天,只要有人肯用心听他的歌,他就感到欣慰了。
2001年,洪启在新疆发起
“新民歌”、“现代民歌”等新音乐运动,同年,在新疆人民剧场、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举办“洪启作品演唱会”。2002年,在博乐市举办“新民歌音乐会”。2003年,制作云南歌手诺桑阿佳的新民歌唱片《阿佳·中国现代民歌新贵》(上海声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年,录制发表个人首张唱片《红雪莲-洪启作品集NO.1》。专辑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国内顶尖乐评人的一致好评,洪启的“新民歌”首先感动了这批密切关注国内乐坛动向的业内人士。
2005年3月到2006年9月,洪启分别在北京、西安、昆明、东莞、乌鲁木齐主办了“唱谈民歌”、“草根谣”、“诗与歌的回乡之路”8场主题活动,与王小峰、李广平、管郁达等文化界人士一起边唱边谈,让更多的人亲身感受新民歌。从2005年起,洪启每年的演出都超过20场以上。
2006年洪启与著名音乐人胡德夫(台湾)、林一峰(香港)、陈升(台湾)一起被第六届华语音乐传媒大赏提名为最佳民谣艺人。由南方报业集团主办的华语音乐传媒大赏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最为全面、客观、公正的音乐奖项,大有成为华语音乐界最高奖的趋势。这个提名让人振奋,是对洪启这些年努力的一个集中肯定。各方面评论表示在被提名的民谣艺人中只有洪启与胡德夫的音乐是纯粹不需要在民谣之前附加任何前缀的。
从洪启开始创作音乐以来到北京已经15年了,很多人问他在北京经历的竞争压力,问他曾经为唱歌这个理想吃过的苦,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所有外地人到北京经历过的住地下室、吃方便面的拮据生活他都经历过。但对致力于新民歌,他的意志很少动摇过。他说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音乐失去过信心。1992年19岁时写出的《城市黄昏》直到今天洪启自己仍然没有唱厌烦。全国各地不断有人告诉洪启,他的音乐是多么地令他们长久感动。
洪启欣赏的拉丁歌后比奥莱塔·帕拉,在她的一首歌曲《感谢生活》中这样唱道:“感谢生活,生活对我意重情深,它给了我泪水和欢笑,使我能分辨苦难和幸福,我的歌和你们的歌就是由这两部分组成,而你们的歌声就是我自己的歌声。”而洪启说:“我喜欢和有真知灼见的人谈话,也喜欢和无聊的人瞎扯,都是长见识的事情。生命就是这样,别以为只有你的品格最高尚、时间最宝贵。我喜欢体验,喜欢和不同的人交换人生的态度和看法。我坚信人是社会动物,那些自恋者患的是城市现代文明病,扔到荒山野岭里全都会自动痊愈的。这类人目前在北京、广州、上海最多,我去这些地方时都碰得上,是很让人腻味的。”
洪启说:诗歌和文学是穷孩子的梦,跟吉他一样,都是容易上手的东西,有纸和笔就行,有把吉他就行。
正是因为洪启来自于一个朴实的家庭,洪启身上一直有这种自发的对所有人的平等关注。他与小知识分子,失业工人,城市流浪汉,酒店女招待,进城务工农民,落魄画家以及佛教界知名人士成为好友。他总是一副处世不惊的表情。于是你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渴望为每一个人歌唱的梦想家,同时他还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实干家。
三
风啊,轻轻地吹吧,
免得树叶沙沙地作响,
温存话悄悄地说吧,
不要惊动草里的羊。
月牙儿快钻进云里,
不要把夜晚照得通亮,
知心话慢慢地说吧,
不要惊醒酣睡的爹娘。
——《不要惊醒草里的羊》
现在一提到民歌,大家心中会想到什么呢?是演唱者穿着少数民族服装、曲调透露着强烈民族风情的歌曲,还是晚会上盛装华服出场的一个表演,或者某个音乐大赛上的一种演唱种类呢?从字面意思上看,民歌有两种意思,一个是表现某一种民族的歌曲,另一个则是表现人民大众的歌。但是现在大家接触到的民歌多指的是前一种意思。
洪启希望把民歌回归到民歌本身,回归民间,让演唱者和听众们都还原成原本的人,返璞归真。本来民歌无所谓新旧,只是因为过去人们已经对民歌产生了种种的误解,为了区分,有了新民歌的提法。
洪启在写于2000年的《我们缺少一个歌手》中掷地有声地向人们宣告了自己的立场。从2001年在乌鲁木齐发起新民歌运动以来,洪启倡导的“新民歌”概念从新疆走向了全国,并且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和欣赏者。
有素不相识的音乐爱好者精准地理解了洪启的意图:洪启的新民歌概念,不是整日充斥于大小晚会中的老歌新唱,也不是一种艺术上的复古冲动,洪启试图通过这个名词表达他对“民歌”的理解。在他看来所谓“民歌”不是民族音乐,也不是主旋律“民族美声”,而是一种最贴近生活的音乐形式,通过这种形式重新赋予人民大众歌唱生活的权利。这里的“民歌”更贴近西方音乐中“民谣”的概念,是真正根植于生活的旋律,但又拒绝庸俗和低劣。
新民歌运动最强调质朴、简单、流畅的旋律,简单的乐器伴奏方式,洪启在构建他所谓的“民歌”概念时受到了张广天、尚飞鹏、李广平、铁木尔·艾来提以及陈哲的影响。而王洛宾的唯美和切·格瓦拉的反抗精神提供给他精神动力。他在博客里明确表白:“我想要的,是做一个健康人的权利!歌唱的权利!”
