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奇先生在家中又收获了一首佳作)
《涛声依旧》评析
李广平
《涛声依旧》作于1992年,是陈小奇由词人向作曲作词全面过渡时期的第二首作品。也是陈小奇在流行音乐中力创的“现代乡土流行歌曲”系列的最优秀的作品。从理论上来说,陈小奇对现代乡土流行歌曲的界定是这样的:“‘乡土’的意思是旋律和歌词都有中国民族的特色;‘现代’则追求在作曲方式、和声、旋律、节奏、配器方面必须是现代技巧。而内涵大多表达人与历史的关系,表达人对历史的再认识和再批判。”
《涛声依旧》的词是化解唐朝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但化解运用得自然天成,典雅精美,充分显示了陈小奇作为一个行吟诗人的艺术禀赋与现代气质。《涛声依旧》旋律的行进与发展,也显示了作者对民歌素材的运用的成熟和老练。旋律素材来源于苏杭一带的民歌小调,采用的是种非常独特的音乐倾诉方式。歌中对生活、往事、历史人文风景和生命体验的审美化的把握方式,无疑得益于作者敏锐的艺术直觉和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涛声依旧》传达给我们的,是非常个性化的人生感悟和主观体验思考的结晶:当“涛声”依旧、“流连的钟声”依旧的时候,我们这些现代人飘泊的灵魂,可有归处?何处是我们寻寻觅觅可停留的温暖家园?我们这些被当代都市的车流人海所淹没所污染而蒙尘的心灵,可被远方这清越的钟声敲醒?所以,作者沉郁而不无自嘲的唱道:“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这首歌深沉的美?但我知道了,有无数的不同层次的人喜欢这首歌;我也知道了,什么才算是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
加载中,请稍候......