从自发地写真情实感开始,洪启也开始有意识地去吸收一些原生态的民歌。但是他去各地听民歌从不带任何记录工具,因为他不记录旋律,只是寻求心灵上的感动和启发。他说:“我不认为拿着电脑录音器材坐在农家院中,对着民歌手指挥是有品位、有格调的事情,我更喜欢迅速融入他们的生活,默默地蹲在一个角落,没有任何干扰地欣赏那些最为本质的歌唱和玩乐。”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这首歌创作至今已经十多年了。洪启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成为了一名成熟的歌手,忘不了阿里木江,不知道他的父亲是否找到了他?在我的心里,阿里木江犹如维吾尔族诗人努莆拉一样,是一个音乐的圣人,他的形象光辉而高大,他擅长各种乐器,他能用各种语言歌唱,他的歌声真诚而具有力量。他要求我做一个漂泊的歌手,把见过的事儿通过歌声传到每一条街巷。”
四
请允许我把你的故乡也当作我的故乡。
请允许我把你的闺房、葡萄藤和月亮,
也当作我的天堂。
……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
请爱上我这个无家可归的人,
请允许我和你一同前往,
在你童年的月光下大哭一场。
——《回乡之路》(收录在第一张专辑《红雪莲·洪启作品集NO.1》)
洪启是诗人、词曲作家和歌者,他立志为所有的人歌唱他们的最真实的快乐、哀伤,曾经的苦痛和对未来的渴望。
乐评人、新民歌运动的忠实守望者公路在2006年说:“新民歌运动5周年了,诗歌和文学是穷孩子的梦,我依然为洪启的这个梦感动着。在舞台上传达这个梦的他无可挑剔。”
如今洪启面对的是评论家的激赏与市场的无动于衷这个两极。这是否是“小众歌手”注定要面对的现实以及一切先知先觉、走在时代前列的创作者的宿命?
当然,慧眼识珠的人总是层出不穷的。洪启的第二张唱片《阿里木江,你在哪里·洪启作品集NO.2》就是由国内著名的唱片厂牌“星外星”唱片推出。“星外星”唱片的总发行人周小川告诉我说:“‘有观点的聆听’系列以及‘星外星’推出的独立音乐歌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写发自内心的音乐、用心唱歌。洪启正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近年来“星外星”唱片一直在用独到的音乐视角发掘、扶持和鼓励
“小众艺人”。“有观点的聆听”是“星外星”唱片一直以来的坚持,这次将推出的华语流行唱片《星外星独立音乐盛宴》“观点”系列共30张唱片,囊括了祖国各地优秀的民谣音乐人的作品。除了洪启,还有胡德夫、林一峰、陈绮贞、姜昕、窦唯、自然卷等。
坚持独立创作、做自己喜欢的音乐的歌手们需要一个渠道和保护者,能够为他们在市场上开拓空间,这是周小川给自己的一个使命。于是就在10月,洪启的第二张唱片《阿里木江,你在哪里·洪启作品集NO.2》顺利面世了。
自从1992年开始音乐创作到2005年推出第一张唱片《红雪莲·洪启作品集NO.1》,这么多年来洪启一直在默默努力。他一直对自己倡导的音乐保持着信心、而且又不是盲目的狂妄。他对自己的新民歌有一种志在必得的坚定信念。他的坚持感动了他的朋友,也感动了每一个愿意了解他的人。这么多年来洪启的身边有一群理想相近、志趣相投的朋友。洪启与摩登天空合作成立了无花果厂牌,其中包括有1993年就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了个人演唱会的何力、洪启1993年在陕西认识的朋友李净禅、歌曲《红雪莲》的演唱者高樱。同样从乌鲁木齐来到北京的诗人歌手野农、曾经和洪启一起在塔里木盆地当兵的黎强以及民谣女歌手小娟都成为“新民歌运动”中的干将。
五
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
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
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
你是否永远坚持在生活的岗位上?
——《雷锋日记》
听洪启的新专辑中这首《雷锋日记》的时候,有一种情绪从我的心底往上冲,压抑得我的双颊发酸。歌曲中,小女孩李思琳清澈的童音如此无邪,每一个认真面对生活、每一个直面自己内心的人都不能避免这种扪心自问。
在雷锋精神被人们说得有些变味了的时候,洪启仍然用一种清新、无邪的态度来传递雷锋的话语。这不仅仅是一种正直和善良。
洪启的歌里面没有复杂、繁琐的意象或者故弄玄虚的概念,没有华丽词藻,没有自我美化和自恋的自我欣赏,没有意志力强压下的某种境界和企图,细细低语中全是真情实感。他写的是城市黄昏喧闹的人群、商场橱窗里的假人,这种滚滚红尘中的世界,但是却没有让人无奈的市井气息,反而染上了一股难以磨灭的理想主义的清新。因为洪启的眼睛看到的是在每天的平凡生活中的不断觉悟和成长、是在任何艰难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是无论贫富贵贱,众生一体的慈悲和平等。他用一颗纯净的心去看,所以也看见了世间万象中的纯净。清新、明快、纯洁的歌唱也就没有什么崇高与卑微、高雅与庸俗、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两极对立的撕扯。在洪启建造的新民歌的世界里,真善美从来就是统一的。他是一个冥想者、一个真实活着的人。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洪启的歌是好听的、上口的、让人多听几遍就会不由自主哼出来的。从他红遍大街小巷的《红雪莲》开始,《回乡之路》、《城市黄昏》,包括他这张专辑里的每一首歌,第一个特点就是好听,多听几遍那些旋律就会刻在你的脑海中,在你不经意间就可能随口哼唱。我注意到,洪启的一位朋友在开车的时候就大声地放着这张新唱片,并且一边开车一边跟着唱每一首歌。要知道他拿到这张新唱片也不过一个星期的时间。
有人说洪启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民谣歌手,也有人把洪启对普通人的关注解释为一种底层情结、草根情结。其实人们创造一个概念,就是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和表达。如果人与人之间不用言语就可以沟通,那么我想洪启大概连“新民歌”这个概念都不想提出了。他的音乐就是他的代言,他想用自己的歌取消过往人们画蛇添足地给各种音乐制作的条条框框,他要的就是真情和好听。他一直说:“你们的歌就是我的歌。”
感谢我在人生这个阶段遇见了洪启这样不颓废、不绝望、不灰色、相信人性、热爱生活并且在默默做事的人。他的音乐、他通过音乐表达出来的信念、理想以及他对待自己事业和生活的态度,让我受到了一种鼓舞。
他做出的成绩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成功,也给予了一切真诚、善良、相信生命、热爱美好事物的人们最大的信心。不是一切美好都被人遗忘、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期待着人性中的美好一点点地展示出来,温暖更多的人。
当我带着这些细碎的感受,听到洪启告诉我明年他计划在新疆举办一个音乐节的时候,他坚定的语气让我毫不怀疑他的计划一定会实现。
洪启的音乐已经赢得了很多专业音乐人的高度评价,也默默地打动了全国各地许许多多普通的人。洪启发起的新民歌运动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而他的音乐价值被更多人发现和认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我们缺少一个歌手,一个能用双眼看透黑暗,用心灵撞击大地的歌手;一个能为弱者、为穷人的遭遇和命运歌唱的歌手!一个脱离低级趣味,不为感官刺激享受所诱惑的歌手……
我们缺少一个歌手;他是一个战士,同时应该还是一个有着真正高尚情操的人,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一个珍惜爱情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洪启《我们缺少一个歌手》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